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孤雁
译文
几行归雁消失在遥远的塞外,不知你形单影只要往何处飞?
暮雨中呼唤同伴已失去联系,想要落下寒塘却只畏惧迟疑。
沙洲上层云低垂慢慢地穿过,只有关山冷月与你紧紧相随。
虽说不一定会遇到强弓暗箭,独自奋飞难免让人疑虑凝眉。
介绍
这是一首咏孤雁的诗,作者借此以喻自己孤栖忧虑的羁旅之情。一联写同伴归尽,唯尔独去,写“离群”切题。二联写孤雁神态,先写失群原因,再写失群后的仓皇。三联写失群之苦楚。尽管振羽奋飞,仍然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四联写疑虑受箭丧生,表达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今人徐培均以为此诗“字字珠玑,没有一处是闲笔;而且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可称五律诗中的上品。”
注解
几行(háng):几排(大雁)。归塞尽:全部回到塞上。归,回。塞,边塞。尽,完。
“念尔”句:不知大雁独自飞向哪里。念,惦记,想。尔,你。独,独自。何之,倒装结构,到哪里。之,往,去。
暮:傍晚。失:失群。
寒塘:寒冷的池塘。
渚(zhǔ):水中的小洲。度:度过,飞越。
关月:指关塞上的月亮。
矰缴(zēngzhuó):猎取飞鸟的工具。缴,即在短箭上的丝绳。
孤:独自。
赏析
《瀛奎律髓》:老杜云:“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此云:“暮雨相呼疾,寒塘欲下迟。”亦有味,而不及老杜之万钧力也。为江湖孤客者,当以此尾句观之。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何新之为平淡体。李梦阳曰:起句即悲,通篇情景相称,优柔不迫,佳作也。徐充曰:此咏物体。周伯弼所谓于和易宽缓之中而精切者。周珽曰:首二语已尽孤雁面目,便含怜悯深心。三四写其失群彷徨之景。五六写其孤飞索莫之态。结用宽语,致相悲相惜之意,以应起联;何等委婉顿挫!夫一孤雁微物,行止犹撄人念如此,士君子涉世,落落寡合、流离无偶者,何异于是?此诗诚可以观。
《五朝诗善鸣集》:写猿缥缈,写雁悲凉。
《初白庵诗评》:结意更深。
《瀛奎律髓汇评》:何义门:“念”字贯注到落句。纪昀:“相呼”则不孤矣,三句有病。“寒塘”句不言孤而是孤,不言雁而是雁,此为句外传神。“渚云”二句反衬出“孤”字。结处展过一步,曲折深至,语切境真,寓情无限。许印芳:孤雁乃失偶之雁,而未尝无群,“相呼”者呼其群也。晓岚訾之,非是。
《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何尝有心自况,然寄托处妙甚,显然唐诗所以高也。起不作意而能得其分,正是水部(首二句下)。一结真感深情,宛转无极(末二句下)。
《唐诗三百首》:四句(按指中四句)二十层。十字(按指末二句)切“孤”。
《诗境浅说》:通篇皆实陚孤雁。首二句言雁行归尽,念此天空独雁,怅怅何之。以首句衬出次句,乃借宾定主之法。三四言暮雨苍茫,相呼失侣,将欲寒塘投宿,而孤踪自怯,几度迟徊。二句皆替雁着想,如庄周之以身化蝶,故入情入理。犹咏鸳鸯之“暂分烟岛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替鸳鸯着想,皆妙入毫颠也。五六言相随者惟“渚云”“关月”,见只影之无依。末句谓未必遽逄弋者,而独往易生疑惧。客子畏人,咏雁亦以自喻,此诗乃赋而兼比者也。三四句即以表面而论,三句言其失群之由,四句言失群仓皇之态,亦复佳绝。
相关推荐
孤雁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释: 1. 几行归塞尽:几只大雁向北方飞去,消失在了边塞的尽头。 2. 念尔独何之:你为何独自飞往何处?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大雁的关切和同情。 3. 暮雨相呼失:在傍晚的雨中,大雁相互呼唤却迷失了方向。这体现了自然界中生物间的互助与生存之道。 4. 寒塘欲下迟:寒冷的池塘
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释: 1.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形容孤独的雁不会觅食饮水,只会鸣叫,仿佛在怀念同伴。 2.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比喻自己像一片落叶,被无情地抛弃在茫茫人海之中,与千万人群隔离。 3.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即使看遍了四周,也仿佛能见到同伴的身影,而思念之情却更加深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名为《孤雁行》。 诗句释义: 1. 欲食不敢食,合栖犹未栖。 - “欲食”意为想吃东西,但不敢吃。“合栖”即成群结队地栖息。这里形容大雁在飞行过程中,虽然饥饿但不敢靠近食物,仍然保持着警惕和距离。 2. 闻风亦惊过,避缴恨飞低。 - “闻风”即听到风声。“避缴”意为躲避追捕。“恨飞低”意味着因为担心被捕或被射而不得不压低飞行高度,避免接近地面。 3. 水阔缘湘因
这首诗名为《孤雁》,诗人通过描述孤雁的生活和遭遇,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独立和尊严的向往。以下是这首诗逐句释义及赏析: 1. 我生天地间,独作南宾雁。 - “我生天地间”:指诗人生于世间,有生命。 - “独作南宾雁”:独自成为一只在南方飞翔的大雁。这里的“南宾”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地名或地区,象征着自由与独立。 2. 哀鸣慕前侣,不免饮啄晏。 - “哀鸣慕前侣”:悲鸣怀念以前的伴侣。 -
《孤雁》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咏物诗。 这首诗的题眼在于一个字“孤”,通过孤雁的形象,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这首咏物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是成为了一首充满情感的文学作品。 首联“湘浦离应晚,边城去已孤”描绘了一只雁在秋天从湖南的湖泊飞往北方边陲的荒凉景象。这里的“湘浦”指的是位于湖南省北部的洞庭湖,而“边城”则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边疆城市,如敦煌、阳关等
诗句解释: 1. 几行归去尽,片影独何之。 - “归去尽”指的是大雁飞回的行列已经结束,只剩下孤零零的大雁。“归去尽”暗示了大雁的集体行动和群体生活。 - “片影独何之”中的“片影”是指大雁孤独的身影,而“独何之”则表达了大雁对同伴的怀念和对未知旅途的恐惧。 2. 暮雨相呼失,寒塘独下迟。 - “暮雨相呼失”描绘了大雁在雨中寻找同伴的情景,但最终没有找到,因此感到失望和沮丧。 -
孤雁 孤雁暮飞急,萧萧天地秋。 关河正黄叶,消息断青楼。 湘渚烟波远,骊山风雨愁。 此时万里道,魂梦绕沧洲。 【注释】 1. 孤雁:孤独的雁鸟,常用来比喻孤单的人或事。 2. 暮飞急:傍晚飞行急促。 3. 萧萧:形容声音凄凉、悲壮。 4. 天地秋:指季节已到秋天。 5. 关河:这里指的是边关和黄河一带地区。 6. 黄叶:秋天的树叶由绿变黄。 7. 消息断:消息不通,音信断绝。 8. 青楼
诗句释义 1 昔年双颉颃:形容两只雁过去常常一起飞翔。"双颉颃"指的是两只鸟在空中交错翱翔,形象地描绘它们飞行时的协调与默契。 2. 池上霭春晖:春天的阳光照在池塘上,显得朦胧而美丽。这里的“霭”指光线柔和、不刺眼,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3. 霄汉力犹怯:天空很高,云层很厚,象征着困难和挑战。这里表达了即使有力量,但仍然感到害怕或不确定。 4. 稻粱心已违:比喻心中的理想或愿望已经改变或放弃
【注释】 碧湘:传说中舜葬于苍梧,二妃娥皇、女英追至潇湘,溺死于江中,遂为湘水神。 银塘:指池塘。 夜雨迷深浦:夜深时细雨迷蒙。 晴天著旧行:天晴时继续前行。 忆伴几回思片月:怀念伴着月光的日子。 蜕翎多为系繁霜:把换下的羽毛用来做鞋的装饰,以御寒。 江南塞北俱关念,两地飞归是故乡:思念家乡,无论在南方还是北方,都是思乡之情。 【赏析】 “孤雁”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
【注释】 孤雁:孤独的雁。还同我兄弟:犹言“还是我的伙伴”。零落不成行:指同伴们分散飘零,不再成群。 【赏析】 这首小令写大雁南飞,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 首句起得自然,先写苇岸、沙汀上风过雨来的景象。“风吹”点明时令,“雨”字暗示出雁阵中雁儿们的悲凉处境。次句“沙汀月照霜”,进一步渲染了雁阵中雁儿们凄冷的环境。第三句是全篇的主旨所在,“还同我兄弟,零落不成行”,写出雁阵中雁儿们虽结伴而行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人借“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孤独、寂寞、忧国忧民的情感。全篇以雁自比,寄寓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空城夜已寂”“一雁度云端”,首二句写景抒情。“空城夜已寂”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一雁度云端”则描绘出诗人在月下独自仰望天空的情景。 第三四句“汀洲亦可止,何不怯霜寒”,写诗人的感慨,诗人说
【注释】 孤雁:指大雁。 叫入青云忆弟兄,影随双翮见分明。 “叫”是鸣叫,“入”字暗含了“飞入”“飞上”的意思;“弟兄”指雁群;“影”字暗含了“影随”的意思;“双翮”指翅膀;“分明”指清晰可见,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雁群的飞行姿态。 黄昏独过秋江上,自拣芦花歇又惊。 黄昏、秋江、芦花、惊等词语,都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 译文: 叫声直冲云霄怀念着兄弟,身影随着双翅显现得清清楚楚。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风驱云卷一身微 - “风驱云卷一身微”描绘了孤雁在大风中展翅飞翔的情景,“风驱”意味着雁在风的作用下快速移动,而“云卷”则形容雁飞行时周围的云被吹散。这里的“一身微”表达了雁虽轻但动作迅速。 - 关键词:风驱、云卷、一身微 - 注释:风力强劲,使得雁能迅速移动;云被风吹散,显示雁飞行的速度和轻盈。 - 赏析:通过风与云的动态,表现了雁的敏捷和自由。 2.
【解析】 “孤雁”即孤雁,本指失群的鸟儿。这里用来形容诗人自己。 “误逐衡阳暖,轻逃塞北寒。”衡阳,古地名,今属湖南。衡阳是南国,故称“暖”。塞北,指北方边塞地区,气候寒冷。这句诗的意思是:我被贬到南方,却像误投生在温暖的衡阳一样感到惭愧;又像飞过寒冷的塞外一般,觉得受罪。“误逐”,错误追随,比喻错投生。 “偶分千里伴,翻羡一枝安。”千里马是良马中的佼佼者,它日行千里,能载人奔驰于千里之外
注释: 《孤雁》是唐代诗人李颀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孤雁为题,描写了一只孤雁飞行途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危险,以及它的内心感受和遭遇。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用四字构成,语言简练,寓意深刻。 译文: 忧心悄悄睡未能,开门看月一片冰。 窍木相磨作鬼语,冻星入牖如萤青。 孤雁哀号向何处,老夫掩耳不欲听。 尔从沙场经万里,昔时系书达天子。 如今若向上林过,纵有书来谁取视。 阴山豁处狭如门,结阵来时各有群
【注释】 孤雁:孤独的鸟。 “长空”句:雁在空中高亢悲鸣,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天空中。 “隐约”句:它似乎在背对着夕阳飞去。 “塞北”句:它在塞北远离伙伴,独自飞回江南。 “度云”句:它怜惜自己的孤单,渡过云端只留下自己的身影。 “照水”句:它在江水中辨认同伴,但只见到自己的双影。 “却羡”句:我却羡慕那些在树林里相互呼唤的鸟儿,它们能相依在一起进入深密的林间。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
【注释】 孤雁:指失群的鸿雁。 天寒稻粱少,万里孤难进:天气寒冷,粮草缺乏,大雁难以飞翔万里。 惜:吝惜。 君庖:指帝王之厨。 为带边城信:指给君王带去边塞的军报。 【赏析】 这首诗以“孤雁”起兴,写雁南飞受阻、不得南归。诗人用“天寒”、“稻粱”来表现南方气候条件,用“万里”、“孤难进”来说明北地气候恶劣,大雁无法飞翔万里。最后两句写自己舍生取义的壮烈情怀
孤雁 节物何催逼,翩翩不可留。 枫丹湘渚暮,芦白楚江秋。 只影侵霜月,孤鸣入戍楼。 天高云路杳,安稳过罗浮。 注释: 1. 节物:节日或事物,这里指秋天的节气。 2. 催逼:催促、逼迫。 3. 翩翩:形容雁群飞舞的姿态轻盈而优美。 4. 枫丹:红色的枫叶。 5. 湘渚:湘江边的小洲地。 6. 芦白:芦苇的颜色。 7. 只影:孤独的身影。 8. 霜月:冷月如霜。 9. 戍楼:古代边防的军事设施。
孤雁 一雁渡岑寂,流空音响哀。 云沙天地阔,霜雪羽毛摧。 力小知机早,心危见影猜。 芦洲迷处所,飞绕正徘徊。 【注释】 1. 孤雁:指一只孤独的候鸟。 2. 度岑寂:渡过寂静的山岭。 3. 流空音响哀:声音在空旷的空中回荡,发出悲伤的声音。 4. 云沙天地阔:天空中飘浮着云朵和沙漠。 5. 霜雪羽毛摧:在寒冷的天气中,羽毛被霜冻和雪压弯。 6. 力小知机早:力量小,但知道时机较早。 7.
【注释】 ①贞妇:旧时称守节不嫁的女子。 ②余生不再双:再也不能和配偶成双。 ③避寒辞北塞:躲避寒冷,避开北方边境。 ④随日到南邦:随着太阳到达南方的边陲。 ⑤倦翼堪怜影:疲倦的翅膀可以怜悯它的身影。 ⑥哀音自满腔:悲哀的声音从胸中发出。 ⑦空闺人听得:在空房中的妇人能听到。 ⑧离思转难降:离别思念越来越难以抑制。 【赏析】 这是一首咏孤雁的七绝。诗以物喻人,借写孤雁抒发自己对故国
【注释】 万里:形容很远。江湖:比喻广阔的天地、社会或生活道路。群侣:众多的同伴。烟波:指水面的烟雾,也比喻世事变幻不定。安:安定,安稳。 【赏析】 《孤雁》这首诗写孤雁失伴后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感叹和对友情、爱情的渴望。 首句“万里孤飞羽翼残”写大雁在万里长空中飞行时,翅膀受了创伤,不能高飞远翔,只好一路向北飞去,形象地写出了大雁的不幸遭遇。“一声时复叫云寒”是说
孤雁 如何苦作断肠声,度尽关山失弟兄。 万里他乡谁是伴,单栖半夜若为情。 嘐嘐每叹众人薄,落落孤将一意行。 只恐影沉湘水后,更无来者继高名。 注释: - 如何苦作断肠声:为何要发出如此悲伤的声音? - 度尽关山失弟兄:飞越了无数高山大川却失去了同伴。 - 万里他乡谁是伴:在遥远的异乡,有谁会是我的伴侣? - 单栖半夜若为情:独自栖息在夜晚,我该为谁感到悲哀? - 嘐嘐每叹众人薄:时常发出哀鸣
【注释】 流落:流浪。天涯:天边,指远方。何心:哪会。饮啄:吃食和栖息。江城:指江边的城镇或乡村。去就:进退。分:分别。南北:方位,指南北方。四海:泛指天下。飘零:漂泊无定,这里指四处漂泊。弟兄:兄弟。顾影:独自看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独凄凉。成声:发声,指发出声音。团圞骨肉情:团聚的骨肉之情。团圞:团聚的样子。骨肉:父母与子女。 【赏析】 此诗为诗人在贬谪期间所作
孤雁 池上孤鸣雁,因风忆断行。 凋萧形影共,蹢躅羽毛伤。 有恨惊霜露,无心慕稻粱。 如何笼伴鸟,噭噭主人傍。 注释: 1. 池上孤鸣雁:池塘上的一只孤独的雁在鸣叫。 2. 因风忆断行:因为受到风的影响而想起了离别的道路。 3. 凋萧形影共:形容自己孤独的身影和影子相互映衬。 4. 蹢躅羽毛伤:因为受伤而挣扎着飞翔。 5. 有恨惊霜露:心中充满了怨恨,以至于连霜露都感到震惊。 6. 无心慕稻粱
【注释】 钿弦:镶嵌着金玉的琴弦。成行:指雁排成人字阵。楚:古地名,在今湖南湖北一带。无那:无可奈何。分飞:即分离、离别。作伴:作伴侣。还乡:回到故乡。 【赏析】 是借孤雁自比,抒发了作者仕途坎坷、不得志的失意之悲。首句以“孤雁”起兴,点出题旨,次句则写雁的离群,暗示诗人自己被迫离开朝廷,被贬到外地的不幸遭遇;第三句写前侣飘零,暗指自己的同僚和友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之情;末句则是说
【注释】 孤雁:孤独的鸟。 一声嘹呖过南楼,烟水茫茫万里秋。 ——孤雁鸣叫一声,掠过南方的高楼;烟雾笼罩,渺茫无际,万里秋色无边。 多少弟兄零落尽,且随鸥鹭立沧洲。 ——许多弟兄已全部凋落殆尽,我只好和那些鸥鹭一起在沧湖之州安身立命了。沧浪指沧海,沧洲即沧海。 【赏析】 这是一首写秋景的诗。诗中描写的是一只孤独的雁,它从北方飞来,穿过南方的楼台,掠过烟水茫茫的大地,来到了万里秋色之中
【诗句解释】 1. 孤雁:孤雁,通常指的是孤独的大雁。 2. 飘飘客异乡:飘泊不定的旅人,漂泊在异地。 3. 洞庭水落倍悲凉:洞庭湖的水已经干涸,更加使人感到悲伤。 4. 黄芦苦竹去何暮:黄芦和苦竹是秋天常见的植物,傍晚时分离开它们,意味着离开了秋色。 5. 朔雪寒云飞已长:朔风凛冽,雪花飞舞,寒冷的天气中,大雁展翅高飞。 6. 吊影自怜沙上月,鸣声空咽路傍霜:大雁的影子倒映在沙滩上的月亮上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衡阳初失伴,归路远飞单”: - 关键词:衡阳、失伴、归路、远飞、单。 - 注释和译文:诗的开篇描述了诗人在衡阳失伴后,归途中感到孤单和孤独。"衡阳"可能是指地名,也可能是用来象征旅途的开始或结束。"失伴"表达了一种离别的情感。"归路"和"远飞单"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独自飞行的情景,强调了孤独感。整句传达了一种离愁别绪,以及对归途的恐惧和不安。 2. “度陇将书怯
【注释】孤雁:即《孤雁》诗。 紫塞:古代长城关口,在今甘肃。 岭头云:指高山上的流云。 稻粱:泛指食物。汝:你,指自己。寒暑:四季。失群:失群的鸟。 沙漠阔:指荒漠广阔无边。嘹喨(liáo xī):风声。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自咏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通过写景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首联以“北风吹雪白纷纷”起,描写了大雁南飞时的景象和心情。“北风”、“雪”、“纷”、“纷”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孤雁 - 这句诗通过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了一只孤独飞翔的雁。"孤雁"意味着这只雁独自面对天空,没有同伴,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自由飞翔的向往。 2. 数年闻雁声,感慨多所系 - "数年闻雁声"表达了诗人多年来对雁声的关注和期待,而"感慨多所系"则表明这种关注带有一种深刻的情感联系。雁声往往被诗人用来寄托哀愁和思念之情。 3. 今年声愈悽,一雁落天际 -
孤雁 失伴离群不惮劳,此心终不在蓬蒿。 释义:孤雁失去了伴侣,独自离群飞翔,不怕劳累。它的心中始终没有离开过这片天空,即使是在茫茫的荒草之中,它依然自由自在地飞翔。 百年海内皆兄弟,万里云间一羽毛。 释义:尽管在百年的时间里,四海之内都被视为兄弟,但在万里高空中的一只孤雁,却只能独自飘荡,无法找到归宿。 夜月相随形影在,秋风独立性情高。 释义:夜晚月光下,它的身影与月光相伴不离
【注释】 折羽惊弦:雁断羽,惊弦。下渚蒲:指水滨的芦苇丛。分飞:分别飞走。归路失相呼;指离别后不能互通音信。哀鸣天际云堪伴:哀鸣声中,天边的云彩可以相伴。寒影江头月共孤:月光映照在江头,显得格外清冷孤独。北度关山乡国迥:指向北渡过关山,远离故乡。南依湘水稻粱无:向南依偎在湖南,却连一片稻粱都找不到。弟兄此日知何在:兄弟此时不知身在何处。望断穷秋恨亦枯:望穿秋水也不见踪影,愁绪已到极点。 【赏析】
诗句释义 - 离群应已久:离开了群体,已经很长时间了。 - 远地只孤飞:在远方的地方独自飞翔。 - 月冷呼声疾:月光寒冷,叫声显得急促。 - 云闲顾影稀:云层悠闲地注视着身影稀少。 - 萧萧蒲苇老:萧瑟的风吹过芦苇,使之变得衰老。 - 粒粒稻粱微:一粒粒稻谷和小麦都显得微小。 - 几夜回塘梦:连续几个夜晚回到池塘里做着梦。 - 分明向北归: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正向北飞行。 译文对照 -
孤雁 渐逵何独展,只羽下秋阴。 况乃离群意,凄其远道心。 影回牵露苇,声急混霜砧。 烽火频年厉,休翻郁水浔。 注释: 1. 渐逵何独展:渐逵,道路逐渐变宽的意思;何独,为何独自;展,展开翅膀飞翔。整句意思是,为什么只有你独自在宽阔的道路上展翅飞翔呢?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慨和对自由飞翔的向往。 2. 只羽下秋阴:只羽,指孤雁的翅膀;下,降落;秋阴,秋天的阴沉天空。整句意思是
孤雁 一声凄切度河梁,不诉离群也断肠。 寂历寒沙眠铩羽,空明霜月照分行。 无心避患衔芦荻,肯恋馀生逐稻粱。 闻道边庭尚征戍,孤鸣幸勿到辽阳。 译文 一声凄切的声音穿过河流的桥梁,不再诉说自己离开群体的悲伤,但也因此感到痛苦和悲伤。 在寒冷的沙滩上栖息着疲惫的身体,羽毛凌乱,月光下的霜花映衬下,显得分外凄凉。 无心躲避危险而去叼芦苇或稻谷,宁愿留恋余生,不愿去追随其他食物。 听说边境还在征兵打仗
【注释】 洞庭:指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岳阳市。 并门:指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即樊口。 寻天路访重华:寻找通往仙境之路。传说古代帝王巡游四方,所到之处皆封为神,称为“天路”。 南北驰驱汗流赭:指在北方和南方奔波忙碌,汗水洒在地上变成红色。赭(zhě):朱砂的别名。 矰(zēnɡ)缴:一种带绳的长箭,用它来射鸟。张:张开。 白凫(fú):白色的野鸭。 朱凤:红色的凤凰。 【译文】
注释: 1. 云门行断杳难寻,去去飞鸣各异林:意思是说在茫茫的山岭中寻找不到云门的路,飞鸟们各自在树林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2. 缯缴馀生悲网密,风霜长路苦寒侵:意思是说剩下的鸟儿们因为被网困而悲痛,它们在漫长的寒冷道路上忍受着风霜之苦。 3. 鸦啼鹊噪非吾侣,鹤怨猿哀共此心:意思是说乌鸦和喜鹊不是自己的伴侣,但是鹤和猿都感到悲伤,共同承受着痛苦。 4. 故国回头天样远,的应一世作羁禽
【注】: 孤雁:指孤独的一只大雁。 竟无侣:竟,终于;侣,同伴。没有伴侣。 清高生远愁:清高,即高洁;生,产生;远,遥远;愁,忧愁。因为高洁而产生遥远之愁。 风霜片影急:风霜,风雨和霜雪;片,一片;影,影子;急,迅速。风霜中,一片大雁的影子在迅速飘动。 四泽遍缯缴(zhēng zhuó): 缯缴,用丝织品制成的绳索、网罗之类。这里指捕捉鸟类的工具。 梁稻:指稻田。 粱稻:粱,稻谷。粱稻,泛指庄稼
这首诗的翻译如下: 孤雁 渺渺高秋外,长空一雁迟。 哀鸣关底事,澹远写相思。 瘦马征夫泪,回文少妇诗。 明年楼上过,莫向夕阳时。 注释: - 渺渺高秋外:形容秋天的景致辽阔、遥远。 - 长空一雁迟:形容大雁在高空飞行,迟迟不归。 - 哀鸣关底事:形容雁声悲鸣,令人心生哀愁。 - 澹远写相思:形容远方的人或事使人思念之情淡然而远。 - 瘦马征夫泪:形容旅途中的马匹和行者因劳累而流泪。 -
孤雁 孤独的一只大雁在悲鸣,明月之下它的声音让人心碎。 凄切的声音惊醒了房间中的我。 就像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们一样,哀伤和迷茫没有归宿。 打开窗户对大雁说,前途要谨慎考虑你的选择。 不要让山谷的寒气使你失去方向转投城市的怀抱。 强壮的士兵无所事事,但手中有弹弓却依然拥有力量
【注释】 云路:天空。 谁相导:谁在引路? 先群众所推:被众人推举为先锋。 将飞行忽断,欲落意还疑:想飞又突然中断,想落又犹豫不决。 影只惊弦及:只有自己的影子才惊动了弦音。 霜寒奋翼迟:霜降寒冷,奋力高飞也慢。 阳回神自旺:阳光回归,精神自然兴旺。 高举迥难追:振翅高飞却难以追赶。 【翻译】 孤雁:一只大雁 谁相导:谁在引路? 谁相导:谁引导它 谁相导:谁在引领它前进? 谁相导:谁来引领它前进
孤雁 凄绝云边雁,高飞忽断行。 注释: - 凄绝:形容声音或景色凄凉,使人感到悲伤。 - 高飞:指大雁飞翔时展翅高升,非常壮观。 - 忽断行:指大雁突然改变了飞行路径。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大雁在高空中突然改变飞行方向的情景,给人以意外和惊奇之感。同时,“凄绝”二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突然变化所带来的悲伤情感。 一声哀夜月,孤影怯秋霜。 注释: - 哀:形容声音或景色凄凉,使人感到悲伤。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思想情感的基本能力。《孤雁》是唐代王之涣的《秋登兰山寄张五》。诗中“关塞劳来往,孤飞意不舒”描绘了孤雁往来奔波、孤独飞行却不得舒展心情的情状;“犹知失群恨,漫忆写空馀”表达了它虽然知道失群的痛苦但仍然思念着同伴,回忆往事,寄托思乡之意;“饥怨衡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