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吟但写胸中妙,饮酒能忘身后名。
但愿长闲有诗酒,一溪风月共清明。
题扇
介绍
。
《题扇》是清代诗人王士禛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收录于《带经堂诗集》,此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夏日炎炎热中暑的景象。
这首诗通过细腻入微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画面,将读者引入了一个充满夏天气息的世界。作者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扇子生命,使其在挥舞间仿佛能感受到夏风带来的凉意与生机。这种写法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情趣。
“暑热难消扇自凉”,这句直接点明了主题——尽管夏日炎炎热气逼人,但手中的扇子却能在不经意间带来一丝清凉。这一细节的设置,巧妙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与夏天共舞的世界,让人在阅读的同时仿佛也感受到了那份难得的宁静和舒适。
“暑热难消扇自凉”,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夏日炎炎热
相关推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继儒的《题扇》。 第一句“哦吟但写胸中妙”,描述了诗人在闲暇时光,吟诵诗歌,抒发心中所想的美好。这里的“哦吟”指吟诗作赋,“胸中妙”则是指诗人心中的理想和抱负。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第二句“饮酒能忘身后名”,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态度。这里强调的是,通过饮酒来忘却个人的名利地位,享受当下的快乐生活。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洒脱
注释: 哦吟但写胸中妙,饮酒能忘身后名。 只愿长享闲暇之乐,有诗酒相伴,忘却身后的功名利禄。 但愿长闲有诗酒,一溪风月共清明。 希望能有一段长假,与诗酒为伴,欣赏一溪山水间风月,感受清明时节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扇诗。诗人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对诗酒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他希望在闲暇之余,能够与诗酒为伴,忘却世间的名利和纷扰,享受一份宁静和惬意。同时,他也期待能在清明时节,一同赏景品酒
【解析】 题扇,是唐代文人雅士间的一种社交活动。在扇面上题诗作画,以抒写怀抱,寄托情思。诗人用“梧竹”、“风来”、“玉枕凉”等词语,描写了一幅清幽凉爽的夜晚图景。接着诗人又用“月高”“偏爱”“占华堂”三句话,表达了自己对这美好景象的喜爱之情。“休言境界亲曾有”,意思是不要说你的境界与我有亲有故,而画出的人物如闻夜气,仿佛真的能嗅到那股香气,这是诗人将画境与现实巧妙的结合,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画中。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题扇”,然后结合全诗加以理解。题干要求“赏析”,所以答题时要注意分析诗人的情感。 本题中,第一句“老木埋云水浸沙”,是写眼前之景;第二句“常言山尽是天涯”,是从诗人的角度说,表达了他游历四方的豪情壮志;第三句“谁知却在天涯外”,是诗人的反问,表现了他对自己游历四方的豪情壮志的自信
注释: 渔艇悠扬杳渺宽,茅茨突兀有无间。 —— 渔舟在水面上悠然飘荡,宽广无边;茅草屋的屋顶高高低低,参差不齐。 晴风便面回轻暑,更觉青山似我闲。 —— 晴空万里的风把炎热吹散了,感觉更加悠闲自在;青山仿佛成了我的知己。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表达诗人心境的抒情诗。诗人通过描绘渔艇、茅茨、晴风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渔艇悠扬杳渺宽”,诗人用词精准
注释: 一山晴日一林风,僧舍人家杳霭中。 行自章泉过怀德,依稀图画略相同。 译文: 一座山峰在晴朗的阳光下,一片树林在风中摇曳,寺庙和人家在云雾之中隐约可见。 沿着章泉走过怀德,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两者的景色大致相似。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山水风光的诗,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描绘得生动而富有诗意。首句“一山晴日一林风”,通过对山、林、晴日、风等元素的描绘
注释:山近不嫌暖霭,溪回更带寒泉。 水净沙头有此,岚萦水末疑然。 翻译:山并不嫌弃暖和的云雾,溪流曲折更增添了寒气。 清澈的水边有这一片沙滩,山的雾气缭绕在水的尽头让人产生怀疑。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山水风光的诗。前两句“山近不嫌暖霭,溪回更带寒泉”通过对比手法来表达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后两句“水净沙头有此,岚萦水末疑然”则是诗人对这种美景的赞美之情。整首诗通过对山水风光的独特描绘
注释:隔着溪山两岸,景色十分秀丽,但风雨来临,过桥时却十分危险。不如登上高楼上,暂且停云赋诗吧。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宁静、安详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注释:在茂密的树木中坐着,整天不动,任凭溪水流淌,内心并不感到竞争。谁能懂得山中的隐居生活,万物运动都归于宁静。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逸生活的诗。“茂树坐终日,水流心不竞”,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心境。“谁识山中居,万动归一静。”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整首诗意境清幽,富有哲理意味,耐人寻味
注释: 泉急喧溪碓,山深怯瘦驴。 翟汤如肯隐,来此卜幽居。 译文: 泉水急促喧哗地冲击着溪边的石碓,山势深邃使人感到害怕而不愿骑着瘦弱的驴去探险。 如果翟汤肯隐居于此,就请他来到这幽静的地方。 赏析: 诗是作者在游览某处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句“泉急喧溪碓”,描绘了一幅泉水奔流、水声喧哗的画面,形象生动;次句“山深怯瘦驴”
【注释】 1. 题扇:即咏扇诗。 2. 红紫:指花草的颜色。 3. 委尘土:被风吹落或被人踏碎。 4. 绿窗清昼长:在绿色明亮的窗前度过漫长而安静的白天。 5. 两三竹:几根竹子。 6. 安知:怎能知道呢? 7. 作秋凉:带来了秋天的凉爽。 8. 赏析:这首诗写扇子上的景物,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注释: 倚靠在枕头上,听到春雨滴落的声音,关闭了门,看到外面的绿树成荫。 让人喜爱的歌曲就藏在那把扇子下面,仍然有珍惜春天的心情。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抒发惜春之情的诗。全诗以“题扇”为线索,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个角度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春日图画。 第一句“攲枕闻春雨”,通过描写诗人在枕上听到春雨滴落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第二句“闭门见绿阴”
题扇 荷柄犹擎宿露,荻花已著秋霜。 寄语浣纱游女,莫惊溪上鸳鸯。 注释:荷花的柄还在擎着隔夜的露水,芦苇的花瓣已经沾满了秋天的霜。请告诉那洗衣服的少女,不要让那些在溪里嬉戏的鸳鸯受到惊吓。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季节的景色。首句"荷柄犹擎宿露",以荷叶为喻,形象地描绘出荷叶上的露水尚未干涸的景象。"荻花已著秋霜",则通过荻花被秋霜覆盖,进一步渲染出深秋季节的氛围。二句中,"寄语浣纱游女"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对诗歌内容的把握以及表达技巧的分析判断出诗歌的意境、情感,最后写出自己的看法或感受,最后要注意不要脱离诗作本身而另起议论。 首先注意题中要求的是“逐句释义”“赏析”,所以考生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逐词逐句进行解释
注释: - 玉辇迟:指皇帝的御辇停留缓慢,比喻春天迟迟不至。 - 君恩同载妾深辞:意思是说皇上的恩宠像载着我一样沉重,因此我深深辞谢。 - 娉婷团扇秋风底,犹似增成宠幸时:意思是说在秋风中翩翩起舞的美人,仿佛是增加了宠爱和宠爱的时间。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女子对皇帝深深的感激之情,表达了古代女性对皇帝的敬仰和依赖。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地位和命运的看法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飞燕惊鸿拟未真,飘飘直欲似行云。 - 飞燕惊鸿:这里指代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女西施。传说她有绝世容颜,曾引起无数人的遐想,因此“拟未真”意味着这幅扇画可能尚未完全描绘出西施的美貌,还留有一丝想象空间。 - 飘飘直欲似行云:形容画面上的飞燕或惊鸿,仿佛要随风飘动,轻盈如同天上的行云,给人一种飘逸、自由的感觉。 2. 入舟山色羞眉黛,隔岸榴花避舞裙。 - 山色羞眉黛
乌丝细写蚕头篆,白纻新裁燕尾衫。 诗句翻译:在精致的扇面上,用乌丝线细致地描绘着蚕的形状,用白纻(一种丝绸)裁剪出燕尾形状的衣衫。 注释:蚕头篆:指以蚕的形状作图案;乌丝:黑色丝线;白纻:白色丝织品,即白纻衣。 涧中云影似江帆:形容山涧中的云彩像船帆一样。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呈现在读者面前。首句“乌丝细写蚕头篆”,运用了“蚕头篆”这一古典元素
注释: 金凤洲头倒玉壶,铜塘浦口送飞舻。他时若记分携处,花满春城闻鹧鸪。 赏析: 第一句“金凤洲头倒玉壶”,诗人站在金凤州(今属陕西)的洲头,遥望对岸的铜塘浦口,只见那里有一艘飞驰而来的船只。这里“倒玉壶”是比喻,用倒立的玉壶来比喻飞驶而来的船只。 第二句“铜塘浦口送飞舻”,诗人在洲头目送着那艘飞驰而去的船只,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别离之情。 第三四五两句“他时若记分携处,花满春城闻鹧鸪”
注释:在听雨楼中也有凉意,偶尔停止笔砚和香炉,静坐焚香。你来了就煮一壶嵇山茶,自己洗冰瓯细细品尝。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自题的一幅扇面诗。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夏日午后,他独自坐在听雨楼上,听着窗外的雨声,不时地停下笔来,静静地焚香。突然,他想起了朋友的到来,于是便煮了一壶嵇山茶,邀请朋友一起品尝。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听雨楼中的清凉氛围和煮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题解】 “晴虹”“归桡”指诗人的爱人,“藕花”“红楼影”指诗人自己。 【注释】 晴虹:晴天的彩虹。归桡:归来的船桨。 波光:水波。倒蘸:映入水中。红楼:指女子居住的楼阁,这里泛指美人居处。 【赏析】 此诗是一首闺情词,描写一位少女在雨后归家时的情景。全词写景细腻,用笔含蓄,以景寓情,情韵悠长。 “柳树晴虹隐画桥,藕花微雨过归桡。”首句写景,“柳树”二字为全词定下了抒情基调——柔美而含蓄
【注释】 林间楼阁:指山林间的楼阁。 小涧:山间小溪。 抱琴来此访仙家:抱着琴来到这里,是想寻找一位仙人。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赏山水的愉悦心情。 首句“林间楼阁护烟霞,门外山童扫落花”。在茂密的树林中间,有一座座楼阁,它们仿佛是仙女们居住的地方,被缭绕的烟雾和美丽的霞光所包围。而在门外,一群天真烂漫的山童正在清扫着飘落在花瓣上的落叶。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宁静、美丽的景象
【注释】 扬州:古地名,这里指代作者的故乡。何逊:南朝梁诗人。藻:才能、才学。金塘:水边平地。艳碧蕖(qú):形容荷花颜色鲜艳如碧玉。深院:指深深的庭院里。合:长满。小帘:低垂的窗帘。杀青书:古代用竹片夹住草药,使之干燥,谓之杀青。这里是说在小帘低垂的窗前,有书卷被遮蔽。 赏析: 这是首写景抒怀诗。诗中通过描写秋日庭院里的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仕途坎坷的苦闷之情。
注释: 水环绕着青山,有时又流回原处;有时它又把落花浮送到远方。 东风吹动垂杨,想请游人来把它解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水绕青山为题,描绘了一幅山环水绕的山水画,生动地刻画了垂柳的柔美和春日的生机勃勃。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色彩,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应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然后回归诗歌,从逐句分析诗歌内容,答题时应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进行分析。本题中,“题扇”是第一句,交代了写作背景,“凉风”“影蛾池”“百顷秋波”“素辉”“十二玉阑”“桂花清露”等意象,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第二句中,“玉阑”“倚遍”
【注释】 题扇:题写在扇子上的诗。冰纨:洁白如冰的绢。修竹:修长的竹子。瑟瑟清风:形容风声萧瑟。生夏寒:产生夏天的凉爽感觉。不见:指不看见。总成:全变成。石上青琅玕:指山石上的青色美玉或绿色的玉石。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七绝,通过描写夏日里一幅清凉图画来表达诗人对于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冰纨一尺写修竹,瑟瑟清风生夏寒”。首句描绘了一幅画面:洁白如冰的绢上画着修长的竹子,一阵凉风吹过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满空飞雪堕阑干,长信宫中夜不寒。” - 注释: 形容雪花纷纷从天空中落下,落在栏杆上,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长信宫是汉成帝的寝宫。 - 赏析: 此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结合,描绘了一场盛大的雪景,同时也隐喻了诗人身处寒冷环境中却仍保持着高洁节操的心情。 2. “自是寿阳妆额蚤,错教人拟落梅看。” - 注释: 寿阳是指古代传说中女子蔡琰的故事,她因战乱而容貌受损
诗句解释: 1. “闲向江头倚大兰” - 描述诗人在江边倚靠着巨大的兰花,这象征着他的高洁品格和超然物外的态度。 2. “西风回首雁声寒” - 西风中传来的大雁叫声让人感到寒冷,这里可能寓意着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或是秋天的凄凉之感。 3. “不知浮世奔驰者” - 诗人在感慨自己不知世间那些奔波忙碌的人,可能是在感叹他们的生活状态或价值观。 4. “滚滚红尘没马鞍” -
铁梗棠(一种植物名,即海棠)开嫩叶青,伯劳鸟偷眼观蜻蜓。 生成莫使充馋咽,爱物存心物有灵。 注释:铁梗棠是一种植物,开青色的嫩叶;伯劳鸟偷看蜻蜓;不要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而损害这些生物的生命;爱护万物,心存善意,自然万物都有灵性。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和谐共生。诗人以铁梗棠、伯劳鸟和蜻蜓为对象,细腻入微地刻画出它们的美丽与可爱。同时
【注释】 杖策:拿着手杖。往帝畿:指回到京城。短亭:驿站。杨桃:一种水果,又名阳桃。残雪梅花,形容冬末初春的景色。领:引领,带领。天归:春天来临的意思。 【赏析】 《题扇》是一首七绝小诗。诗人以写景抒情的方式表达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第一句“杖策何年往帝畿”,意思是何时拄着手杖回到了京城。杖策,即手杖,古时步行者常以手杖支撑身体。何年,什么时候的意思。帝畿,即京城。 第二句“短亭依旧绿阴迷”
注释: 东边的小船拍打西边的小船,轻轻的拍击又有什么妨害呢?傍晚时分风起,掀起了惊涛骇浪,小船争相低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水上景象。首句“东艇拍西艇,小拍庸何伤”,形象地展现了小船在水面上相互碰撞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这种自然现象的轻松态度。第二句“夕风起惊涛,艇艇争低昂”则进一步描绘了夕阳下惊涛骇浪的景象,小船在水中争相低昂,形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整首诗语言简练
注释:一个人正扬眉,另一个人头发已经尽秃。日暮时分,船只正归航,江上刮起狂风,拔起了树木。 赏析: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江边送别的场景。诗中通过“一夫眉正扬,一夫发尽秃”的对比,生动地表达了离别时的不同心情。同时,“日暮船正归,前江风拔木”两句则描绘了江边送别的紧张气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表达力
【题解】 此诗写诗人在江亭观赏风景、垂钓的情景。“秋满江亭生紫烟,纶竿稳泛木兰船。”“江亭”即江边小亭,为作者所居。“紫烟”形容江水波光荡漾。“纶竿”指钓竿。“木兰船”指木兰木制成的船。“多情只爱芙蓉水,便得鲈鱼不卖钱。”芙蓉水,以荷花为饰的清流。此句表明诗人喜爱那清澈见底的芙蓉水。 【注释】 题扇(zhì zi):题写在扇上的诗句或词句。 江亭:指临江的亭台。 紫烟:形容江水波光荡漾。 纶竿
解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每一句都描绘了一种景象或体验,整体上展现了诗人在湖光山色中乘船游玩的愉悦心情。下面是逐句的详细解读: 1. 湖水湖山六月清,画船曾向越中行。 - “湖水湖山六月清”:描述了夏天湖水清澈见底、湖光山色格外清新的景象。这里的“六月”指的是夏季,“湖山”即指湖泊和周围的山峦。 - “画船”:指装饰精美的小船,可能载着游人或艺术家。 - “曾向越中行”
【注释】 境幽寡纷虑:心境宁静,没有纷乱的忧虑。境,心境。 坚坐若终身:坚定地坐着就像一辈子一样。 飘飘南山老:在南山上飘然自在,形容逍遥自得、超脱尘世。 日夕能相亲:早晚能够互相亲近。 承明趣:追随天子车驾。承,承受;明,天子的车驾;趣,趋附,追求。 恐非林下人:恐怕不是归隐山林的人。恐,恐怕;林下,指退隐山林。 【赏析】 这是一首题扇诗,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生活,与友人相契为乐的情致
兹楼一何迢,虚庭绝尘鞅。 兹:这;迢:远的样子。兹楼:指代某处楼台,这里指诗人的居所。 虚庭:空旷的庭院。绝尘鞅:超脱世俗的纷扰。鞅:车辕上系马用的绳,引申为纠缠不清的事物。 林高:树林茂密。 春木繁:春天树木茂盛。 涧回:山涧曲折回环。 夏泉响:夏天山涧的水声响亮。 掩卷起遐思,畅吟适清赏。 掩卷:放下书卷。遐思:远大的思考。 畅吟:放声歌唱。 清赏:欣赏美景。 亦有抱琴翁,乘闲共来往。 亦有
注释:在兰皋的断水中倒影出我的身影,孤独的鸿雁还在落日的余晖中依然不动。凄凉的旧曲被人们唱起,惹得少年恼恨不已。 赏析:此诗以“题扇”为题,借写孤鸿和落照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对青春年华的留恋之情。诗人用“孤鸿”和“落照”两个意象,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凄凉的画面。同时,诗人又用“一段风情恼少年”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对青春时光的怀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 适得:偶然得到。天边月半轮:指月亮如钩,挂在天边。故作珍玩:故意把月亮当作珍宝看待。扫尽:扫除。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泛指中原大地。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诗,借咏扇以抒怀古之幽思,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眷念之情。 首联“适得天边月半轮”,起句突兀,意境苍茫,笔力遒劲,开阖顿宕,一气直下。诗人在欣赏了一轮明月后,又把它比作珍贵的玉璧
【注释】 1. 题扇:在纸扇上题诗赋画。 2. 清溪绿涨(zhǎng):溪水上涨,岸边的绿色植物因受水浸而泛绿。 3. 五月荷花似锦红:五月是荷花盛开的时候,荷花像锦绣一样艳丽。 4. 安得:如何能得到。 5. 水亭杨柳畔:水边长满柳树的地方。 6. 疏帘小扇:用竹篾编成的帘子和小巧的扇子。 7. 薰风:温暖的风,常用来比喻清凉宜人、令人心旷神怡的气息。 【译文】 清溪边的绿草随着水流涨高
注释: 1. 青天:指天空,通常用来形容天空非常明亮。月满:月亮很圆。黄金饼:比喻月亮像金子一样珍贵。 2. 碧海:指大海,通常用来形容海水呈现出碧蓝色。风生:风吹起。白雪翎:指白色的羽毛,这里可能是指鸟类的羽毛。 3. 纨扇:古时的一种细薄的丝织品制成的扇子。晚凉清似水:形容晚风凉爽,如同清水一般。 4. 秋声:秋天的声音,这里可能是指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却在两松听
这首诗是一幅画的题词。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一幅画中的景象。 "绕屋黄金杏子肥",描述了画面中的杏子园。黄金般鲜艳的杏子挂满枝头,颜色鲜亮的杏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显得格外诱人。 "仙家鸡犬隔林扉",描绘了画中的仙境。画中的鸡和狗被神秘的力量隔离在树林之外,无法进入。这可能意味着画中的仙境充满了神奇和未知,让人感到神秘莫测。 "潮头推起龙宫月,拾得明珠径寸归",描述了画中的场景。潮水上涨
【注释】 题扇:指题在扇上的诗。 苍苔:绿色的苔藓。 石:山石。 篁(huáng):竹林,翠色浮:翠绿的色彩映在石头上。 南轩:南面的窗户。 潇洒:超脱世俗,不拘礼法。 清秋:秋天。 【赏析】 此诗写诗人雨后登高望远,遥想昔日的闲适情怀。前两句写景,点出季节、地点和环境;后两句抒怀,回忆往事而感慨时光易逝。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幽恬淡,韵味十足
注释: 阴阴古木精灵语,惨惨长风蜃鳄骄。 有客扁舟秋睡起,笑看沧海月明潮。 阴阴:阴暗的样子。古木:指高大的树木。精灵语:像人一样在窃窃私语。惨惨:凄惨悲凉的意思。蜃(shèn)鳄:海市蜃楼的别名,这里比喻海上的狂风巨浪。有客:有人。扁舟:小船。秋睡起:秋天里乘船而睡后醒来。沧海:大海。月明潮:明亮的月光照耀下的大海潮水。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首句写树林中传来了阵阵神秘的低语声
【注释】 绿惨:指春日里树叶凋零、草木变黄。红蔫:指花木枯萎,颜色暗淡。阑:尽。绵蛮:形容小鸟飞得很慢的样子。知机:喻指鸟之聪明,懂得时机。合:适合。高飞:比喻展翅远飞。矰罗:指带绳的网,比喻捕鸟的工具。绊:缠住。翰:鸟的翅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写春天的景色,次句借黄莺的叫声,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最后两句是诗人对黄莺的祝愿,希望它能自由自在地去飞,不要被网罗所伤。全诗语言朴素
【注释】 题扇:指在扇面题诗。赤龙行空鞭不去(鞭,驱赶;不去,不离去)——形容扇上的龙形象生动。玉楼美人汗香注——美人的香气像汗水一样流洒在扇面上。摇摇白羽荡轻罗——扇面上飘动着白色的羽毛,好像轻飘飘的罗衣。手中笑把珊瑚树——手捧扇子,好像在玩弄珊瑚树。树排十二金缕衣——扇面上排列着用黄金丝线织成的衣饰,即十二生肖的图案。月中木犀花乱飞——扇面上飘动的花纹好像是天上的桂花在乱飞。 【赏析】
【注释】 松荫翠绿覆盖着千座山峰,瀑布的水流如同百丈冰凌。六月山人总是穿着短衣,不知人间有酷热。 【赏析】 诗的前两联写景。“松阴翠落千崖雨,瀑布泉流百丈冰”,是描写山中景色的名句。前一句写山中松树郁郁葱葱,遮天蔽日,使山中的雨滴也变得暗淡无光。后一句写山瀑飞泻,从高处直冲下坠,溅起无数水珠,像冰凌一般晶莹剔透。这两句把读者引入了一幅奇丽幽深、清冷幽静的山林图景之中。“翠”字
班姬新制剡溪藤,似玉无瑕雪有棱。 五夜蟾宫开半璧,三冬鲛室剪轻冰。 我于用舍谙时态,人向炎凉有爱憎。 为喜清风故人意,几回题赠愧无能。 注释: 1. 班姬新制剡溪藤:指班昭(班姬)所制的竹扇,因为制作精细而闻名。 2. 似玉无瑕雪有棱:形容竹子的质感如同美玉一样光滑细腻,但又有自然的纹理和棱角。 3. 五夜蟾宫开半璧:比喻月亮高悬夜空,如同半块玉璧在月光下闪耀。 4. 三冬鲛室剪轻冰
注释:风本来是自然界的造化力量,但它从哪里来?原来是从人的手中产生。因此我想到天下事,也需要人力。 赏析: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他认为,风是由人的手创造出来的,而天下事也是由人的努力创造出来的。这体现了他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即人类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创造出美好的世界。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的担忧。他认为,天下事并非完全依赖于自然的造化力量,而是需要人力的参与
题扇 疏疏雨湿湘江云,湘江美人思断魂。 苍梧帝子去不归,锦城公子何时回。 我欲攀天借取清风明月三万斛,扫除闲愁与昆明之劫灰。 刘郎刘郎绝代颇希有,秋菊寒泉酌元酒。 谈中风味心自知,天下炎凉一挥手。 注释: 1. 疏疏雨湿湘江云:雨水稀疏,打湿了湘江上的云彩。 2. 湘江美人思断魂:湘江边的美女因思念而伤心到极点。 3. 苍梧帝子去不归:传说中的帝王之子,已经远去,不再归来。 4.
【注释】1. 暝:天黑。2. 松阴间竹疏:指松树和竹子掩映的山中小路。3. 隔岩啼鸟处,疑是子云居:相传西汉辞赋家扬雄在成都郫县玉局观居住时,常有鸾鹤鸣集其旁。此诗写诗人望见隔岸山上有树林,怀疑是扬雄的住宅,因扬雄曾隐居成都玉局观。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小诗。诗题“题扇”,当是诗人自己写的,因为一般文人作诗多用真迹题画,以显风雅。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在元代,当时作者生活在四川一带。 全诗三句
【注释】 题扇:即《题王宰画扇》。 广陵散:指古代一种名曲。 月白风清:形容月光皎洁,风清气爽的夜晚。 万籁不鸣:指四周万籁俱寂,没有一点声音。 群动息:指一切动物都静止不动。 九霄云外:形容极高处。 舞青鸾:指鸾鸟在空中飞舞。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清风明月之夜,观赏王宰画的一幅水墨山水画,情不自禁地吟咏起来。前两句写画中的景,后两句抒画外的情。首句说,没有人能学得那广陵散的曲子
蹇驴乘兴雪中来,踏遍江村不见梅。 咫尺有无须一到,寒香寥落寺门开。 注释: 蹇驴:瘦弱的驴。乘兴:乘着高兴的心情。雪中:雪中行。踏遍江村:走遍了江边村落。不见梅:没有见到梅花。咫尺:非常近。无须:即“须”字。一到:来到。寥落:冷落凄凉。寺门开:寺庙的门开了。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雪中的蹇驴为题,描写了雪地中的蹇驴,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 首句“蹇驴乘兴雪中来”,描绘了一匹瘦弱的驴
秋风箧笥有炎凉,此道谁知白日光。 这句诗的意思是:秋风起,箱箧中物品有冷热变化,这道理谁能知晓? 俯仰乾坤吾与尔,千年用舍一行藏。 这句诗的意思是:抬头看看天地之间,我和你一样渺小,千年来,人们用与不用,都是一种选择,一种收藏
【注释】 渺渺:无边无际。 洞庭:即洞庭湖(在今湖南省)。 扁舟:小船。 碧琉璃:深绿色,比喻水的颜色。 松陵:地名。 枫落寒塘:指秋天的景色。 酒旗:酒肆的招牌。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首联点出时间、地点及自然景观;颔联写洞庭湖上秋色;颈联写江边酒家;尾联写洞庭湖上秋色。此诗意境开阔,色彩鲜明,笔调清新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赏析】 题扇,是写景抒情的绝句。全诗以“绿”为基调,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水乡春日景象,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情。 首句“绿树阴中款竹扉”,写的是诗人在绿荫掩映的门户里,款待友人。“绿阴”二字点明时间是在初夏,“款门”则写出了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亲切之情。“几家”二字表明了诗人所见之景非一处,而是由近及远、由小到大逐渐展开,给人以层次分明之感。 颔联“几家临水狎渔矶”,继续上联之意
【题解】 此诗为咏物词。“题扇”即咏扇子,因扇面常画花鸟,扇柄常系彩线,故名。 【注释】 吴苑:即苏州的园林,是古代有名的园林,这里泛指江南一带的园林。 嘉丽地:美好的花园。 艳阳时:和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 莺花:莺声和花事。 横塘路:横亘在江边的小土堤。 载酒:拿着酒杯。 【译文】 吴苑总归是美丽的园林,春风更是和煦温暖,正是春光烂漫的时候。 莺啼花开,十里长堤,横塘路上景色宜人
诗句原文:步从洛水凌波夜,偶向巫山行雨时。 赵氏入宫争见𡜱,乔家倾国两相宜。 译文: 在洛河之畔夜晚行走,偶尔来到巫山观赏雨景。 赵氏女子入宫竞相展示美丽,而乔家的佳人更是倾国倾城。 赏析: 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人间绝色的赞美。诗中“步从洛水凌波夜”与“偶向巫山行雨时”,分别描绘了洛水之夜的美丽和巫山之行的雨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注释】 题扇:写在扇上的诗句。 幽思:深长的思绪。 一棹归闲:指乘船归来,悠闲自得。 沙上眠鸥:沙滩上睡着的海鸥。 飞去:离去。 海翁:这里泛指诗人的朋友。 【赏析】 此诗为作者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春作于杭州西湖孤山之西的小舟中。 “风尘满目动幽思”,首联起势突兀。诗人登舟之后,顿觉眼前景象与往日迥异。“风尘”二字既指战乱带来的灾难,也暗含诗人自己仕途坎坷的身世
【解析】 本诗首联写“云山拥前溪,竹树傍厓石”,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风景画,表现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颔联写“晴风驾扁舟,兴到任所适”,写出了诗人乘着轻舟在溪边游览的情景,表现了自己逍遥自在的心境;颈联写“水色与天光,上下涵一碧”,写出了作者站在岸边观赏溪水的景色,表达了诗人陶醉于大自然之中的情感;尾联写“习静久忘机,鱼鸟亦驯格”,抒发了诗人与自然界万物浑然一体、无分彼此的感情。 【答案】
注释如下: - 落日照前溪:夕阳的余晖照耀着前方的溪流。 - 倒影映红树:溪水中的倒影映射出了红色的树木。 - 幽人不出山:隐士不下山来,过着隐居的生活。 - 白云自来去:白云自由自在地飘来荡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通过“落日照前溪”、“倒影映红树”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山水之间
注释: 浪花拍击着天空,小船在水面上漂荡;停下船桨暂且停泊。 我嘱咐后人,前方的路会更为艰难险阻。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抒发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和忧患意识。诗人以“题扇”为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后来人的告诫。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
题扇 雨过青山翠欲流,夕阳明处断虹收。 扁舟自为寻诗去,不在求鱼下钓钩。 注释:雨后青山绿得发亮,仿佛要流溢出水来,太阳快要落山时,彩虹也渐渐消失。独自驾着小船去寻找诗歌,而不是去钓鱼捉鱼。 赏析:此诗是一首描写景色和心情的小诗。首句“雨过青山翠欲流”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雨过之后,青山更加翠绿,仿佛要流溢出水来。第二句“夕阳明处断虹收”则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彩虹消失的美丽画面
注释: 竹径清阴合,行行路欲迷。:竹林小路上清凉的树荫合拢,走起来让人分不清方向。 仙家何处是,只在石桥西:仙境到底在哪里呢?只有石桥西边才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寻访仙境的小诗。首句写诗人漫步在竹林小道中,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宁静和清新,仿佛走进了一个与世无争的仙境。第二句则是诗人在寻找仙境时所遇到的困惑,他越走越远,却始终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已经到达了目的地。第三句则直接点明了答案
【注释】 题扇:题上诗的画扇。 春山寂寂:指春天的山林静寂,无声无息。 水徐回:指溪水的流动缓慢。 曳杖:拄着拐杖。 寻红处:寻找桃花盛开的地方。 石桥:用石块垒砌而成的小桥,这里特指一座桥。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言志的小令,以“题扇”为题,寓意深远。全诗以景衬情,情景相融,借景抒怀,托物寄志。 首句“春山寂寂水徐回”,写诗人来到这幽静的山林中,只见溪水缓缓地流淌着。春日里
【题解】 此诗作于诗人任夔州司户参军、兼管内水陆发运等事时期。诗人在江边乘船垂钓,以“题扇”自咏其志趣。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薄与超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 【注释】 ①三尺:指三尺长的丝绳。 ②一叶舠(yú):指小船。 ③钓璜:《汉书·贾谊传》载:“天子召谊,赐之食……曰:‘子年少,通达时变,好学,材任君国,可以补吏。’乃除为长沙王太傅。”《史记·留侯世家》:“汉五年,已拔三秦矣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风格的把握及技巧鉴赏。 “归鸿”“孤磬”点明题旨。“遥带夕阳飞,孤磬千峰野色微”句写景。诗人由近而远,先写归鸿的飞行,再写千峰上的磬声。归鸿,指雁群。夕阳,指日落时分。“遥带”,是远远带着的意思。“孤磬千峰野色微”,意思是说,远处有只空灵的磬声伴随着归鸿在千峰上回旋。这两句诗以寥廓的意境,烘托出了诗人孤独的心情和凄凉的环境。 “闲对白云成坐久
【注释】 茅屋:指草堂。柴门:柴草编的门,用以防风保暖。 主人:主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不出:不出,即不出仕。 杖屦(jù):拄着拐杖,穿着草鞋。 常闲:常常闲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诗人的闲适生活,表现了一种淡泊明志,清静自适的生活情趣。 前两句诗写景,“茅屋藏深树”写草堂隐藏在茂密的树林里。“柴门对远山”写草堂的柴门面对着远处的山。后两句诗抒情,“主人多不出”写这位隐士很少出家门
【题解】此诗为诗人晚年隐居时所写。诗中“题扇”、“春葱”等语皆暗指其隐处,而末二句则明言。 【注释】1、花雾:花气如雾,迷蒙不清。冥冥:迷蒙貌。2、玉参差:形容春日的花草繁密茂密。3、东溟:东海。4、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写远思,点出题意,用“花雾”二字烘托气氛;次句写所见景色,写春天花草繁茂,生机盎然。三句写景,写春天月色明亮。后两句写自己赏月的情景,写自己赏月直到月亮升到东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