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篇

秋天瑟瑟夜漫漫,夜白风清玉露漙。
燕山游子衣裳薄,秦地佳人闺阁寒。
欲向楼中萦楚练,还来机上裂齐纨。
揽红袖兮愁徙倚,盼青砧兮怅盘桓。
盘桓徙倚夜已久,萤火双飞入帘牖。
西北风来吹细腰,东南月上浮纤手。
此时秋月可怜明,此时秋风别有情。
君看月下参差影,为听莎间断续声。
绛河转兮青云晓,飞鸟鸣兮行人少。
攒眉缉缕思纷纷,对影穿针魂悄悄。
闻道还家未有期,谁怜登陇不胜悲。
梦见形容亦旧日,为许裁缝改昔时。
缄书远寄交河曲,须及明年春草绿。
莫言衣上有斑斑,只为思君泪相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捣衣篇》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以其深情的笔触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描绘了闺中少妇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1. 诗歌原文
  • 开头二句:“闺里佳人年十馀,嚬蛾对影恨离居。”这句描绘了一位年约十馀岁的美丽女子,面对镜中的自己时,眉头紧蹙,眼神充满哀愁,心中充满了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
  • “忽逢”四句:“忽逢江上浣纱女,手携双缕欲相语。”这句展现了女子偶遇江边洗衣的女子,两人因共话而产生了微妙的情感交流,但这种情感并未持续多久,随即被现实所打破。
  • “万里”以下二十句:“万里扶桑石楠枝,相思一夜犹未已。”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女子对远方丈夫的深深思念,她想象着丈夫在遥远的万里之遥的国家,孤独地度过每一个寂寞的夜晚,而她只能在梦中相见。
  1. 诗歌主题
  • 思妇情深:《捣衣篇》以闺中少妇的口吻,抒发了自己深深的思夫之情,这种感情既真挚热烈,又蕴含着厌战的情绪,反映了古代女性在战争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 艺术成就:李白作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捣衣篇》在表现手法上独具匠心,情景交融,语言优美,情感细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古代思妇形象,展现了古典文学的魅力。
  1. 诗歌背景
  • 创作历史背景:此诗创作于唐朝盛世之后,经历了多次战争和社会变动,诗人通过这首乐府诗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
  • 文学地位及影响:尽管《捣衣篇》篇幅不长,但其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李白的艺术才能,还为后世文人提供了表达类似情感的范例,影响了无数诗歌的创作。

《捣衣篇》不仅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刻画了一个闺中少妇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体现了古代女性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状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社会风貌以及当时文人的情感世界,从而更加深入地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