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昭阳作噩十二月,尽强圉赤奋若六月,凡三年有奇。
均王上乾化三年(癸酉,公元九一三年)
十二月,吴镇海节度使徐温、平卢节度使硃瑾帅诸将拒之,遇于赵步。吴征兵未集,温以四千馀人与景仁战,不胜而却。景仁引兵乘之,将及于隘,吴吏士皆失色,左骁卫大将军宛丘陈绍援枪大呼曰:“诱敌太深,可以进矣!”跃马还斗,众随之,梁兵乃退。温拊其背曰:“非子之智勇,吾几困矣!”赐之金帛,绍悉以分麾下。吴兵既集,复战于霍丘,梁兵大败。王景仁以数骑殿,吴人不敢逼。梁之渡淮而南也,表其可涉之津。霍丘守将硃景浮表于木,徙置深渊。及梁兵败还,望表而涉,溺死者太半,吴人聚梁尸为京观于霍丘。
庚午,晋王以周德威为卢龙节度使,兼侍中,以李嗣本为振武节度使。
燕主守光将奔沧州就刘守奇,涉寒,足肿,且迷失道。至燕乐之境,昼匿坑谷,数日不食,令妻祝氏乞食于田父张师造家。师造怪妇人异状,诘知守光处,并其三子擒之。癸酉,晋王方宴,将吏擒守光适至,王语之曰:“主人何避客之深邪!”并仁恭置之馆舍,以器服膳饮赐之。王命掌书记王缄草露布,缄不知故事,书之于布,遣人曳之。
晋王欲自云、代归,越王镕及王处直请由中山、真定趣井陉,王从之。庚辰,晋王发幽州,刘仁恭父子皆荷校于露布之下。守光父母唾其面而骂之曰:“逆贼,破我家至此!”守光俯首而已。甲申,至定州,舍于关城。丙戌,晋王与王处直谒北岳庙。是日,至行唐,赵王镕迎谒于路。
均王上乾化四年(甲戌,公元九一四年)
春,正月,戊戌朔,赵王镕诣晋王行帐上寿置酒。镕愿识刘太师面,晋王命吏脱刘仁恭及守光械,引就席同宴。镕答其拜,又以衣服、鞍马、酒馔赠之,己亥,晋王与镕畋于行唐之西,镕送至境上而别。
丙子,蜀主命太子判六军,开崇勋府,置僚属,后更谓之天策府。
壬子,晋王以练纟斥刘仁恭父子,凯歌入于晋阳。丙辰,献于太庙。自临斩刘守光。守光呼曰:“守光死不恨,然教守光不降者,李小喜也!”王召小喜证之,小喜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六十九 · 后梁纪四
介绍
《资治通鉴》是一部包含时间最长的中国编年史作品,其原文带拼音及翻译,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
《资治通鉴》的成书背景和编纂目的与《春秋》相似,均为记录历史变迁,以资治国理政之用。作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它不仅记录了政治事件、军事征战、经济状况等,还对人物传记进行了详尽的记载。《资治通鉴》的编排结构严谨,按照年代先后进行编排,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历史的脉络。例如,《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九 后梁纪四》记载了后梁均王乾化三年的历史事件,起昭阳作噩十二月,尽强圉赤奋若六月,内容涉及军事冲突、政治斗争等多个方面。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其中后梁纪四的内容如下: - 原文: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十九·后梁纪四 起昭阳作噩十二月,尽强圉赤奋若六月,凡三年有奇。 - 译文: 从昭阳作噩十二月开始,一直到强圉赤奋若六月结束,总共历时约三年。 结合诗句和译文,可以看出这首诗主要描述了后梁国与吴国之间的军事对峙和战争过程。后梁国在这段时间里经历了与吴国的多次交战
燕主守光将奔沧州就刘守奇,涉寒,足肿,且迷失道。至燕乐之境,昼匿坑谷,数日不食,令妻祝氏乞食于田父张师造家。师造择妇人异状。 诘知守光处,并其三子擒之。癸酉,晋王方宴,将吏擒守光适至,王语之曰:“主人何避客之深邪! ”并仁恭置之馆舍,以器服膳饮赐之。 诗句释义: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六十九 · 后梁纪四” - 均王上乾化四年(癸酉,公元九一四年):这一句提供了历史事件的年份和背景信息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九·后梁纪四 丙子,蜀主命太子判六军,开崇勋府,置僚属。此句表明蜀主决定由其太子负责管理六军事务及创建崇勋府,该府设有下属官员。后更谓之天策府,显示蜀主可能对天策府进行重新命名或赋予更高的重要性。 壬子,晋王以练纟斥刘仁恭父子,凯歌入于晋阳。丙辰,献于太庙。自临斩刘守光。此句描述晋王率领军队进入太原并最终处决了刘守光。刘守光在被俘后曾试图请求宽恕,但最终未能改变命运。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九·后梁纪四 译文:高季昌因为前蜀的夔州、万州、忠州、涪州四州过去隶属荆南,打算用武力来夺取这些地方。一开始用水军攻打夔州。当时前蜀镇江节度使兼侍中嘉王王宗寿镇守忠州,夔州刺史王成先请求率领甲士作战,王宗寿只把穿白布袍的士卒配备给他。 注释:资治通鉴:一部记录古代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卷二百六十九:指的是该书第二百六十九卷的内容。后梁纪四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九·后梁纪四 楚岳州刺史许德勋将水军巡边。夜分,南风暴起,都指挥使王环乘风趣黄州,以绳梯登城,径趣州署,执吴刺史马邺,大掠而还。 译文: 唐朝末年,楚国的岳州刺史许德勋率领水军在楚吴边境上巡逻。到了半夜时,突然刮起了南风,楚国的都指挥使王环抓住时机乘风直捣吴国的黄州,用绳梯登上了城墙,然后直奔州署,俘虏了吴国的刺史马邺,并大肆掠夺财物后返回。 注释: -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后梁纪四》是北宋时期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以时间为线索,记录了后梁从建立到灭亡的历史。本节将逐句对诗句进行翻译和解释,并附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1. 译文:后梁帝因为福王友璋担任武宁节度使而感到后悔。前节度使王殷,是福王友珪所任命的,他害怕被取代,于是叛逃并加入了吴国。在九月,皇帝命令淮南西北面招讨使牛存节和开封尹刘鄩率领军队去征讨王殷。到了冬季,十月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九·后梁纪四 岐静难节度使李继徽为其子彦鲁所毒而死,彦鲁自为留后。均王上贞明元年(乙亥,公元九一五年)春,正月己亥,蜀主御得贤门受蛮俘,大赦。初,黎、雅蛮酋刘昌嗣、郝玄鉴、杨师泰,虽内属于唐,受爵赏,号金堡三王,而潜通南诏,为之诇导。镇蜀者多文臣,虽知其情,不敢诘。于是,蜀主数以漏泄军谋,斩于成都市,毁金堡。自是南诏不复敢犯边。 二月,牛存节等拔彭城,王殷举族自焚。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九·后梁纪四 魏兵皆父子相承数百年,族姻磐结,不愿分徙。德伦屡趣之,应行者皆嗟怨,连营聚哭。己丑,刘鄩屯南乐,先遣澶州刺史王彦章将龙骧五百骑入魏州,屯金波亭。魏兵相与谋曰:“朝廷忌吾军府强盛,欲设策使之残破耳。吾六州历代籓镇,兵未尝远出河门,一旦骨肉流离,生不如死。”是夕,军乱,纵火大掠,围金波亭,王彦章斩关而走。诘旦,乱兵入牙城,杀贺德伦之亲兵五百人,劫德伦置楼上
诗句: 1.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九·后梁纪四 李继徽假子保衡杀李彦鲁,自称静难留后,举邠、宁二州来附。诏以保衡为感化节度使,以河阳留后霍彦威为静难节度使。 2. 吴徐温以其子牙内都指挥使知训为淮南行军副使、内外马步诸军副使。 3. 晋王得贺德伦书,命马步副总管李存审自赵州引兵进据临清。五月,存审至临清,刘鄩屯洹水。贺德伦复遣使告急于晋,晋王引大军自黄泽岭东下,与存审会于临清,犹疑魏人之诈
晋军与刘鄩对峙,后梁危局初现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九 后梁纪四中记载,当晋王李存勖率领大军抵达魏州之时,面对强敌,刘鄩却选择了一种谨慎而保守的战术。刘鄩深知形势的严峻,决定以精锐部队自洹水(今河南省安阳市北洹河)向魏县(今河南省魏县)进发。这一决策不仅展现了他的战略眼光,也反映了他深谋远虑的性格——他知道直接对抗晋军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选择了稳妥的策略,试图以此稳住局势。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九 · 后梁纪四 时银枪效节都在魏城犹骄横,晋王下令:“自今有朋党流言及暴掠百姓者,杀无赦!”以沁州刺史李存进为天雄都巡按使。有讹言摇众及强取人一钱已上者,存进皆枭首磔尸于市。旬日,城中肃然,无敢喧哗者。存进本姓孙,名重进,振武人也。晋王多出征讨,天雄军府事皆委判官司空颋决之。颋恃才挟势,睚眦必报,纳贿骄侈。颋有从子在河南,颋密使人召之。都虞候张裕执其使者以白王,王责颋曰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九·后梁纪四 张彦之归附晋国,贝州刺史张源德拒绝其议,并北结沧景、南连刘鄩以拒晋。张源德固守贝州,未能被迅速攻克。晋王采纳建议,先派兵夺取源德,然后东面吞并沧州,控制整个沿海地区。 晋王在魏县犒劳将士,夜袭澶洲失败,损兵折将,幸得救兵至才得以幸免。晋军士气高昂,将领李岩被任命为澶州刺史,巩固了晋在河北的统治。 (注:原文省略号部分为《资治通鉴》原文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六十九 · 后梁纪四 译文:刘鄩因为认为晋军的兵马集中在魏州,晋阳必定空虚,想要用奇计袭击夺取它,于是暗中带领部队从黄泽西边去。晋人奇怪刘鄩的军数日不出,寂静无声迹,派遣骑侦察之,城中没有烟火,但时见旗帜循堞往来。晋王说:“我闻刘鄩用兵,一步百计,此必诈也。更使侦察之,乃缚刍为人,执旗乘驴在城上耳。得城中老弱者诘之,云军去已二日矣。” 赏析
翻译:晋王爱惜元行钦英勇善战的本领,从代州刺史李嗣源那里请求他,李嗣源迫不得已才把元行钦交出来,任命他为散员都部署,赐姓名为李绍荣。有一次,李绍荣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剑砍伤了敌人的面部,但伤口未愈合,高行周就救了他而使他免于死亡。晋王又想要求得高行周,因为说这话时不便直说出来,于是秘密派人用官爵俸禄诱惑他。高行周辞谢道:“代州供养着许多壮士,也是为了大王啊!我高行周侍奉代州,也就如同侍奉大王一样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六十九 · 后梁纪四 1. 刘岩逆妇于楚,楚王殷遣永顺节度使存送之 - 人物关系:刘岩,即后梁太祖李存勖,为后梁的开国皇帝。楚国,指当时的南楚国,由楚王殷统治。楚国是刘岩所辖的一部分领土。永顺节度使,负责军事及地方政务,具体职位在文中未详细说明,但应为重要地方官。 - 事件概述:楚国国王殷派遣永顺节度使前往楚地,目的是处理与刘岩之间的某种事务或冲突。 - 历史背景
诗句逐句翻译及赏析: 译文: 后梁帝听说魏博这个重要军镇投降了晋王,感到十分悔恨和恐惧,于是派遣天平节度使牛存节率兵驻扎在杨刘,声援刘。不久,牛存节病死,又用匡国节度使王檀代替了他。 赏析: 这段诗句通过描绘后梁帝得知魏博军镇被晋王击败后的强烈反应,反映了当时军事对抗的紧张局势以及后梁朝廷内部的不安情绪。 译文: 《资治通鉴·后梁纪四》原文及译文-晋王李存勖让李存璋出任河东军城使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九 · 后梁纪四 岐义胜节度使、同平章事李彦韬知岐王衰弱,十二月,举耀州、鼎州来降。乙未,诏改耀州为崇州,鼎州为裕州,义胜军为静胜军,复彦韬姓温氏,名昭图,官任如故。丁未,蜀大赦;改明年元曰通正。置武兴军于凤州,割文、兴二州隶之。 是岁,清海、建武节度使兼中书令刘岩,以吴越王镠为国王而己独为南平王,表求封南越王及加都统,帝不许。岩谓僚属曰:“今中国纷乱,孰为天子
资治通鉴 · 卷第二百六十九 · 后梁纪四 蜀主以李继儒为武泰节度使、兼中书令、陇西王。二月,辛丑夜,吴宿卫将马谦、李球劫吴王登楼,发库兵讨徐知训。知训将出走,严可求曰:“军城有变,公先弃众自去,众将何依!”知训乃止。众犹疑惧,可求阖户而寝,鼾息闻于外,府中稍安。壬寅,谦等陈于天兴门外,诸道副都统硃瑾自润州至,视之,曰:“不足畏也。”返顾外众,举手大呼,乱兵皆溃,擒谦、球,斩之。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六十九 · 后梁纪四 【译文】:王檀秘密上奏请求发关西兵袭击晋阳,唐帝听从了他的建议,调集了河中、陕、同华等地的部队共三万人,从阴地关出发,很快到达晋阳城下,昼夜不停地猛攻。城中无防备,调拨各个部门和工匠以及被驱赶出来的商人去守城抵抗,城池几次差点沦陷。张承业很害怕。代北的旧将安金全退回太原居住,他去见张承业说:“晋阳是根本之地,如果失去了,那么大事就没有希望了
资治通鉴 卷二百六十九 后梁纪四 梁兵在晋阳城下时,大同节度使贺德伦部众多数逃亡进入梁军。张承业担心其变乱,于是收捕了贺德伦并处决了他。 梁王听闻刘鄩被击败的消息,以及王檀未能取得任何成效,叹息道:“我的事务已告一段落!” 三月,乙卯朔,晋王向卫州发起攻击,壬戌,卫州刺史米昭率军投降。晋王又攻惠州,刺史靳绍败逃,被擒斩,随后恢复惠州为磁州。晋王归至魏州。 皇帝多次召见刘鄩未果,己巳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九·后梁纪四 五月,吴越王钱镠派遣浙西安抚判官皮光业从建州、汀州、虔州、郴州、潭州和岳州进入贡品。皮光业是日休之子。 六月,晋人攻击邢州,保义节度使阎宝坚守城池。帝派捉生都指挥使张温带领五百士兵救援,张温率领自己的部队投降了晋军。 秋,七月甲寅朔(初一),晋王抵达魏州。皇帝因为吴越王的贡品对市场交易有利,所以不应该过度地以名器来表彰他。翰林学士窦梦征手持麻纸哭泣
{"在《资治通鉴》中,"后梁纪四"的记载涉及了晋王亲征、契丹王阿保机领导的三十万大军南下,以及李存审对赵州的坚守等关键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展示了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也反映了人物性格和策略的运用。 - 晋王亲征:晋王亲自率领部队对抗邢州,这是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晋王不仅展现了他的决心和勇气,而且通过这次行动,他成功地稳定了河北地区,为未来的军事行动奠定了基础。 - 契丹王阿保机的军队
晋王亲征云州 在五代十国的乱世中,晋王李存勖的事迹犹如一道明亮的闪电,照亮了历史的长夜。公元916年秋至冬之际,晋王李存勖亲率铁骑,誓要收复被契丹人占据的云州,这一举动不仅标志着他的雄图远略,同时也为晋国带来了一线生机。 那年冬天,晋王亲自率领精兵五千人,踏上征程。他深知此行的艰难与危险,但为了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尊严,他没有片刻的迟疑。在出发前,晋王召集群臣商议,众人皆表示坚决支持。于是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九·后梁纪四 冬,十月,甲申,蜀王宗绾等出大散关,大破岐兵,俘斩万计,遂取宝鸡。己丑,王宗播等出故关,至陇州。丙寅,保胜节度使兼侍中李继岌畏岐王猜忌,帅其众二万,弃陇州奔于蜀军。蜀兵进攻陇州,以继岌为西北面行营第四招讨。刘知俊会王宗绾等围凤翔,岐兵不出。会大雪,蜀主召军还。复李继岌姓名曰桑弘志。弘志,黎阳人也。 丁酉,以礼部侍郎郑珏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珏,綮之侄孙也。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九 · 后梁纪四 河东监军张承业,因晋王之故,被提拔任用。他治家严谨,对侄子犯下盗窃罪的行为予以严惩——杀贩牛者,立斩之。晋王急忙派兵解救,但已无力回天。晋王将侄女嫁给钱传珦,希望其能为晋国效力。钱传珦至闽后,与吴越结盟,共同对抗契丹的威胁。 吴越牙内先锋都指挥使钱传珦娶妻于闽,自此闽与吴越关系密切。在契丹的不断进攻下,契丹王阿保机自称皇帝,国人尊称为天皇王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六十九 · 后梁纪四 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留之,使牧马于野。延徽有智略,颇知属文。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 初时,延徽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六十九 · 后梁纪四 均王上贞明三年(丁丑,公元九一七年) 春,正月,诏宣武节度使袁象先救颍州。既至,吴军引还。闰二月,晋王攻黎阳,刘鄩拒之,数日,不克而去。晋王之弟威塞军防御使存矩在新州,骄惰不治。晋王令募山北部落骁勇者及刘守光亡卒以益南讨之军。存矩率其民出马,边民嗟怨。存矩得五百骑,自部送之,以寿州刺史卢文进为裨将。行者皆惮远役,存矩复不存恤。甲午,至祁沟关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九·后梁纪四 初,幽州北七百里有渝关,下有渝水通海。自关东北循海有道,道狭处才数尺,旁皆乱山,高峻不可越。比至进牛口,旧置八防御军,募土兵守之。田租皆供军食,不入于蓟,幽州岁致缯纩以供战士衣。每岁早获,清野坚壁以待契丹,契丹至,辄闭壁不战,俟其去,选骁勇据隘邀之,契丹常失利走。土兵皆自为田园,力战有功则赐勋加赏,由是契丹不敢轻入寇。及周德威为卢龙节度使,恃勇不修边备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六十九 · 后梁纪四 楚王殷遣其弟存攻吴上高,俘获而还。 契丹乘胜进围幽州,声言有众百万,氈车毳幕弥温山泽。卢文进教之攻城,为地道,昼夜四面俱进,城中穴地然膏以邀之。又为土山以临城,城中熔铜以洒之,日杀千计,而攻之不止。周德威遣间使诣晋王告急,王方与梁相持河上,欲分兵则兵少,欲勿救恐失之,忧形于色,谋于诸将,独李嗣源、李存审、阎宝劝王救之。王喜曰:“昔太宗得一李靖犹擒颉利
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六十九 · 后梁纪四 吴升州刺史徐知诰治理城市和官署非常兴盛。五月,徐温巡视到升州,喜爱这里的繁荣富庶。润州司马陈彦谦劝徐温把镇海军的治所迁移到升州,徐温听从了他的建议,把徐知诰调任为润州团练使。徐知诰要求调任宣州,徐温不同意,徐知诰不高兴。宋齐丘秘密向徐知诰进言说:“三郎骄傲放纵,败亡的日子不远了。润州离广陵不过一水之隔,这是上天赐予他的。”徐知诰听了很高兴,于是上任。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