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志》法

读《三国志》者,当知有正统、闰运、僭国之别。正统者何?蜀汉是也。僭国者何?吴、魏是也。闰运者何?晋是也。魏之不得为正统者,何也?论地则以中原为主,论理则以刘氏为主。论地不若论理,故以正统予魏者,司马光《通鉴》之误也。以正统予蜀者,紫阳《纲目》之所以为正也。《纲目》于献帝建安之末,大书「后汉昭烈皇帝章武元年」,而以吴、魏分注其下。盖以蜀为帝室之胄,在所当予:魏为篡国之贼,在所当夺。是以前则书「刘备起兵徐州讨曹操」,后则书「汉丞相诸葛亮出师伐魏」,而大义昭然揭于千古矣。夫刘氏未亡,魏未混一,魏固不得为正统;迨乎刘氏已亡,晋已混一,而晋亦不得为正统者。何也?曰:晋以臣弑君,与魏无异,而一传之后,厥祚不长,但可谓之闰运,而不可谓之正统也。至于东晋偏安,以牛易马,愈不得以正统归之。故三国之并吞于晋,犹六国之混一于秦,五代之混一于隋耳。秦不过为汉驱除,隋不过为唐驱除。前之正统,以汉为主,而秦与魏、晋不得与焉;亦犹后之正统,以唐宋为主,而宋、齐、梁、陈、隋、梁、唐、晋、汉、周俱不得与焉耳。且不特魏、晋不如汉之为正,即唐、宋亦不如汉之为正。炀帝无道,而唐代之,是已惜其不能显然如周之代商;而称唐公,加九锡,以蹈魏晋之陋辙,则得天下之正不如汉也。若夫宋以忠厚立国,又多名臣大儒出乎其间,故尚论者以正统予宋。然终宋之世,燕云十六州未入版图,其规模已逊于唐;而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取天下于孤儿寡妇之手,则得天下之正亦不如汉也。唐、宋且不如汉,而何论魏、晋哉?高帝以除暴秦、击楚之杀义帝者而兴,光武以诛王莽而克复旧物,昭烈以讨曹操而存汉祀于西川。祖宗之创之者正,而子孙之继之者亦正,不得但以光武之混一为正统,而谓昭烈之偏安非正统也。昭烈为正统,而刘裕、刘知远亦皆刘氏子孙,其不得为正统者,何也?曰:裕与知远之为汉苗裔,远而无徵,不若中山靖王之后,近而可考。又二刘皆以篡弑得国,故不得与昭烈并也。后唐李存勖之不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国志》是陈寿所著的一部历史著作,记载了中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

《三国志》不仅仅是一部史学巨作,它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学界都占有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其内容涵盖了魏、蜀、吴三个国家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期间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历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三国时期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