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 第二十六回 ·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话说宝玉养过了三十三天之后,不但身体强壮,亦且连脸上疮痕平服,仍回大观园内去。这也不在话下。
且说近日宝玉病的时节,贾芸带着家下小厮坐更看守,昼夜在这里,那红玉同众丫鬟也在这里守着宝玉,彼此相见多日,都渐渐混熟了。那红玉见贾芸手里拿的手帕子,倒像是自己从前掉的,待要问他,又不好问的。不料那和尚道士来过,用不着一切男人,贾芸仍种树去了。这件事待要放下,心内又放不下,待要问去,又怕人猜疑,正是犹豫不决神魂不定之际,忽听窗外问道:“姐姐在屋里没有?”红玉闻听,在窗眼内望外一看,原来是本院的个小丫头名叫佳蕙的,因答说:“在家里,你进来罢。”佳蕙听了跑进来,就坐在床上,笑道:“我好造化!才刚在院子里洗东西,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姐交给我送去。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的丫头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你替我收着。”便把手帕子打开,把钱倒了出来,红玉替他一五一十的数了收起。
佳蕙道:“你这一程子心里到底觉怎么样?依我说,你竟家去住两日,请一个大夫来瞧瞧,吃两剂药就好了。”红玉道:“那里的话,好好的,家去作什么!”佳蕙道:“我想起来了,林姑娘生的弱,时常他吃药,你就和他要些来吃,也是一样。”红玉道:“胡说!药也是混吃的。”佳蕙道:“你这也不是个长法儿,又懒吃懒喝的,终久怎么样?”红玉道:“怕什么,还不如早些儿死了倒干净!”佳蕙道:“好好的,怎么说这些话?”红玉道:“你那里知道我心里的事!”
佳蕙点头想了一会,道:“可也怨不得,这个地方难站。就像昨儿老太太因宝玉病了这些日子,说跟着伏侍的这些人都辛苦了,如今身上好了,各处还完了愿,叫把跟着的人都按着等儿赏他们。我们算年纪小,上不去,我也不抱怨,像你怎么也不算在里头?我心里就不服。袭人那怕他得十分儿,也不恼他,原该的。说良心话,谁还敢比他呢?别说他素日殷勤小心,便是不殷勤小心,也拼不得。可气晴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红楼梦》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是曹雪芹所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中的一章,描写了宝玉病愈后与红玉、贾芸等人之间的互动和内心世界。这一章节不仅展现了人物间的微妙关系,还透露了当时社会的某些层面,具有深刻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以下是对这一章节的详细介绍:

  1. 红玉与贾芸:红玉是宝玉身边的贴身丫鬟,她聪明伶俐,但命运多舛。在宝玉生病期间,红玉利用机会接近宝玉,为其倒茶并趁机介绍自己与其他女性的关系。这一细节反映了红玉的机智和野心。同时,贾芸则是一个有志青年,他带着家下小厮昼夜看守大观园。小红的出现让贾芸对爱情产生了向往,而他对黛玉的爱慕也表露无遗。

  2. 人物性格与情感纠葛:通过红玉和贾芸的互动,读者可以窥见当时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情感。小红与贾芸之间虽然有着一定的情感联系,但也体现了封建社会中男女关系的复杂性。同时,黛玉的性格和情感状态也在这一段中得到体现。尽管黛玉与宝玉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但她的个性使她在爱情中显得有些矛盾和挣扎。

  3. 社会背景与文化氛围:这一章节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学氛围。在封建社会中,婚姻往往受到家族、地位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个人的情感则往往处于次要位置。这种背景下,红玉和贾芸的故事不仅是一段情感纠葛,也是对传统封建礼教的挑战。

《红楼梦》第二十六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爱情和权力的故事,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文化的深层影响。通过对这一章节的阅读和分析,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的内涵和魅力。同时,这一章节也是理解整个《红楼梦》的关键部分之一,它为后续章节提供了重要的铺垫和背景信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