渔翁樵叟自行藏,裹饭过从乐未央。
扑满自缘钱作祟,鸱夷聊以酒为乡。
老来愿弃人间世,病去欲荒墙下桑。
黄犊不嫌人日雨,村村犁晓绿微茫。
春日杂兴
介绍
。
《春日杂兴》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四句:
春日草萋迷绿野,落花流水满池塘。
闲愁最是一年中,独有清明三月天。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春天时分,杂草茂盛,绿意盎然;而雨水过多导致的花朵凋零与流水相伴,营造出一种凄凉、哀伤的情调。诗人感叹一年之中最为忧愁的是这个时节,在这清明三月里,万物复苏但又充满生机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孤独和寂寞。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草木繁茂到落花流水的凄凉景色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春日美景的喜爱与无奈交织在一起的心情。清明时节本应是万物复苏、充满希望之时,但在这首诗里却变成了
相关推荐
春日杂兴 渔翁樵叟自行藏,裹饭过从乐未央。 扑满自缘钱作祟,鸱夷聊以酒为乡。 老来愿弃人间世,病去欲荒墙下桑。 黄犊不嫌人日雨,村村犁晓绿微茫。 注释:渔夫和樵夫自行隐居,他们裹着饭食,过着快乐的时光。扑满是因为钱财而烦恼,所以选择离开尘世。年迈时,我渴望放弃人间的生活,疾病治愈后,我想要在墙边的桑树下度过余生。黄犊不嫌弃雨水,无论在何处耕作,早晨的绿色都显得微茫而迷人。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渔夫
残雪初消月正明,茅檐自雨竹窗晴。 【注释】这首诗的第一句“残雪”指的是冬天的雪尚未完全融化,还剩下一些积雪;而“月正明”则是指月亮明亮如昼。第二句“茅檐自雨”中的“自”表示自然地、不经意地;“雨”指春雨;“竹窗晴”中的“雨”和“晴”分别指雨后晴朗的天气。整句话的意思是,春天来临,残雪开始融化,月亮高悬照耀在清澈明亮的天空中,茅檐下春雨绵绵,竹窗也显得格外晴朗。 肩寒耸耸吟诗骨,肺渴泠泠醉酒羹
【注释】 春日杂兴:春季里的闲情逸致。野性最于鱼鸟亲:比喻人与自然界亲近,像鱼鸟一样自由自在。青眼:指对人的友好态度,用眼睛表示友好。 生成雪壑冰崖面,收得烟蓑雨笠身:形容隐居生活清苦,但能自乐。青眼:指对人的友好态度,用眼睛表示友好。 杨柳春来青眼旧,山林老去白头新:比喻人生易老,岁月流逝。青眼:指对人的友好态度,用眼睛表示友好。 毋多感慨令君瘦,独立斜阳一欠伸:不要过度悲伤和感慨
注释: 1. 吾生身世信天缘,一死何须较后先:我的生活经历和命运都如同上天安排好的一样,生死有命,何必去比较谁活得更久或更短呢? 2. 未怕时逢真太岁,或言寿过古稀年:不怕遇到真正的“太岁”(即恶运),或许还能活到像古代人所说的七十岁以上的高龄。 3. 穷馀禄料齑百瓮,醉负生涯囊一钱:即使生活贫困,也能靠卖调料(齑)挣到一百多瓮的钱;醉酒之后,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口袋里只有一块钱。 4.
天与之愚竟不移,意指方岳生性愚钝却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志向。经年兀兀槿花篱,描述诗人在一年中孤独地生活,如同槿花篱笆一般。拙于生事可无粥,表明由于缺乏生计技能,他可以过着简朴的生活而不会感到饥饿。工乃穷人赖有诗,说明尽管是贫穷之人,依然能够通过诗歌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抱负。只恁么休身是客,意指诗人宁愿放弃世俗的羁绊,也不愿成为他人的客人。知何以故鬓成丝,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考查诗歌内容、手法和语言的题目。解答此题,既要理解诗中词句的含义,又要体会诗歌的情感。 “绿绕”二句,写诗人春耕的忙碌。“西畴”,指西边的土地;“作劳”,指耕种;“寒入旧绨袍”,意谓春耕时天气寒冷,穿着旧皮袄也感到刺骨的冷,可见农民在春天的劳作之辛苦。 “五穷政”三句,写诗人对政治的失望,认为当政者无能,不如无口匏(páo)瓜(葫芦)。“五穷政”,意谓五项政策都穷尽了
诗句: 鹤骨崭崭疾未瘳,怯行山亦倦登楼。 译文: 如同鹤一般高洁的身躯,疾病尚未痊愈,行走山林也感到疲惫。 关键词: 鹤骨、崭崭、疾未瘳、行山、倦登楼 赏析: 首句“鹤骨崭崭疾未瘳”,用鹤喻己,以“鹤骨”形容自己的高洁品质,“崭崭”表现了其清瘦的身形和坚毅的精神。然而,尽管拥有这样高尚的品质,诗人却仍然遭受病痛的折磨,身体虚弱得连行动都感到疲倦。第二句“怯行山亦倦登楼”
春日杂兴 春天来了我多病感颓龄,草药泥瓶不暂停。 身体像破旧的船难以修补,牙齿像坏掉的鞋长久凋零。 炎帝黄帝岂能理解长寿的秘诀,庄子老子只能聊堪悦性灵。 长剑拄颐儿戏耳,何必麒麟阁上再画像。 注释: 1. 颓龄:形容年老体衰,生命力衰退。 2. 漏船:指漏水的船。比喻处境危急,无法自保,随时有沉没的危险。 3. 齿如败屐久凋零:比喻人因疾病或衰老而牙齿脱落。 4. 炎黄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下面我将逐句解释诗句,并附上注释和赏析。 我们看到第一句“花柳村村奈老何,一春门巷断经过。”这是在表达一种无奈的情感。诗人看到的是村庄中盛开的花柳,但是这些美丽的景象却无法让他感到愉悦,反而让诗人感到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流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感慨。 第二句“无绳可系西沈日,有水皆随东逝波。”则是在表达一种无力的感慨
【注释】 幽:僻静。蹊:小路。半:一半,一大半。乐事:指令人高兴的事。竹:竹子。莱:荠(chì)菜。悠哉:悠闲自在。 【赏析】 《春日杂兴》是一首田园诗,作者以清新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首句“幽蹊几日不曾来”写诗人因忙于农活,很久没有到幽深的田间小路上走走看看。“幽”,偏僻、静寂;“蹊”,田间小路。这一句点题,为全篇定下了抒情基调。
注释: 1. 高下云藏野老家,纵横水漱竹篱斜。 注释:云雾缭绕在山间,纵横交错地流过竹篱笆的缝隙。 2. 勒将春去许多雨,流出山来都是花。 注释:春天的雨水被勒住,无法流下山来,却化作了遍地盛开的花朵。 3. 白首风烟三径草,清时鼓吹一池蛙。 注释:白发人漫步在风烟弥漫的小路上,听到一池青蛙的鸣叫。 4. 身闲不耐闲双手,洗甑炊香夜作茶。 注释:虽然身体空闲,但内心却不轻松,于是晚上煮饭做饭
南冈北岭对窗扉,看尽朝岚与夕霏。 社后未曾闻燕语,雨中谁不惜花飞。 山醅约莫几时熟,沙笋轮囷一尺围。 莫怨风光损桃李,荼蘼芍药又芳菲。 注释: 1. 南冈北岭对窗扉 - 描述了诗人坐在窗户前,面对着南方的山冈和北方的岭峦。 2. 看尽朝岚与夕霏 - 诗人观察着早晨的山岚和傍晚的云雾。 3. 社后未曾闻燕语 - 在社日之后,没有听到燕子的叫声。 4. 雨中谁不惜花飞 - 在下雨的时候
【解析】 题干要求对这首诗逐句翻译,并且注释和赏析,这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感情的把握。首先翻译诗句,要落实重点词语;然后进行注释,指出关键词语的含义;最后赏析诗句,指出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特殊含义的词语;理解诗中景物的特点及其作用。 (1) “冲雨冲泥处处行”:冲:顶着。雨淋着泥土,四处奔波。 (2) “物情殊不可诗情”:物情:指自然景物的情状。诗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春日杂兴”是一首七律,全诗四句,前两句写景,描写山房的干净和炊饭;后两句则通过杜鹃鸟鸣和芍药开时的景象来表现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写自己与邻人交往,自得其乐,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退居乡野之时。首联点明隐居之由:“净扫山房不以贫。”意即不因贫穷而隐居。次联写隐居生活的情趣: “旋炊野饭唤比邻。”意即炊饭之后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以及诗人在春日中的各种情绪。 窈窕风光艳艳春,无言桃李一番新。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桃花和李花盛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不言"表示诗人对这种美丽的景色没有太多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是默默欣赏。 青回野烧草初染,光泛幽香兰可纫。 这句诗描述了春天的另一种景象:野火过后,草地被烧得青青,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兰花被微风吹动,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注释】 春日杂兴:春天时写的诗篇。绿阴:树木的浓荫。芳树:美丽的树木,这里指桃树。鸟啼:鸟儿啼唱。与客相携:和客人一起游玩。发兴新:兴起写诗。半落:刚刚落下。过雨:经过雨水的洗礼。微酸梅子:略带酸味的梅子。已生仁:已经长出果实。每:常常。必迁坐:一定要换一个地方坐。稳:稳稳地。不问津:不询问渡口。蓑笠(suō lì):用草或棕皮编织制成的防雨用具,泛指渔父、樵夫所穿的服装。尚:还。莫欺
春日杂兴 人多愁不达,达则定无愁。 不知所愁何,大半为身谋。 爵服纵可贵,事业终悠悠。 以兹旦暮心,且从山水游。 【注释】: 1. 春日杂兴:春天的诗歌杂谈。 2. 人多愁不达:很多人因为忧愁而无法解脱,无法达到一种心境的宁静。 3. 达则定无愁:只有在内心达到一种平静和安宁的境界时,才能消除忧愁。 4. 不知所愁何:不明白自己到底在担心什么。 5. 大半为身谋
【注释】 以我视彼心:用别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心思。当思我如彼:应该把自己比做别人那样。 未必有所益:未必有什么益处。徒更纷纭尔:只会更加杂乱无章。 世道升降间:世间的是非好坏在不断交替变化之中。古今只一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道理都是一样。 昧不知其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是而已矣:如此罢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花的观察,联想到人生,写出了人对事物不能妄自菲薄的思想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当其未生时,孰知我能老。 - 释义: 这句话表达了对生命起源的思考。在生命的初始阶段,我们通常无法预见或理解自己将如何经历衰老和死亡。 - 赏析: 通过对比出生到成长的无知,以及随之而来的衰老和死亡的不可避免,反映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同时,也暗示了对未知未来的思考,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 2. 既老复须死,何其置怀抱? - 释义: 既然生命终将走向终结
诗句原文: 儒者求专门,是岂为我儒。 乡愿复不佳,必竟将何如。 未有孔孟前,尧舜非著书。 观书亦不恶,涂辙亦差殊。 译文: 在古代,那些追求特定领域的学者们,他们是否真的只是我一类的普通人?而那些表面上迎合的人,又能坚持自己的理念到底吗?在没有孔子和孟子之前,难道尧舜时代就没有书籍流传吗?虽然读了很多书,但道路却各不相同。 关键词解释: - 儒家学派:中国古代的一个哲学学派,主张仁、义、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见解。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四时景自足,何必写以诗。 - "四时"指的是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四季。 - "景自足"意味着自然界的变化已经足够丰富多彩,无需通过诗歌来描写。 - "何必写以诗"表示没有必要通过诗歌来表达这些景色的美丽。 2. 诗成句读间,不过我自知。 - "句读"是指句子的停顿。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作者情感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结合全诗内容来分析,注意不要遗漏要点,同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含义。如“种田图得米”“终岁亦勤劳”写出种田人一年到头辛勤劳作;“当春把锄犁”描写的是种田人春天播种的情景;“岂忘水旱忧”写出种田人不忘水旱之灾带来的忧虑;“流离至逋逃”写出了流民逃亡的情景。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译文: 辛苦地耕作,终年都在努力劳动。 到了春天,拿起农具
【注释】 春日杂兴:春天里的闲散生活。 士以科举计,本避农与商:读书人以科举为生之计,本来应该避农与商。 谋利则皆然,役役真可伤:追求名利,人人都如此,真是令人伤心。 周之士也贵,里选而论乡:周代的士人被看重,里选出人才,在乡里讨论。 上人能用之,身尊道弥昌:上级领导能够任用他们,他们的地位越高,道业也就越昌盛。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士子们为了功名利禄而疲于奔命的诗
【注释】 戎马纷群寇:指战争不断,战乱频仍。 吾赤子:指百姓。赤子是老百姓的代称。 为礼乐:指用礼乐教化百姓。 生齿:指百姓的数目。 如火热水深:比喻形势险恶。如火一样炽热,如水一样深。 亦运之:也是形势所逼。 治少乱则多:治理好的时候,社会安定;治理不好时,社会混乱。 尧舜惟孝悌:意思是说只有尧、舜时代的人才能实行孝悌,即尊敬父母和兄长。孝悌是儒家提倡的传统美德。 【译文】
诗句释义 1 “幽草清更佳” - 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幽静草地的感受,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加显得清新宜人。 2. “被花多白红” - 此句描述了花朵的颜色,暗示春天的丰富和多彩。 3. “鸟啼蝴蝶乱” - 这个句子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鸟儿在歌唱,蝴蝶在飞舞,营造出一片繁忙而充满活力的氛围。 4. “人无杯酒饮,不得此意融” - 表达了诗人对于与自然亲近时的愉悦和放松。在没有饮酒的情况下
【注释】 佛老:指佛教与道教的僧侣。惰民:指懒散不劳动的人。糟粕:比喻无用的东西。自佳:自然很好。口耳:口头传说,即流传下来的只言片语、典故等。 【赏析】 这是一首讽喻诗。作者以“杂兴”起句,点出题旨。接着三句用反诘的手法指出佛老之书多是废话。四句写儒生们只会读书喝酒吃肉,对佛老之说并不真正理解,只不过是口头上的议论,实际上并无益处,徒然增加口舌之劳。 全诗讽刺辛辣,意在言外
春日杂兴 古人善为治,焉得常继之。 施为须臾间,乱之以参差。 请观一岁年,阴晴每如兹。 大抵正自难,君子易忧思。 注释: 1. 古人善为治:指古代的圣贤善于治理国家。 2. 焉得常继之:意思是怎样才能永远继承下去? 3. 施为须臾间:形容做事就像在一瞬间。 4. 乱之以参差:指事情的发展变化是复杂而无序的。 5. 请观一岁年,阴晴每如兹:意思是让我们来观察一年的天气变化,它就像阴晴不定一样。
春日杂兴 茫茫天地宽,山水多回礴。 一山复一水,又尔为聚落。 聚落成城郭,贵贱分忧乐。 岂不知其然,何苦生厌薄。 【注释】 1. 茫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2. 回礴:回旋、聚集。 3. 一山复一水:形容山水之间相互映衬,如一山复有一水。 4. 聚落:村落、城镇。 5. 城郭:城墙、城市。 6. 贵贱分忧乐:指社会地位高低决定了人们所承受的忧虑和快乐。 7. 厌薄:厌烦、轻视。 【译文】
【注释】 绮阁、瑶台:指华丽的楼阁。上林中:指上林苑,汉武帝所建皇家园林。琼华岛:即太液池中的蓬莱山,是传说中的仙境。蔷薇雨:形容春天的细雨像花瓣飘落一样。杨柳风:春风拂动杨柳。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写绮阁瑶台、上林园、蓬莱山等名胜古迹春日风光之美。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咏怀。 “绮阁瑶台迥碧空”,绮阁、瑶台都是华美的楼阁,这里特指华丽的宫阙。碧空:指晴朗的天空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所以考生在回答问题时要明确答题的格式:首先指出该诗的标题、作者、朝代;然后写出本诗的作者名(或字、号)、所处的大致时期及主要成就等;最后指出本题中的关键字词的含义
【解析】 此诗写春日景色,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首句“满院花开锦作丛”是写景,描写了满院的花朵如同锦缎一样,花枝簇拥在一起,繁花似锦。“短墙一角漏春风”,这一句以景托情,写春风吹进短墙的一角。后两句写人,诗人独自一人在亭子上闲坐,欣赏着美景,听到黄莺在绿树中欢快地啼叫。 【答案】 ①满院花开锦作丛(满园春色如锦绣般灿烂):形容百花盛开的景象。 注释:满园的鲜花像锦绣一样绚烂美丽。 赏析
诗句解释与注释 1. 草蔓荒阶白日阴:草蔓蔓延到了荒芜的台阶上,阳光在白日里显得阴暗。这句描述了一个荒凉的场景,草蔓覆盖了台阶,使得阳光无法照射到地面上,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 2. 亭亭塔影卧空林:高高的塔影倒映在空旷的树林中。亭亭,形容塔的形态优美、挺拔;卧,指倒映在水中或天空的样子;空林,空旷的树林。这句描绘了塔的影子倒映在树林中的美景,增添了一份静谧与神秘。 3. 山僧不惯迎游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第1句:“楼台白日静芳林”,描述了春天阳光明媚,楼台安静的情景。 第2句:“一径苍苔春树阴”,描绘了一条被绿苔覆盖的小径,树下的树木沐浴在春日的阳光下。 第3句:“独坐无心看舞鹤”,表达了诗人独自坐在石床上,无心欣赏舞蹈的鹤。 第4句:“石床移处落花深”,描述了石床被移动后,落下的花瓣更深地掩埋了。 赏析:
《春日杂兴》是唐代诗人高蟾的一首诗。此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事无常的感慨。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吴云越树梦中看,晓起西窗月色寒。 注释:吴地的云和越地的树木都显得朦胧而飘渺,仿佛在梦中所见;清晨醒来时,西窗下的月光也显得格外清冷。 2. 此恨春风难解释,飞花无数堕阑干。 注释:我对这美好的春光感到深深的遗憾,但春风却无法完全传达我心中的这份情感;无数的花瓣纷纷坠落
【注释】 清:清澈。 浮萍:浮在水面上的水生植物。 竞:竞相地,一起地。 独吟:独自吟诵。 酌(zhú):斟酒。 故园:故乡。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春日游宴的诗。 首联“野亭流水有馀清,新雨浮萍一夜生。”意思是说:野亭外有清清的溪流,溪水中还有余下的清水。新雨过后,水面浮起一层萍,一夜之间就长出许多。这两句诗描绘的是诗人春天游赏的景色。野亭外的溪流是清的,溪中的水也是清的
【注释】 杂兴:即景抒情诗。海棠:一种花卉。载酒:带着酒。重过:再次经过。几树林:几座树林。地远红尘飞不到,萧然相对即禅心:远处的尘世纷扰无法到达,只有与自然相对峙才能显出自己的本心。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游春时所作。首句点题,以“已”字暗示出春天已经过去。次句点明时间,“载酒重游”四字,写出了诗人游玩的心情。三、四句写所见所感。“地远红尘飞不到”,写出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超然物外的心境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春日杂兴 忆昨曾陪骢马来,高歌急管递相催。 斜阳芳草迷归路,更把馀尊听落梅。 注释: 1. 忆昨曾陪骢马来:回忆起昨天曾与马匹一同前来。 2. 高歌急管递相催:众人高声歌唱,急促的乐器声不断催促。 3. 斜阳芳草迷归路:夕阳下的草地让回家的路变得模糊不清。 4. 更把馀尊听落梅:更在余下的美酒中聆听落花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出游的场景
春日杂兴 惜春无计为春留,独倚元龙水上楼。 无数飞花随宿雨,海门东去更东流。注释: 惜春无计为春留:指春天来了,但无法留住,只能徒然地感叹。 独倚元龙水上楼:元龙,即陈登,字元龙,东汉末年的名士,曾与刘备有过交往。他曾经在楼上饮酒赋诗,后来被曹操所擒,不肯投降,最后被杀于白门楼上。此处用元龙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无数飞花随宿雨:形容花瓣随着雨水飘落,如同无数的花瓣落在了地上。 海门东去更东流
春日杂兴 春天来临,在采石矶头看那江水平静如镜,长干桥下暮色渐起,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江潮之上。 谁能载酒去追寻那盛开的花草?杨柳堤边,信马由缰,随意而行。 注释: - 春日杂兴:即作者在春天时所创作的诗歌。 - 采石矶头春水平:采石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东南,长江中游北岸。矶是江中的小岛,四周为陡峭的岩石。矶头,指此岛的顶端。春日,春天。水平,指水面平静如镜。这句意思是春天的时候
春日杂兴 经过一场春雨,柔弱的桑叶上挂着新绿丝带般的柔韧桑叶。风轻轻地吹拂着细长的麦田,麦浪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碧绿色,像一幅精美的水墨画。 黄鹂、燕子的声音相互应和,又是一个春天的到来
诗句解析: 1. 春雾冥冥木叶稠 - 这一句描写了春天的景色,春雾弥漫,树木繁茂。"冥冥"形容雾气浓重,给人一种朦胧、神秘的感觉。"木叶稠"则进一步描绘出春天树木茂盛的景象。 2. 苍鹰拂羽化为鸠 - 这句话通过对比,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更迭。"苍鹰"象征着曾经雄壮、自由的生命,而"化为鸠"则暗示着这种生命形态的转变,从高飞到栖息。这里的"拂羽"可能是指苍鹰展翅飞翔的姿态
【解析】 1.本诗为五绝,全诗共四句,第一句中“春日”点明了季节,是春天;第二句“日自西驰水自东”,描写了太阳落山时,河水向东流去的情景,暗示了时间在流逝;第三句“落花飞絮总随风”写出了飘零的落花、飘飞的柳絮都在随东风而去。第四句“旧巢燕子今何处”是说往日的燕子现在都不知飞到哪儿去了。“烟雨庭台似梦中”,是说眼前的景色如同梦境一样。 2.本诗首句中的“日自西驰水自东”一句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色的杂感诗,诗人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花草树木的描写,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花竞娇娆草竞芳,纵横只是为春忙。 注释:花儿们争相展示自己的美丽娇艳,小草们也争相展现自己的芬芳。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而忙碌。 2. 夭桃秾李先飘落,不及蔷薇与海棠。 注释:夭夭的小桃花和繁密的李花都率先凋零了
春日杂兴 细雨冥冥昼掩扉,更无芳草有垣衣。 人生一世邯郸梦,老病无眠梦亦稀。 注释: 1. 细雨冥冥:春日的细雨绵绵不断。冥冥,指昏暗不明的样子;形容阴晦的细雨,或指细雨密如冥冥。 2. 垣衣:墙边的草木。 3. 邯郸: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这里比喻人生,也暗指梦中的世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与秦王会渑池,相如前曰:“秦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于是赵王许之。相如因持璧入秦昭王殿陛上,授之
诗句释义与注释: - 春日杂兴:春天里写的一些感想或作品。 - 雨隐沧江雾隐山:雨下到沧江,雾笼罩着山,形容天气阴沉,景色阴暗。 - 乡关迢递寄书难:家乡的道路遥远而曲折,难以传递书信。 - 病来只盼春风到:生病的人只盼望春风的到来,希望它能带来温暖和恢复健康。 - 不拟春风晓更寒:不想等到清晨的风更为寒冷。 译文: 雨水覆盖了沧江,云雾笼罩了群山; 家乡的道路遥远曲折,我难以寄出信件。
【注释】: 日出江空:太阳从江面上升起,江面空旷。晓气柔:早晨的薄雾柔和细腻。白蘋风起:白色的蘋花随风飘动。渚烟收:洲上烟雾渐渐散去。夜来一饷三更雨:昨夜下了一场半夜三更的雨。饷:通“向”,指时间。一饷:一会儿。三更:夜里十二点至一点。飞花入海流:飞舞的花瓣随着流水漂去。飞花:飘落的花瓣。 【赏析】: 此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富有画意。首句写清晨江面的景色,以“柔”字传神地描绘了晨雾弥漫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对诗歌进行整体把握,包括诗歌的意象、情感、主题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根据注释可以判断出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五言绝句。全诗的意思是:春风拂过南园,仿佛做了一个春梦,醒来时已到吴地(吴地指今江苏省),但春天的气息仍然让人心旷神怡。经过雨点的洗礼,落花像锦一样绚烂,被轻风吹动的柳絮却像绵一样无力。树林中鸟儿在夜幕中哀鸣
春日杂兴 群山西北翠如烟,三女荒冈草树连。 瑶井鹤鸣凡几岁,碧潭龙去不知年。 潮平沪渎城头月,花落云间洞里天。 千古废兴如昨日,几回窗下掩残编。 注释: 1. 群山西北翠如烟:群山的西北方向,草木苍翠,仿佛烟雾缭绕。 2. 三女荒冈草树连:三个女子在荒凉的山冈上,草树相连。 3. 瑶井鹤鸣凡几岁:瑶井中传出鹤的声音,已经传了多久了呢? 4. 碧潭龙去不知年:碧潭中的龙已经消失了几年了? 5.
【注释】 泛观:纵观。今古:古今。柏举:古地名,在今湖北麻城东。苏台:即“胥山”,在今江苏苏州西南。君臣:比喻贤与奸,或指统治者与人民。得失:犹成败。罗绮:华美的丝织品。鸱夷:鸟名。五湖:《史记.伍子胥列传》载:“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怨除剑三日,方食其胆。”《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说:“伍员曰:‘吾闻鸱夷之臣有志者,不可得也!’乃投其尸于中流。” 【赏析】
【诗句释义】 千雉:指高大的城墙,形容城墙上雉堞很多。孤城:指孤立的城池。枕碧流:指城池背靠碧绿的流水。晴天望远自生愁:在晴朗的天气里,眺望远方,心中生出忧愁之情。金羁络绎花边马:马笼头装饰着美丽的花纹。玉雾葱茏柳外楼:形容远处的楼阁被云雾环绕,显得朦胧而神秘。健儿:指勇敢的男子汉。仗剑:拿着长剑。几年渔父独垂钩:《庄子·秋水》:“宋人有好善不倦者,欲与邻人焉。”宋人将鱼放在钩上,让它自己吞食
诗句释义 1 春阴庭馆昼生寒 - "春阴"指的是春季的阴沉天气,"庭馆"是指庭院中的建筑物或园林。这句诗描述的是春天的阴天里,庭院中的建筑和植物都显得格外冷清。"昼生寒"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感觉,仿佛整个庭院都在寒冷中度过。 2. 落叶游丝湿作团 - "落叶"和"游丝"都是指飘落的树叶和飘动的蜘蛛网。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落叶和游丝被雨水打湿后,仿佛变成了一团一团的东西,增加了画面的动感和美感。
【注释】 世途:世间的道路。何险巇(xī):多么危险。畴能:谁。两心托:彼此互相信赖。 囚楚:被囚禁在楚国。竟怀沙:终于自杀,自沉于长江而死。投阁:向朝廷上书,请求放还。 所以:因此,由于。巢许:传说中隐居不仕的人。流:指隐士的退处。韬光:收敛锋芒,比喻隐藏自己的才能,不露锋芒。岩壑:山涧。 麋鹿为比邻:以麋鹿和人同居为比喻,意谓与世俗之人相处融洽。谈谑(xuè):闲谈玩笑。 富贵等浮云
【解析】 本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此诗为《杂兴》组诗中的一首。全诗八句,前四句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与农事活动;后四句抒发了作者因友人远隔而引起的思念之情。 “物性宜探索,闲从静里求。”意思是:万物都有其本性,值得去探索,在闲暇之时,静静地去寻求它。 “风和知燕喜,雨暴替花愁。”意思是:风和时,燕子会欢快地飞翔;雨大时,花朵也会感到忧伤。 “冈凸沙旋走,田凹水聚流。”意思是:山丘突出的地方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春日杂兴 - 注释: 这是诗人对春天景象的即兴描绘,反映了他内心的某种情感或思考。 2. 春风不媚俗 - 注释: 春风象征着自然的、不矫揉造作的美,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审美观,反对世俗的庸俗美。 3. 一例到闲门 - 注释: “闲门”通常指的是没有繁忙事务的门,这里可能意味着诗人选择了一个安静的地方来观察或体验春天的景象。 4. 新树移邻圃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