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后徙金城邻居。始为骑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将帅之节,而学兵法,通知四夷事。
武帝时,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击匈奴,大为虏所围。汉军乏食数日,死伤者多,充国乃与壮士百余人溃围陷陈,贰师引兵随之,遂得解。身被二十余创,贰师奏状,诏征充国诣行在所。武帝亲见视其创,嗟叹之,拜为中郎,迁连骑将军长史。
昭帝时,武都氐人反,充国以大将军、护军都尉将兵击定之,迁中郎将,将屯上谷,还为水衡都尉。击匈奴,获西祁王,擢为后将军,兼水衡如故。
与大将军霍光定册尊立宣帝,封营平侯。本始中,为蒲类将军征匈奴,斩虏数百级,还为后将军、少府。匈奴大发十余万骑,南旁塞,至符奚庐山,欲入为寇。亡者题除渠堂降汉言之,遣充国将四万骑屯缘边九郡。单于闻之,引去。
是时,光禄大夫义渠安国使行诸羌,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逐民所不田处畜牧。安国以闻。充国劾安国奉使不敬。是后,羌人旁缘前言,抵冒渡湟水,郡县不能禁。元康三年,先零遂与诸羌种豪二百余人解仇交质盟诅。上闻之,以问充国,对曰:“羌人所以易制者,以其种自有豪,数相攻击,势不一也。往三十余岁,西羌反时,亦先解仇合约攻令居,与汉相距,五六年乃定。至征和五年,先零豪封煎等通使匈奴,匈奴使人至小月氏,传告诸羌曰:‘汉贰师将军众十余万人降匈奴。羌人为汉事苦。张掖、酒泉本我地,地肥美,可共击居之。’以此观匈奴欲与羌合,非一世也。间者匈奴困于西方,闻乌桓来保塞,恐兵复从东方起,数使使尉黎、危须诸国,设以子女貂裘,欲沮解之。其计不合。疑匈奴更遣使至羌中,道从沙阴地,出盐泽,过长坑,入穷水塞,南抵属国,与先零相直。臣恐羌变未止此,且复结联他种,宜及未然为之备。”后月余,羌侯狼何果遣使至匈奴借兵,欲击善阝善、敦煌以绝汉道。充国以为:“狼何,小月氏种,在阳光西南,势不能独造此计,疑匈奴使已至羌中,先零、罕、开乃解仇作约。到秋马肥,变必
汉书 · 传 · 赵充国辛庆忌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汉书·传·赵充国辛庆忌传》是一部由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所著的传记文学,讲述了西汉时期的将领赵充国和辛庆忌的生平事迹。以下是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 作品背景:《汉书》,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东汉时期历史学家班固根据西汉的历史编写而成的。其中《列传》主要记载了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赵充国辛庆忌传》便是其中的一篇,记录了两位在边塞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历史人物——赵充国和辛庆忌的故事。
- 人物介绍:
-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后来迁居金令居。他起初是一名骑士,因其六郡良家子弟的身份,擅长骑马射箭,被选拔进入羽林军。赵充国有深沉的勇气和远大的志向,年轻时就表现出对将帅节操的爱好,并深入学习兵法,通晓四方蛮夷之事。在武帝时期,他曾担任假司马参与贰师将军对抗匈奴的战争,在危难时刻与百余壮士冲破敌围,救出被围困的汉军士兵,展示了他的英勇无畏。
- 辛庆忌:他是破羌将军辛武贤之子,屯田西域,有着不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其家族因犯罪而被贬为庶民,但辛庆忌并未沉沦,反而继续为朝廷效力,最终封为执金吾。他在平定酒泉太守任上,曾因为儿子杀害赵氏而受到牵连,但在大将军王凤的推荐下,得以洗清冤屈,重新获得信任和重用,其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 历史地位:两位将领不仅在军事上有卓越表现,还在政治领域有显著贡献。赵充国以其沉着勇敢、智勇双全的品质,多次在边境危机中挺身而出,保卫国家的安全。他不仅在与匈奴的战斗中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还在平定羌族叛乱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赵充国的一生体现了他对国家利益的高度责任感和忠诚心,因此被封为营平侯。
- 辛庆忌则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为汉朝的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在西域屯田,有效地管理了边疆地区的农业生产,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此外,他还积极参与平定羌族叛乱等军事行动,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作出了巨大努力。
《汉书·传·赵充国辛庆忌传》不仅是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生动描绘,也是对汉代历史和文化的深入探讨。通过对他们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汉朝的社会结构和文化风貌,以及那个时代的英雄豪杰和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对于热爱历史的朋友来说,这部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能够启迪人们对过去的理解,启发对未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