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 卷二百六十八 · 后梁纪三

起重光协洽三月,尽昭阳作噩十一月,凡二年有奇。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下乾化元年(辛未,公元九一一年)
三月,乙酉朔,以天雄留后罗周翰为节度使。
清海、静海节度使兼中书令南平襄王刘隐病亟,表其弟节度副使岩权知留后。丁亥卒,岩袭位。
岐王聚兵临蜀东鄙,蜀主谓群臣曰:“自茂贞为硃温所困,吾常振其乏绝,今乃负恩为寇,谁为吾击之?”兼中书令王宗侃请行,蜀主以宗侃为北路行营都统。司天少监赵温珪谏曰:“茂贞未犯边,诸将贪功深入,粮道阻远,恐非国家之利。”蜀主不听,以兼侍中王宗祐、太子少师王宗贺、山南节度使唐道袭为三招讨使,左金吾大将军王宗绍为宗祐之副,帅步骑十二万伐岐。壬辰,宗侃等发成都,旌旗数百里。
岐王募华原贼帅温韬以为假子,以华原为耀州,美原为鼎州。置义胜军,以韬为节度使,使帅邠、岐兵寇长安。诏感化节度使康怀贞、忠武节度使牛存节以同华、河中兵讨之。己酉,怀贞等奏击韬于车度,走之。夏,四月,乙卯朔,岐兵寇蜀兴元,唐道袭击却之。
上以久疾,五月,甲申朔,大赦。
甲辰,以清海留后刘岩为节度使。岩多延中国士人置于幕府,出为刺史,刺史无武人。
蜀主如利州,命太子监国;六月,癸丑朔,至利州。
燕王守光尝衣赭袍,顾谓将吏曰:“今天下大乱,英雄角逐,吾兵强地险,亦欲自帝,何如?”孙鹤曰:“今内难新平,公私困竭,太原窥吾西,契丹伺吾北,遽谋自帝,未见其可。大王但养士爱民,训兵积谷,德政既修,四方自服矣。”守光不悦。又使人讽镇、定,求尊己为尚父,赵王镕以告晋王。晋王怒,欲伐之,诸将皆曰:“是为恶极矣,行当族灭,不若阳为推尊以稔之。”乃与镕及义武王处直、昭义李嗣昭、振武周德威、天德宋瑶六节度使共奉册推守光为尚书令、尚父。守光不寤,以为六镇实畏己,益骄,乃具表其状曰:“晋王等推臣,臣荷陛下厚恩,未之敢受。窃思其宜,不若陛下授臣河北都统,则并、镇不足平矣。”上亦知其狂愚,乃以守光为河北道采访使,遣阁门使王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后梁纪三》是北宋时期著名历史学家司马光所著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这部作品记载了后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下乾化元年的史事,详细描述了该年度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命运。以下是关于《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后梁纪三》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司马光,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编年体史书之一——资治通鉴。司马光通过自己的严谨态度和深厚的史学研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2. 作品内容:《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后梁纪三》主要记录了后梁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下乾化元年的历史事件,其中涉及天雄留后罗周翰被任命担任节度使等关键历史节点。

  3. 历史意义:这部作品不仅为后人提供了详尽的历史记录,还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动态和军事冲突,对于研究五代十国时期的中国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同时,通过对这一时期政治斗争、社会变革的描写,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后梁纪三》不仅是司马光个人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史学研究的宝贵遗产,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结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还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