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著雍敦牂,尽屠维协洽,凡二年。
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下显德五年(戊午,公元九五八年)
春,正月,乙酉,废匡国军。
唐改元中兴。
丁亥,右龙武将军王汉璋奏克海州。
己丑,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权扬州军府事。
上欲引战舰自淮入江,阻北神堰,不得渡;欲凿楚州西北鹳水以通其道,遣使行视,还言地形不便,计功甚多。上自往视之,授以规画,发楚州民夫浚之,旬日而成,用功甚省。巨舰百艘皆达于江,唐人大惊,以为神。
壬辰,拔静海军,始通吴越之路。先是帝遣左谏议大夫长安尹日就等使吴越,语之曰:“卿今去虽泛海,比还,淮南已平,当陆归耳。”已而果然。
甲辰,蜀右补阙章九龄见蜀主,言政事不治,由奸佞在朝。蜀主问奸佞为谁,指李昊、王昭远以对。蜀主怒,以九龄为毁斥大臣,贬维州录事参军。周兵攻楚州,逾四旬,唐楚州防御使张彦卿固守不下。乙巳,帝自督诸将攻之,宿于城下。丁未,克之。彦卿与都监郑昭业犹帅众拒战,矢刃皆尽,彦卿举绳床以斗而死,所部千馀人,至死无一人降者。
高保融遣指挥使魏璘将战船百艘东下会伐唐,至于鄂州。
庚戌,蜀置永宁军于果州,以通州隶之。
唐以天长为雄州,以建武军使易文赟为刺史。二月,甲寅,文赟举城降。
戊午,帝发楚州。丁卯,至扬州,命韩令坤发丁夫万馀,筑故城之东南隅为小城以治之。
乙亥,黄州刺史司超奏与控鹤右厢都指挥使王审琦攻唐舒州,擒其刺史施仁望。
丙子,建雄节度使真定杨廷璋奏败北汉兵于隰州城下。时隰州刺史孙议暴卒,廷璋谓都监、闲厩使李谦溥曰:“今大驾南征,泽州无守将,河东必生心。若奏请待报,则孤城危矣!”即牒谦溥权隰州事,谦溥至则修守备。未几,北汉兵果至,诸将请速救之。廷璋曰:“隰州城坚将良,未易克也。”北汉攻城久不下,廷璋度其疲困无备,潜与谦溥约,各募死士百馀夜袭其营,北汉兵惊溃,斩首千馀级,北汉兵遂解去。
三月,壬午朔,帝如泰州。
丁亥,唐大赦,改元交泰。
唐太弟景遂前后凡十表辞位,且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九十四 · 后周纪五
介绍
“我不知道”。
《资治通鉴》是一部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纪传体编年体通史,全书294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该书在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奉为史学典范,其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四 · 后周纪五 起著雍敦牂,尽屠维协洽,凡二年。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下显德五年(戊午,公元九五八年)春,正月,乙酉,废匡国军。唐改元中兴。丁亥,右龙武将军王汉璋奏克海州。己丑,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权扬州军府事。上欲引战舰自淮入江,阻北神堰,不得渡;欲凿楚州西北鹳水以通其道,遣使行视,还言地形不便,计功甚多。上自往视之,授以规画,发楚州民夫浚之,旬日而成,用功甚省
资治通鉴·后周纪五 历史长河中重要篇章 1. 戊辰,蜀地设立永宁军 - 背景与目的 - 地理位置及重要性 - 对蜀州战略影响 2. 庚戌,唐设置果州 - 地理位置及其军事功能 - 唐与周边关系影响 - 果州设立对国家贡献 3. 辛巳,汉南置黄州刺史 - 行政区划调整 - 地方管理与治理挑战 - 黄州地位与作用分析 4. 壬午,楚州城下战事 - 军事行动与策略 - 楚州防守与进攻 -
翻译为英文的诗句是"The emperor of Zhou, in March, ascended to Taizhou on the primordial day.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he made a grand procession to Taizhou.",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1. 第一句
【诗句】:资治通鉴 · 卷二百九十四 · 后周纪五 唐主复遣刘承遇奉表称唐国主,请献江北四州,岁输贡物数十万。于是江北悉平,得州十四,县六十。 庚子,上赐唐主书,谕以:“缘江诸军及两浙、湖南、荆南兵并当罢归,其庐、蕲、黄三道,亦令敛兵近外。俟彼将士及家属皆就道,可遣人召将校以城邑付之。江中舟舰有须往来者,并令就北岸引之。”辛丑,陈觉辞行,又赐唐主书,谕以不必传位于子。 壬寅,上自迎銮复如扬州。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四 · 后周纪五 辛亥,唐主遣其临汝公徐辽代己来上寿。是月,浚汴口,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楫始通。 夏,四月,乙卯,帝自扬州北还。新作太庙成。庚申,神主入庙。辛酉夜,钱唐城南火,延及内城,官府庐舍几尽。壬戌旦,火将及镇国仓。吴越王弘亻叔久疾,自强出救火。火止,谓左右曰:“吾疾因灾而愈。”众心稍安。 帝之南征也,契丹乘虚入寇。壬申,帝至大梁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编年体史书,由北宋的司马光主编。它不仅记录了从周武王元年(公元前841年)到五代末年的历史,而且还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事件、人物评价和历史分析。以下是对该文献的逐句释义与详细赏析: 1. 诗句解读:自唐主内附 - 注释:唐主,即南唐后主李煜,他向周朝表示归顺。 - 译文:自从南唐后主李煜向周朝表示归顺以来,后周世宗没有派使者去访问南唐。 2. 诗句解读
南唐太子李弘冀的悲剧 南唐,这个历史舞台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小国,在后周显德五年(958年),上演了一场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太子李弘冀因其不法行为被废黜,最终在未下葬前身体已腐烂而亡,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也让我们对权力、人性和历史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太子李弘冀生活在东宫,却多次违反规矩,他的行为最终引起了南唐主的愤怒,甚至动用了马杖以示惩戒。然而
辛丑(二十三日),冯延鲁、钟谟从南唐而来,南唐主亲书表章感谢皇恩。其略曰:天地之恩厚矣,父母之恩深矣。子不谢父,人何报天?惟有赤心,可酬大造。又乞比藩方,赐诏书。 九月,丁巳,以延鲁为刑部侍郎、谟为给事中。己未,先遣谟还,赐书谕以“未可传位”之意。 { 冬,十月,己卯,以户部侍郎高防为西南面水陆制置使,右赞善大夫李玉为判官。甲午,帝归冯延鲁及左监门卫上将军许文稹、右千牛卫上将军边镐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九十四 · 后周纪五 庚子,诏诸州并乡村,率以百户为团,团置耆长三人。帝留心农事,刻木为耕夫、蚕妇,置之殿庭。命武胜节度使宋延渥以水军巡江。 高保融奏,闻王师将伐蜀,请以水军趣三峡,诏褒之。 十一月,庚戌,敕窦俨编集《大周通礼》、《大周正乐》。 辛亥,南汉葬文武光明孝皇帝于昭陵,庙号中宗。 乙丑,唐主复遣礼部侍郎钟谟入见。 李玉至长安
```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九十四 · 后周纪五 丙戌,诏凡诸色课户及俸户并勒归州县,其幕职、州县官自今并支俸钱及米麦。 【注释】 - 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由北宋的史学家编撰的纪传体通史。它系统地记载了从战国至五代时期的历史事件,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 卷二百九十四:指的是《资治通鉴》的第二百九十四卷,这一章节详细记录了后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年)的政治事件。 - 后周纪五
《资治通鉴》是一部包含时间长达近3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是我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一部巨著。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部作品的内容和特点: - 原文:丙午,蜀以峡路巡检制置使高彦俦为招讨使。平卢节度使、太师、中书令陈王安审琦仆夫安友进与其嬖妾通,妾恐事泄,与友进谋杀审琦,友进不可,妾曰:“不然,我当反告汝。”友进惧而从之。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下显德六年(己未,公元九五九年)春,正月,癸丑,审琦醉熟寝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四·后周纪五} 译文:陛下的武功显赫,关注礼乐,因为我曾经学过律吕,所以宣示古今乐录,并命令我讨论。我遵循古代的法则,用秬黍定出尺度,长九寸、径三分是黄钟之管,与现在的声音相应,因此推演出十二律来。我认为众管互吹,使用声音不方便,于是就制造了律准,上面有十三个琴弦,其长度为九尺,都应和黄钟之声,依次设置柱子,构成十一律,以及黄钟清声,旋用七律作为一均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四·后周纪五 春,二月,丙子朔(初一),皇帝命王朴前往河阴查看河流堤防,并在汴口建造斗门。壬午(初七),皇帝命令侍卫都指挥使韩通、宣徽南院使吴廷祚,动员徐、宿、宋、单等州数万名民工疏浚汴水。甲申(初八),皇帝命令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从大梁城东面引导汴水注入蔡水,以便畅通陈、颍的漕运;同时,命步军都指挥使袁彦疏通五丈渠,让它向东流过曹、济、梁山泊,以保障青、郓州的漕运
诗句: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四·后周纪五 译文: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下显德五年(戊午,公元958年)春季,正月,乙酉(初三),后周撤销匡国军。 注释:此诗描述了后周世宗显德五年(戊午,公元958年)三月,世宗在朝中废除了匡国军。 赏析:《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史著作,记录了从公元前479年至公元959年的历史事件。其中,《后周纪五》主要记载了后周世宗显德年间的政治、军事等重大事件
后周纪五 癸卯,太祖皇帝先至瓦桥关,契丹守将姚内斌举城降,上入瓦桥关。内斌,平州人也。 甲辰,契丹莫州刺史刘楚信举城降。正月,乙巳朔,侍卫亲军都挥使、天平节度使李重进等始引兵继至,契丹瀛州刺史高彦晖举城降。彦晖,蓟州人也。于是关南悉平。 丙午,宴诸将于行宫,议取幽州。诸将以为:“陛下离京四十二日,兵不血刃,取燕南之地,此不世之功也,今虏骑皆聚幽州之北,未宜深入。”上不悦。是日
《资治通鉴·后周纪五》是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变迁。本篇文章通过详细叙述后周世宗显德五年(公元958年)的相关事件,展现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军事动态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下面将逐句对原文进行翻译并附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原文及译文: 1. 庚戌日,李重进将兵出土门,击北汉。辛亥,以侍卫马步都指挥使韩令坤为霸州都部署,义成节度留后陈思让为雄州都部署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九十四 · 后周纪五 臣光曰:或问臣曰:“五代帝王,唐庄宗、周世宗皆称英武,二主孰贤?”臣应之曰:“夫天子所以统治万国,讨其不服,抚其微弱,行其号令,壹其法度,敦明信义,以兼爱兆民者也。庄宗既灭梁,海内震动,湖南马氏遣子希范入贡,庄宗曰:‘比闻马氏之业,终为高郁所夺。今有儿如此,郁岂能得之哉?’郁,马氏之良佐也。希范兄希声闻庄宗言,卒矫其父命而杀之,此乃市道商贾之所为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九十四 · 后周纪五 辛巳,建雄节度使杨廷璋奏出北汉,降堡寨一十三。癸未,立皇后符氏,宣懿皇后之女弟也。立皇子宗训为梁王,领左卫上将军,宗让为燕王,领左骁卫上将军。上欲相枢密使魏仁浦,议者以仁浦不由科第,不可为相。上曰:“自古用文武才略为辅佐,岂尽由科第邪!”己丑,加王溥门下侍郎,与范质皆参知枢密院事。以仁浦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枢密使如故。仁浦虽处权要而能谦谨,上性严急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四·后周纪五 显德五年(戊午,公元958年)春,正月,乙酉,废匡国军 上尝问大臣可为相者于兵部尚书张昭,昭荐李涛。上愕然曰:“涛轻薄无大臣体,朕问相而卿首荐之,何也?”对曰:“陛下所责者细行也,臣所举者大节也。昔晋高祖之世,张彦泽虐杀不辜,涛累疏请诛之,以为不杀必为国患;汉隐帝之世,涛亦上疏请解先帝兵权。夫国家安危未形而能见之,此真宰相器也,臣是以荐之。”上曰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四·后周纪五 显德五年(戊午,公元958年)春,正月,乙酉。废匡国军。 注释:显德五年为后周世宗皇帝的在位年份,这一年发生了几件重要的事件,包括废除匡国军。匡国军是一个地方军事机构,被撤销可能与当时的军事战略调整有关。 译文:在显德五年春季,农历正月初三,后周撤销了匡国军这一地方军事机构。 赏析:此诗记录了后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年)的重要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的政治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四 · 后周纪五 丙寅,大赦。唐主以金陵去周境才隔一水,洪州险固居上游,集群臣议徙都之。群臣多不欲徙,惟枢密副使、给事中唐镐劝之,乃命经营豫章为都城之制。唐自淮上用兵及割江北,臣事于周,岁时贡献,府藏空竭,钱益少,物价腾贵。礼部侍郎钟谟请铸大钱,一当五十。中书舍人韩熙载请铸铁钱。唐主始皆不从,谟陈请不已,乃从之。是月,始铸当十大钱,文曰“永通泉货”,又铸当二钱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四·后周纪五: 九月,丙午,唐太子弘冀卒。有司引浙西之功,谥曰武宣。句容尉全椒张洎上言:“太子之德,主于孝敬,今谥以武功,非所以防微而慎德也。”乃更谥曰文献,擢洎为上元尉。 唐礼部侍郎、知尚书省事钟谟数奉使入周,传世宗命于唐主,世宗及唐主皆厚待之,恃此骄横于其国,三省之事皆预焉。文献太子总朝政,谟求兼东宫官不得,乃荐其所善阎式为司议郎,掌百司关启。李德明之死也,唐镐预其谋
后周纪五 十一月,壬寅朔,葬睿武孝文皇帝于庆陵,庙号世宗。 南汉主以中书舍人钟允章,藩府旧僚,擢为尚书右丞、参政事,甚委任之。 钟允章在被提升为尚书右丞和参政之后,受到南汉主的极大信任。 允章请诛乱法者数人以正纲纪 钟允章请求诛杀几名违反法律的官员以整顿朝纲。 南汉主不能从,宦官闻而恶之。 南汉主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宦官对此产生了不满。 将祀圜丘,前三日,允章帅礼官登坛
资治通鉴 · 卷二百九十四 · 后周纪五 唐更命洪州曰南昌府,建南都,以武清节度使何敬洙为南都留守,以兵部尚书陈继善为南昌尹。 周人之攻秦、凤也、蜀中忷惧。都官郎中徐及甫自负才略,仕不得志,阴结党与,谋奉前蜀高祖之孙少府少监王令仪为主以作乱,会周兵退而止。至是,其党有告者,收捕之,及甫自杀。十二月,甲午,赐令仪死。 端明殿学士、兵部侍郎窦仪使于唐,天雨雪,唐主欲受诏于庑下。窦仪曰:“使者奉诏而来
资治通鉴·卷二百九十四·后周纪五 重念臣违离阙庭,十有五年,虽身处于外,区区之心,朝夕寤寐,何尝不在陛下之左右!顾以驽蹇,无施而可,是以专事铅椠,用酬大恩,庶竭涓尘,少裨海岳。臣今赅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伏望陛下宽其妄作之诛,察其愿忠之意,以清闲之燕,时赐有览,监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得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