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 吴书 · 周瑜鲁肃吕蒙传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兴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着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导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近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余口,还备(官亭)。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国志 · 吴书 · 周瑜鲁肃吕蒙传》是一本讲述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周瑜、鲁肃和吕蒙等人的传记文学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历史背景:《三国志》作为中国四大史书之一,记载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事件,其中《吴书》部分主要记述了孙吴政权的历史。在这部作品中,《周瑜鲁肃吕蒙传》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三位杰出将领的生平事迹,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
  2. 主要人物:
  •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其祖父景及父亲异均曾担任过重要的官职,如祖父景曾任太尉,父亲异则任洛阳令。周瑜以长壮有姿貌而著称,他与孙策是同年好友,并共同建立了东吴政权,对后来的东吴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鲁肃:在《三国志 · 吴书 · 周瑜鲁肃吕蒙传》中,鲁肃临时代理周瑜事务时,曾路过吕蒙屯兵的地方,并对其产生敬意。他不仅军事才能出众,更是一位深思熟虑、善于谋略的人物。他与刘备的关系也颇为复杂,既有合作也有矛盾,这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复杂政治格局。
  • 吕蒙:字子明,原为小吏出身,后因其才华逐渐得到孙权的重用。吕蒙不仅在军事上有所成就,更在政治、外交等领域展现出卓越的才能。他的快速崛起以及后来的北伐行动,都显示了他在东吴政权中的重要地位。
  1. 文学风格:《三国志 · 吴书 · 周瑜鲁肃吕蒙传》在叙述历史事件的同时,注重描绘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作者通过对人物言行举止的细腻描写以及事件的深入挖掘,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同时,作品还融入了许多文学手法,使得整个故事既具有历史价值又不失文学魅力。
  2. 艺术手法:《三国志 · 吴书 · 周瑜鲁肃吕蒙传》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节安排。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使得整部作品既富有戏剧性又不失逻辑性。同时,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冲突,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以及人性的多样性,使得整个故事更具吸引力。

《三国志 · 吴书 · 周瑜鲁肃吕蒙传》不仅是一本记录三国历史的文学作品,更是研究三国时期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文献。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窗口,同时也让后人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