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流出岷蜀,万折东南倾。
兹山若巨舫,势欲扼沧溟。
天高象教尊,海岳朝百灵。
云水渺四极,下上涵日星。
朱甍倚霄汉,倒影鱼龙惊。
重游十年旧,挂席鸥鸟轻。
维扬魏公幕,回首剑戟明。
行都望北固,铁瓮高峥嵘。
孤舟系烟月,六尺僧窗横。
印师支远俦,静对如风铃。
旷怀怜此翁,得法世虑平。
尘劳霜发秃,风月冰壶清。
乞诗写崖壁,指月双浮萍。
登金山
相关推荐
登金山 江流出岷蜀,万折东南倾。 兹山若巨舫,势欲扼沧溟。 天高象教尊,海岳朝百灵。 云水渺四极,下上涵日星。 朱甍倚霄汉,倒影鱼龙惊。 重游十年旧,挂席鸥鸟轻。 维扬魏公幕,回首剑戟明。 行都望北固,铁瓮高峥嵘。 孤舟系烟月,六尺僧窗横。 印师支远俦,静对如风铃。 旷怀怜此翁,得法世虑平。 尘劳霜发秃,风月冰壶清。 乞诗写崖壁,指月双浮萍。 诗句解析与译文: 第一联 - 江流出岷蜀
【注释】 1. 东游:指游览。 2. 浮玉:泛指山石。 3. 万壑:形容山谷很多,波涛汹涌。 4. 海口:指江口或河口。 5. 岩岫:指山石上的洞穴。 6. 雨篷:即雨布,古代用油纸糊成,用以遮风雨的布帘。 7. 烟棹:指渔船,烟指雾气笼罩。 8. 晓磬:晨钟,指佛教寺庙中报晓用的钟声。 9. 昏钟:黄昏时的钟,指佛教寺庙中报时的钟声。 10. 诗客:指文人雅士。 11. 凭君:请人,指诗人。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的壮丽景色,以及人们对于禅意的向往。 译文: 注海银成壑,浮空玉作堆。 鳌翻三岛出,鹫驾一峰来。 塔影波摇动,钟声潮拍回。 犹嗟禅伯老,虚人妙高台。 注释: 1. 注海银成壑,浮空玉作堆 - 海水如同银色的峡谷,云彩像是漂浮在空中的白玉堆。这里的“注海”可能指的是海面上波涛汹涌,而“银成壑”和“玉作堆”则形象地描绘出了海浪和云彩的美丽画面。 2. 鳌翻三岛出,鹫驾一峰来 -
登金山 金山何处好,四顾不相连。窗迥前无地,波澄下有天。 堂留三楚客,门泊五湖船。暝色关诗思,江笼两岸烟。 注释: 1. 金山何处好,四顾不相连。:形容金山的美景无比壮丽。四顾不相连,指四面环水,风景秀丽,难以用语言形容。 2. 窗迥前无地,波澄下有天。:形容站在高处俯瞰,眼前的景象让人感到震撼,仿佛天地相接。 3. 堂留三楚客,门泊五湖船。:这里指的是诗人在金山上的所见所闻,以及他与客人
【解析】 “奇特开山老,江心一味禅”,首联以“开山老”形容金山的古老与沧桑,“江心一味禅”则点出了金山是佛门净土的象征。 “众流将到海,万顷忽擎拳”,颔联写江水浩渺、波涛滚滚,但金山如一柄利剑,直刺云天,使汹涌的江水顿生敬畏之情。 “绝境宜衰病,归途憩静便”,颈联进一步写金山之美,既是人间胜地,也是修身养性的理想之所。 “故巢心未死,又上逆风船”,尾联以“故巢”喻指诗人自己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长江边上的山峰,它高耸入云,景色壮观。诗中描述了山峰的形状、颜色和周围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 注释: - 双塔(指金山寺里的两座塔) - 嵯峨(形容山势陡峭) - 碧空(指蓝天) - 紫金峰(指山峰的颜色) - 江流吴楚三千里(指长江从吴地到楚地有三千里长) - 蓬莱第一宫(指传说中的仙岛蓬莱) -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登金山 - 译文:攀登金山之巅。 - 注释:金山,指今江苏镇江的金山,古代文人常以之象征高峻的山峰或理想的境界。 2. 巍然块石数枝松,尽日游观有客从。 - 译文:巍峨的巨石上生长着数枝松树,整日有人来此游玩观赏。 - 注释:这里用“巍然块石”、“数枝松”来形容景色壮观而生动,突出了金山的自然美。游客在此流连忘返,反映出人们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 3.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山秋木叶翠将收” - 关键词:山、秋、木叶、翠 - 释义:秋天的山,树叶翠绿,即将凋零。 - 译文:秋天的山林,树叶翠绿,即将凋零。 2. “憩棹扶携到上头” - 关键词:憩棹、扶携、上头 - 释义:在船上休息,手牵手到达山顶。 - 译文:在船上休息,手牵手到达山顶。 3. “天柱中悬南北影” - 关键词:天柱、中悬、南北影 - 释义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通过观察和想象,将金山的自然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青螺潋滟水晶盘,斗削风烟面面看。 - "青螺":形容山峦的形态如同青螺一般,层层叠叠。 - "潋滟":形容湖水波光粼粼的样子。 - "水晶盘":形容湖面像水晶一样透明。 - "斗削":形容山峰尖锐如刀削斧劈。 - "风烟":形容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景象。 - "面面看"
【注释】 登金山:登上金山。龙宫涌出玉嶙峋,乍眼来看极悚神。满地莫论无坐处,中流真见不羁人。墙低树少多容月,石瘦花悭晏得春。舟楫一江名利路,烟波谁谓不生尘。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金山寺时作的。首句写景,描绘了金山寺的雄伟壮丽景象。第二句写情,表达了作者对于金山寺的敬仰和向往之情。接着四句描写景物。第五句用典,引用“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一名句,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赏之情
诗句注释: 1. 绝岛中流出 - 此句描述从一座岛屿的中部流出。 2. 莲宫匝杳茫 - 莲宫可能指代一个宏伟的建筑或景点,周围被云雾笼罩显得模糊不清。 3. 谷云通北固 - 山谷之间云雾缭绕连接到了北固山(可能是南京附近的一处名胜)。 4. 津树隔维扬 - 津树可能指的是江边停船的地方,维扬是今天的扬州,两地区隔着一条长江。 5. 海色朝看近 - 早晨时能看到海面的颜色,感觉非常接近。 6.
诗句原文: 瓜州霜落雁初飞,铁瓮城寒树渐稀。 南国兴亡在何处,金山残月夜潮归。 译文: 秋天的瓜洲,霜降后大雁刚刚从天空飞过,铁瓮城的城墙因寒冷而显得更加孤寂,树木也随着季节的变化开始稀疏。 赏析: 首句“瓜州霜落雁初飞”,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天气转凉,大雁开始向南方迁徙的景象。这里的“霜”字不仅点明了时间(秋季),还增添了几分凄凉之感,为下文的叙述奠定了情感基调。接着
在古代中国,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它们往往蕴含着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冯子振的《登金山》便是这样一首作品,通过其独特的韵律和意境,展现了诗人对金山之胜的赞美与向往。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中的诗句: 1. 诗句释义: - 眼中帆影去如飞:形容视线所及之处,帆影迅速消逝,如同飞行般难以捕捉。 - 槛外波光碧四围:指江水清澈,波光粼粼,四面环绕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 南北胜游皆下此
这首诗是李白的《登金山寺》。 译文: 大江之中矗立着一座孤独的山峰,仿佛一幅天开的海岳图。 黄鹄长久地跟随我石化,白鼋能受老僧呼。 遗丘指青囊郭,劫火犹传玉带苏。 起向妙高台上立,朵云红处是皇都。 注释: 1. 大江中拥一峰孤,面面天开海岳图。 - 大江:长江。 - 一峰孤:一座孤立的山峰。 - 面面天开海岳图:形容山峰雄伟,与天空相连。 2. 黄鹄久随拳石化,白鼋能受老僧呼。 - 黄鹄
【注释】 1. 登金山:作者自谦其作品,称自己所作诗为“登金山”。 2. 孟浪游:指早年的轻狂行为。 3. 洞天:道教谓神仙居住的地方,后用以比喻世外仙境。 4. 松间日转阴移石:松树间阳光转动时,影子也随着移动。 5. 海外涛飞气结楼:海中波涛翻滚,气势如虹冲上云霄。 6. 我欲振衣高处望:我渴望振起衣裳登上高处远望。 7. 罡风两腋暮云收:猛烈的狂风在两腋吹散了傍晚的云。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西风残叶嫩寒初,两日幽寻兴不孤。 - “西风残叶”形容秋天的景象,西风带着树叶凋零,给人以凄凉之感。 - “嫩寒初”表示天气还很寒冷,刚刚进入秋季。 - “幽寻”即私下里寻找,这里指诗人在秋天独自寻找美景。 - “兴不孤”意思是虽有孤独之意,但仍然兴致勃勃,没有感到寂寞或失望。 2. 心爱竹岩留客坐,力穷云磴遣人扶。 -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具体分析。此诗前四句写诗人乘船在晚风中登上金山,远眺天幕上渐渐高挂的明月。后四句写诗人登上金山后观景抒怀,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渴望建功立业之志。 【答案】 译文:傍晚江上风大,我乘船登上金山,远望天空中的明月渐渐升高,烟雨蒙蒙中的岛屿有如双座的贝阙,天地间仿佛是一只小壶
登金山 鹫岭天香染,慈航法水侵。 定中潭月白,空里雨花深。 洗钵龙惊蛰,传灯海散阴。 一江清汉影,何处着尘心。 注释: 1. 鹫岭:指位于江苏镇江市东北的金山,因山上有“鹫峰”而得名。 2. 天香染:形容山中的香气弥漫在天空中,如同被染色一般。 3. 慈航法水:指佛祖的慈悲和佛法的智慧,如同法水一般清澈。 4. 定中潭月白:指在禅定中的心境像月亮一样明亮。 5. 空里雨花深:形容在禅宗修行中
【注释】 ①登金山:登上金山。金山,在今江苏镇江市西,是江南名胜之一。 ②芙容万古插清泠:形容山形如芙蓉花一样美丽,常年不凋,插入江水清澈的湖中。 ③鲸吸风雷波自撼:比喻大风吹动时,金山上的波浪也随着震动。 ④沧洲意:指对大自然美景的感受。沧洲,即沧海,大海。 ⑤极目:远看。 ⑥独醒:独自清醒。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诗人站在金山之巅,放眼远望,只见东南方向耸立着一柱奇峰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登金山的七言绝句,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句: 1. 太极初分万象罗,江流远派接银河。 - 太极初分万象罗:描述了天地之初,万物开始形成的景象。 - 江流远派接银河:描绘了长江水流远达天际,与银河相接的壮观画面。 2. 一峰削玉天垂仞,四地浮金月浸波。 - 一峰削玉天垂仞:形容山峰如同玉石般光滑而陡峭,仿佛直插云霄。 - 四地浮金月浸波
【解析】 此诗为登金山寺作。首联“一上金山寺,飘然与世疏”写登上金山寺所见之景;颔联“云霞孤岛出,今古几僧居”写登高眺望所见之景;颈联“钵润龙涎在,楼高蜃气虚”写寺庙内所见之景;尾联“天风醒醉目,杯酒笑谈馀”写诗人游览之后所感之情。全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金山寺景色的喜爱之情。 【答案】 译文:我刚刚登上金山寺,感觉就像超脱世俗一样。云霞映照出岛屿,古往今来有几座僧人的居处
登金山 江浮楼观壮三吴,万丈丹梯尚可扶。 石屋春深千佛古,山亭日暖一僧孤。 苏公玉带今何在,郭璞青囊事已无。 支遁不须牵住著,白门烟树锁浮屠。 注释:登高望远,俯瞰长江与三吴地区的美景,江水浮光跃金,楼宇壮观。万丈高的红梯依旧可以扶摇而上。 春天来临,石头房屋深深掩映在绿意之中,千年的佛像显得十分古老。山亭里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唯一的僧人,独自静坐。 如今苏轼的玉带已不知去向
【注释】 登金山:登上金山。 水心龙窟只宜僧,也许诗人到上层:水中的龙窟只有僧人才能进入,也许诗人到了山顶就能看到。 江日迎人明白帽,海风吹醉掖枯藤:江上的阳光迎接着行人,使人觉得头上的帽子明亮;海风把喝醉了的人吹得摇摇晃晃,掖着的枯萎藤条也随风摇摆。 鲸波四面长疑动,鳌背千年恐未胜:鲸鱼的波涛在四周翻涌,仿佛要动起来;而大龟背着的山岭千年来似乎也没有被撼动过。 王气金陵真在眼,坐看西北亦谁曾
【注释】 狂澜:大波浪。此屿:指金山。忽:突然,忽然。蜃学楼台结:海市蜃楼好像楼房一样结成。龙专:指龙王的宫殿。澒洞:指地穴,地下深处。三界:指天、地和水三个境界。十洲:指神仙所居住的地方。 【赏析】 《登金山》是唐代诗人储光羲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登上金山时所看到的奇异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之情。 首联“狂澜日东倒,此屿忽中流。”意思是说,大波浪向东倾覆,而这座小岛却忽然成为中流
【解析】 此诗是登金山所见,首联写景,颔联写意,颈联抒情,尾联写情。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禅宫晋代丹青旧,诗碣唐人苔藓留”两句是写景兼叙事,写金山寺的由来。“无限登临怀古意,海门风落使人愁。”是诗人抒发自己的感情。 【答案】 ①云亭:金山寺内一座高耸的塔阁。②峙:矗立。③俯出:从高处俯瞰。④晴江:指长江晴天时的景象,也可泛指江水。⑤暮烟秋:指傍晚时分的江面景色,也可以指黄昏时的山色。⑥禅宫
诗句解析: 1. 搭影耸寒月,江声撼夕阳 - 此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搭影"指月光下的倒影,"耸"表现了月亮的明亮和寒冷,"撼夕阳"则形容江水流动时对日落的影响。 2. 蛟宫蟠地脉,鸳瓦接天光 - "蛟宫"暗喻金山像蛟龙一样盘旋,"蟠地脉"说明其地理位置重要且独特,"鸳瓦"则形象地描绘了建筑的美丽与和谐。 3. 慷慨停孤棹,登临更上方 - 这两句描述了诗人在金山上的豪迈情怀
【注释】 金鳌:即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北。 吴地:指今江苏苏州一带。 中流:指长江的中间。此处泛指江流之中。 接引:佛教语,意谓引导。 许我借蒲团:佛家语,意谓让我到寺庙里去打坐,以期得到精神上的净化和提高。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登上金山寺所见所感的诗。 首句“直上金鳌背”,点出了诗人登金山的出发点是金鳌山(金山),金鳌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北,形似一巨鳌,故名。诗人站在金山之巅,远眺四周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诗句的意思和语言特征从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内容等方面分析即可。本诗描写了登镇江金山所见的景物,抒发作者对金山美景的喜爱之情。首联描写了金山的雄伟壮观;颔联描绘了金山的奇峰怪石,气势磅礴;颈联写自己登上金山后的心情变化;尾联写了金山的自然景色以及自己对此的感受。 【答案】 (1)大江发源自蚕丛,万里一泻流向东
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登金山 此乃丈夫彼女子,人巧定合输天工。倚栏狂叫一挥手,惊飙乍起摇丹枫。 楼船回棹泊山足,鼋鼍踏浪乘江风。断霞挂天末,飞雁嘹长空。 苍然暮色上,佛鼓声冬冬。羁怀畏晚寻归楫,恨未一见炬火照耀江心红。 译文 登上了金山寺,我看到了这座壮观的寺庙。它坐落在山脚下,周围是一片美丽的风景。山上有一座高耸的寺庙,它的建筑风格独特,给人一种庄重而神圣的感觉
诗句释义与赏析 借得双游屐 - 注释:借用的鞋子,通常指游览时穿的轻便鞋。 - 译文:我借来了一双适合游览的轻便鞋。 山来一笑迎 - 注释:山仿佛在欢迎我。 - 译文:山仿佛在笑着迎接我。 虚亭涵塔影 - 注释:虚亭(空亭子),塔影(塔的影子)。 - 译文:空亭中倒映着塔影。 古殿走江声 - 注释:古庙(宫殿)和江的声音。 - 译文:古庙里传来了江水的声音。 仙去仍留暮 -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一叶乘风破浪开,登山更上妙高台。 - 一叶乘风破浪开:形容船只在狂风中奋力前进,如同一叶小舟在波涛中勇往直前。这里的“一叶”比喻船或人的单薄力量,而“乘风破浪”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努力克服艰难险阻的场景。 - 登山更上妙高台:指登上更高的山峰,达到更高的境界。这里的“登山”比喻人生旅途,不断向上攀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祐的《登金山》。以下是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最后附上赏析。 1. 万顷惊涛孤岫悬:形容金山上的景象如同万顷波浪拍打着山峰,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 注释:万顷(yìn)——广阔无边。惊涛——指海浪。孤岫(xiù)—指孤立的山。 2. 登临身世两茫然:诗人登上金山后,感到自己的人生和命运都变得模糊不清,无法确定。 注释:登临——登高远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