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溪一白雁,毛羽何皎洁。
薄暮浴清波,斜阳共明灭。
差池失群久,幽独依人切。
旅食赖菰蒲,单栖怯霜雪。
边风昨夜起,顾影空哀咽。
不及墙上乌,相将绕双阙。
白雁
介绍
《白雁》是明朝诗人陈鸣阳的作品。
陈鸣阳在《白雁》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只孤独的白雁在秋风中的飞行景象,展现了其羽毛、行为和环境的和谐之美。诗中“薄暮浴清波,斜阳共明灭”一句,通过光影的变幻映衬出白雁的孤独,意境深远。
相关推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押入声九屑韵。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东溪一白雁,毛羽何皎洁。 - “东溪”指的是地点,一个清澈的山间溪流。 - “一白雁”表明这是一只白色的大雁。 - “毛羽何皎洁”形容大雁的羽毛非常洁白,晶莹剔透。 2. 薄暮浴清波,斜阳共明灭。 - “薄暮”是指天色开始变暗的时刻。 - “浴清波”描述白雁在水面上休息的情景。 -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白雁 - 描述的是一只白色的大雁。 2. 征鸿素缟过南楼 - 大雁如同身着白色礼服一样飞过南方的高楼,这里的“征鸿”指的是远行的候鸟,通常象征着迁徙或旅行。 “素缟”则是指纯净的白色,形容其洁净无瑕。 3. 衣褐同群孰与俦 - 这里用“衣褐”形容大雁穿着褐色的羽毛,而“孰与俦”意味着与同类相比如何。 4. 云外排行分玉李 - 大雁在云端排成队伍如同排列着珍贵的玉李
白雁 波静影逾白,霜清鸣更哀。 乾坤双鬓老,风雪一声来。 林迥隐犹见,天长去复回。 物情嫌太洁,莫使羽毛摧。 注释: - 波静影逾白:在平静的水面下,白色的大雁倒映得更加清晰。 - 乾坤:天地,指广阔的天空和大地。 - 双鬓:指人的头发,特别是老年时的头发。 - 风雪一声来:形容风雪呼啸着袭来。 - 林迥(juàn):远处的树林,隐约可见。 - 天长去复回:天长地久,时间悠长,大雁离去后又回来
白雁 出塞风沙不浣衣, 要分秋色占鸥机。 远书玉字传霜信, 斜落银筝映冷晖。 楚泽云昏无片影, 湘江月黑见孤飞。 当年系帛还苏武, 汉节仍全皓首归。 注释:1. 出塞风沙不浣衣:指在边塞生活,风沙大,不能像在家时一样洗衣服。2. 要分秋色占鸥机:要分享秋天的颜色,与鸟儿争春。3. 远书玉字传霜信:远方的书信上写着如霜一样的字迹,说明天气很冷。4. 斜落银筝映冷晖:银筝斜落在寒冷的日光下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白雁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让我们来解析诗句: - “稻粱寒暑老营营”:这句诗描述了白雁在稻粱(稻田)中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寒暑”,指的是四季的变换。“老营营”,形容白雁在稻田中忙碌的样子。 - “赢得秋霜满背明”:这句诗描绘了白雁在秋季被霜打过后的状态。"赢得"表示白雁在经历风霜后显得更加美丽。"秋霜"指的是秋天的霜
诗句逐句释义及赏析: 1. "翅老西风点缀霞,秋江难认宿芦花。" - 关键词: 翅老、西风、点缀、霞、秋江、宿芦花 - 注释: 描述白雁因年老而飞行不稳,在秋风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仍试图在秋天的江面上寻找栖息地。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白雁在秋风中的艰难景象,表达了岁月流转和自然变迁的主题。 2. "云边字缺银钩断,月下筝闲玉柱斜。" - 关键词: 云边、字缺、银钩断、月下、筝闲
【注释】 白雁:大雁,因秋天飞往南方避寒,春天北归。 八月白雁至,中宵闻尔哀:指秋季来临,大雁南飞,此时听到你的哀鸣。 亦知先伴起,无为报霜来:也该知道同伴们开始南迁了,为什么还在这里等什么呢? 月静飞难见,云深去不回:月亮清冷,大雁很难看见;云雾浓密,大雁难以返回。 故园消息断,愁病转相催:故乡的消息断绝,疾病和愁闷又相互助长。 【赏析】 这首诗是写秋日的孤雁失侣而悲鸣的情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下面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以及对应的译文和赏析: 白雁 解释: 1. 蹁跹刷羽度衡阳,遥望还疑缟素妆。 - 蹁跹:舞动的姿态,形容白雁在天空中飞翔时优雅而轻盈。 - 刷羽:翅膀扇动的样子。 - 度:飞过。 - 衡阳:古代地名,今湖南境内有衡阳县,这里指代南方的某处。 - 缟素妆:白色的妆容,通常用来形容女子朴素无华的装束,这里比喻雁群的颜色与天空融为一体。 2.
注释: 白雁:指大雁。黄芦:黄色芦苇。朔气:北方的寒气。度江皋:飞过江边的高台。玉塞:玉石制成的边塞。传书远:传递书信很远。银河结阵高:银河像阵一样高挂在空中。秋霜凌竞翮(hé):秋天的霜冻使大雁的翅膀受损。明月妒奇毛:明亮的月光嫉妒着它们奇异的羽毛。莫向征人妇:不要对着出征的人的妻子说。五夜号:五更半夜的号哭声。 赏析: 《白雁》是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此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莫向”两句
白雁 万里西风吹羽仪,独传霜翰向南飞。 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涵秋点素辉。 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晓度雪沾衣。 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 译文 万里西风吹拂着羽毛的仪态,独自传递着霜白色的笔迹向南飞翔。 芦苇上的月光映照着清晰的倩影,江水在秋天里泛起淡淡的光辉。 在夜晚弹奏的琴声中,将冰冷的琴弦当作琴柱;在早晨穿越玉门关时,被积雪打湿了衣服。 兄弟你远离家乡已经很久
【注释】 1. 白雁:这里指的是候鸟,秋天南飞。 2. 忆别苏郎塞外城:苏郎指的是苏武,汉使臣,曾在匈奴被俘,但宁死不屈。他与李陵是好朋友,李陵投降匈奴,苏武被流放到边塞,后来得以返回汉朝。塞外城可能是指边境的城池,也可能是泛指边疆。 3. 何事复南征:为什么又要向南出征? 4. 远疑孤鹤横空迥:远处好像一只孤鹤横空飞翔。 5. 近讶闲鸥泛渚轻:近处好像一群闲逸的鸥鸟在水边漂浮。 6.
白雁 相呼相唤度衡湘,万里排空曳粉光。 江上联翩冰色浅,雨中嘹唳玉声长。 芦花伴影欺寒月,秋水翻翎胜早霜。 飞入上林霄汉近,也随鹓鹭缀班行。 注释: - 相呼相唤度衡湘:形容大雁相互呼唤着飞过衡山、湘江。 - 万里排空曳粉光:形容白色的羽毛在天空中划过,像是拖着一道美丽的光影。 - 江上联翩冰色浅:形容江面上的雪花像一群群白色的身影飘落。 - 雨中嘹唳玉声长:形容雨中的雁鸣声清脆悦耳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楚云湘水绕天涯,几度随阳客路赊。” - 注释:楚地的云彩和湘江的水围绕着天边,仿佛是无边无际。这是诗人描述他行走在路上时看到的自然景色。 - 译文:我在湘江边的楚地看到无边的云和江水。 -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象,使人感受到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迷茫。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2. “影落秋潭宜桂魄,身投暮渚并芦花。” - 注释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忆昨潇湘倚棹时,芦花深处见还稀。” - 注释:“潇湘”指的是湖南的一条河流,这里可能指代作者曾经游历的地方。“倚棹”是指停船靠岸,“倚棹时”表示在船上休息的时候。“芦花深处见稀”中的“芦花”是芦苇,秋天时分,它的颜色和形态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显得稀疏。 - 译文:我回想起昨天在潇湘河边停船休息时,看到满地芦花,但因为距离远而觉得它们变得稀疏了。 2. “群依露渚涵空远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点明季节和地点,“白雁”二字表明是写秋天的雁,“千门”“上林”暗示是长安(今西安)。次句说白雁飞回故乡,故旧路依旧。第三句写白雁归来后的情景:霜降时,它仍和去年一样,在紫塞关外和霜断行。第四句写白雁归来,在银河边徘徊,带月辉而行。五、六句以瑶瑟和霓裳起兴,写雁归途中所见之景:雁过之处,宝柱摇移;所经之地,春衣欲动。七、八句描写雁归后的情景:雁已入梦乡,芦花飘荡
注释: 白雁:白色大雁。 联翩北向复南翔,玉宇横看写恨长。 白色的大雁成群结队的从北方飞到南方飞翔,我仰望着天宇,心中充满了遗憾之情。 联翩:接连不断的样子。 北向:往北飞行。 南翔:往南飞翔。 玉宇:指天空。 色借芦花澄素练,影涵明月上波光。 白色大雁的羽毛如同白色的丝绢(素练),它们的影子映照在清澈的月光下,仿佛月亮也变得波光粼粼。 色借:色彩相借,这里比喻大雁的羽毛。 澄素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琰的《白雁》,全诗共四句。 第一句“汉使传书事惘然”,意思是汉朝使者传递书信,但因事情而感到茫然和困惑。这里的“汉使”指的是汉武帝派遣的使者,他们的任务是向匈奴传达和平的意愿。然而,使者们到达后发现匈奴并不接受他们的提议,而是继续与汉朝为敌。这种背叛的行为让他们感到非常失望和困惑,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 第二句“筝弹玉柱怨商弦”,描绘了汉使们弹奏筝曲的情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每句的详细解释: 1. 白雁 - 第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即“白雁”,这是本首诗中的主要意象。 2. 南来北往叹长途 - 李益在北方与南方之间来回奔波,感叹这漫长的旅途。 3. 重整霜翎泛五湖 - 经过长时间的旅行,白雁重新整理了它们的羽毛,准备飞越五个湖泊。这里的“霜翎”指的是经过冬日风雪后,白雁的翅膀和羽毛上的白色冰霜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雁群南飞的诗。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白雁传书曾听渡金河,万里霜翎带雪过。 - “白雁”指的是大雁,这里特指秋后迁徙的大雁。 - “传书”可能是指大雁通过鸣叫传递信息,或比喻某种信息的传递。 - “曾听渡金河”可能是指曾经在某个地方停留,渡过了一条金色的河流。 - “万里霜翎带雪过”描述了大雁的翅膀上覆盖着白色的羽毛,就像披着一层霜一样
《塞外秋雁》 塞外寒应早,方秋带雪行。 萦云不见影,唳月但闻声。 浅水芦花淡,斜阳沙岸清。 飞来浑不定,掩映最关情。 注释: 1. 塞外:指边塞。 2. 寒应早:应是说秋天到了,天气变冷了。 3. 方秋:正当秋季。带雪行:边塞之地,秋日降雪也是常见之事。 4. 萦云不见影:云雾萦绕,使雁的轮廓看不清楚。 5. 唳月:鸣叫。但闻声:只听见声音。 6. 浅水芦花淡:水边芦苇花的颜色淡。 7.
诗句释义: 1. 白雁 - 注释:这里指白雁,可能是一种候鸟或者比喻某种特定的意象。 2. 芦汀飞雪岸生苔 - 注释:芦苇滩上飘落着雪花,岸边长满了苔藓,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寒冷的景象。 3. 浪迹风尘亦可哀 - 注释:在漂泊不定的生活中也可感受到悲哀。浪迹可能指的是四处奔波、无家可归的状态。 4. 秋入岭云乡信滞 - 注释:秋天的到来使得山间的云更加浓重,家乡的消息也因此受阻
诗句释义与赏析第一句: “关山渺渺两霏霏,倦翮横拖雪氅衣。” - 关键词注释: - 关山:指的是遥远的山脉或者边境。 - 渺渺:形容远大或空旷。 - 霏霏: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 - 倦翮(hé):疲惫的翅膀。 - 雪氅衣:比喻白色的羽毛,即雁的翅膀。 - 译文: 关山遥远而广阔,天空中飞过的白雁,翅膀上覆盖着雪花。 第二句: “芦荻风高孤影淡,稻粱岁晚素心违。” - 关键词注释: - 芦荻
这首诗以白雁为题,通过描绘白雁的飞翔和生活习性,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独立、坚强品质的赞美。 注释: - 江湖何处定风波:江湖是比喻广阔的世界,风波指的是困难和挑战。这里表示在广阔的世界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 - 万里冲寒练影过:万里指的是遥远的距离,冲寒是指抵御寒冷。练影过表示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坚定地飞行。 - 夜色低迷青海月,晓霜暗度玉津河:夜色低迷指夜晚的天空昏暗
诗句释义与赏析 白雁初临楚泽来,孤飞正值苇花开。 - 关键词: 白雁、楚泽、苇花 - 注释: “白雁”是诗歌中的主体形象,“楚泽”指的是古代楚国的水域,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点或者自然景观。“苇花”即芦苇的花,春天时盛开,为这首诗增添了一抹生机。 - 赏析: 诗人通过描绘白雁在楚泽初到的情景和苇花盛开的美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勃发。 影迷积雪望难极,声入晓霜清更哀。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