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 第十七回 ·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话说秦钟既死,宝玉痛哭不已,李贵等好容易劝解半日方住,归时犹是凄恻哀痛。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另备奠仪,宝玉去吊纸。七日后便送殡掩埋了,别无述记。只有宝玉日日思慕感悼,然亦无可如何了。
又不知历几何时,这日贾珍等来回贾政:“园内工程俱已告竣,大老爷已瞧过了,只等老爷瞧了,或有不妥之处,再行改造,好题匾额对联的。”贾政听了,沉思一回,说道:“这匾额对联倒是一件难事。论理该请贵妃赐题才是,然贵妃若不亲睹其景,大约亦必不肯妄拟,若直待贵妃游幸过再请题,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众清客在旁笑答道:“老世翁所见极是。如今我们有个愚见:各处匾额对联断不可少,亦断不可定名。如今且按其景致,或两字,三字,四字,虚合其意,拟了出来,暂且做灯匾联悬了。待贵妃游幸时,再请定名,岂不两全?”贾政等听了,都道:“所见不差。我们今日且看看去,只管题了,若妥当便用,不妥时,然后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众人笑道:“老爷今日一拟定佳,何必又待雨村。”贾政笑道:“你们不知,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文章上更生疏了。纵拟了出来,不免迂腐古板,反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似不妥协,反没意思。”众清客笑道:“这也无妨。我们大家看了公拟,各举其长,优则存之,劣则删之,未为不可。”贾政道:“此论极是。且喜今日天气和暖,大家去逛逛。”说着起身,引众人前往。
贾珍先去园中知会众人。可巧近日宝玉因思念秦钟,忧戚不尽,贾母常命人带他到园中来戏耍。此时亦才进去,忽见贾珍走来,向他笑道:“你还不出去,老爷就来了。”宝玉听了,带着奶娘小厮们,一溜烟就出园来。方转过弯,顶头贾政引众客来了,躲之不及,只得一边站了。贾政近因闻得塾掌称赞宝玉专能对对联,虽不喜读书,偏倒有些歪才情似的,今日偶然撞见这机会,便命他跟来。宝玉只得随往,尚不知何意。
贾政刚至园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由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成书于18世纪中叶。全书共一百二十回,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爱情婚姻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封建大家庭从繁荣到衰落的过程,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矛盾。

在《红楼梦》的第十七回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情节是整个故事的一个高潮。在这一回中,贾母为了给大观园增添欢乐气氛,决定在大观园内举办一场才艺比赛,选拔出最美的女子作为园中的才女,并为其题写匾额。这一决定引起了贾宝玉的强烈不满,因为他觉得这样的比赛会破坏大观园内的和谐氛围,使得大家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潭。然而,在贾母和众人的劝说下,他才勉强接受了这个建议。

在这一回中,曹雪芹通过生动的人物塑造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贾宝玉的多愁善感、林黛玉的才情出众、薛宝钗的端庄大方,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这一回也展示了大观园中的繁华景象和人们的欢乐心情,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诗意盎然的世界。

《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是整部小说的一个重要章节,它不仅描绘了大观园的美丽景色,还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复杂情感和冲突冲突。通过对这一回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