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强圉大渊献,尽屠维赤奋若,凡三年。
世祖光武皇帝上之下建武三年(丁亥,公元二七年)
春,正月,甲子,冯异为征西大将军。邓禹惭于受任无功,数以饥卒徼赤眉战,辄不利;乃率车骑将军邓弘等自河北度至湖,要冯异共攻赤眉。异曰:“异与贼相拒数十日,虽虏获雄将,馀众尚多,可稍以恩信倾诱,难卒用兵破也。上今使诸将屯渑池,要其东,而异击其西,一举取之,此万成计也!”禹、弘不从,弘遂大战移日。赤眉阳败,弃辎重走;车皆载土,以豆覆其上,兵士饥,争取之。赤眉引还,击弘,弘军溃乱;异与禹合兵救之,赤眉小却。异以士卒饥倦,可且休。禹不听,复战,大为所败,死伤者三千馀人,禹以二十四骑脱归宜阳。异弃马步走,上回溪孤,与麾下数人归营,收其散卒,复坚壁自守。
辛巳,立四亲庙于雒阳,祀父南顿君以上至春陵节候。
壬午,大赦。
闰月,乙巳,邓禹上大司徒、梁侯印绶;诏还梁侯印绶,以为右将军。冯异与赤眉约期会战,使壮士变服与赤眉同,伏于道侧。旦日,赤眉使万人攻异前部,异少出兵以救之;贼见势弱,遂悉众攻异,异乃纵兵大战。日昃,贼气衰,伏兵卒起,衣服相乱,赤眉不复识别,众遂惊溃;追击,大破之于崤底,降男女八万人。帝降玺书劳异曰:“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赤眉馀众东向宜阳。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赤眉忽遇大军,惊震不知所谓,乃遣刘恭乞降曰:“盆子将百万众降陛下,何以待之?”帝曰:“待汝以不死耳!”丙午,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馀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积兵甲宜阳城西,与熊耳山齐。赤眉众尚十馀万人,帝令县厨皆赐食。明旦,大陈兵马临雒水,令盆子君臣列而观之。帝谓樊崇等曰:“得无悔降乎?朕今遣卿归营,勒兵鸣鼓相攻,决其胜负,不俗强相服也。”徐宣等叩头曰:“臣等出长安东都门,君臣计议,归命圣德。百姓可与乐成,难与图始,故不告众耳。今日得降,犹去虎口归慈母,诚欢诚喜,无所恨也
资治通鉴 · 卷四十一 · 汉纪三十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您提供的信息表明“资治通鉴 · 卷四十一 · 汉纪三十三”是《资治通鉴》这部编年体史书中的一卷。《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全书共二百卷,分为十二纪、十纪、八表、十论。
《资治通鉴》的“卷”,相当于现在书籍中的“册”。一卷通常包含一个朝代的部分历史。卷数与页码的对应关系也相当明确,每卷一般有200至300页不等。而“汉纪三十三”这一卷,则记录了东汉孝帝到汉献帝期间的历史。
《资治通鉴》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价值的文献,它不仅详细记载了中国从西汉武帝时期直至晋朝的统一历史,而且通过丰富的史料和严谨的考证,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古代历史的宝贵资料。在阅读时,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理解背景:《资治通鉴》所记事件多发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了解这些背景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重视细节:书中对于事件的叙述往往注重细节,这些细节往往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
学习方法论:通过对《资治通鉴》的学习,可以了解到编年体的编纂特点和史学研究的方法。
《资治通鉴 · 卷四十一 · 汉纪三十三》是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宝贵资料,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的人来说,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