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却元宵了,何处拥笙箫。喧传南州老子,花甲庆生朝。留取碧莲香露,为此玉壶春酒,风味胜葡萄。昨夜少微外,南极一星高。
洒清谭,挥雪麈,尽风骚。金钗玉笋,笑供麟脯献蟠桃。得隽侯封千户,快意腰缠十万,此事付鸿毛。且挹阆风客,笙鹤伴游遨。

【注释】

1.南州:即南京,古称金陵。2.碧莲:指莲花,佛教中常用以象征纯洁和超然。3.玉壶春酒:指用美酒调制的春酒。4.少微外:指银河之外。5.南极:指南极星。6.洒清谭:指畅所欲言。7.挥雪麈(zhì):指使用麈尾拂尘。8.麟脯:指麒麟肉。9.得隽:指考取功名。10.阆风:神话中的仙山。11.笙鹤:泛指仙鹤。12.挹(yì) :舀;饮。13.阆风客:指神仙。14.“笙鹤伴游遨”句:意谓神仙与神鸟相伴,在天上自由自在地游玩、翱翔。

【译文】

元宵佳节过去了,何处还吹奏着笙箫乐曲。南州老子庆祝六十大寿,花甲之年生辰喜乐。留下荷花般的香气,调制玉壶春酒吧,其风味胜过葡萄佳酿。昨夜银河之外,一弯孤星高悬。

畅谈国事,挥舞麈尾,风流潇洒。金钗玉笋般美人笑,捧出麒麟肉献上蟠桃。取得功名后,封为千户侯,心满意足。这些事都如浮云一样微不足道。暂且像神仙一样饮酒作乐,与仙鹤相伴在天空中翱翔。

【赏析】

《水调歌头·庆寿》是苏轼为一位老友祝寿而写的一首词。全词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开阔,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活情趣,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精神,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友谊。

这首词是作者为好友黄庭坚(号山谷道人)庆贺六十大寿而作。黄庭坚生于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至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才五十岁,所以苏轼说他“花甲之年”。词的上阕先点明时间,次写筵席盛况,再叙宴会内容,最后以“此事付鸿毛”点明庆寿之意。下阕先写宴后闲情逸致,再写仙境游赏,最后归结于“且挹阆风客”四字,表明词人要与神仙为伍的愿望。

全词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上阕起笔就点明时间、地点、主宾、场面及宴会的热闹场面,使读者对宴会的情景有一个大致了解。“留取”两句是说,为了庆贺老友六十大寿,特地留下莲花般的清香,调制美酒,其味胜于葡萄的美酒。接着写老友生日时的情景,“少微外”,“南极”,都是天文学上的名词,“少微”是北斗星之一,“南极”是天枢星,这里用来比喻老友的崇高地位。“昨夜”两句则是说,老友在宴会上畅谈国计家事,挥笔写下了优美的诗篇,并把诗献给宾客们品尝。“得隽”两句则是说,老友取得了科举的成功,被提升为千户侯的官职,他十分得意,心情舒畅愉快。这几句是对宴会场面的描写,也是对老友庆寿的具体说明。

下阕则转向词人的心境,从宴席转到仙境,再回到人间。“洒清谭”三句是说,词人在宴会上畅谈国家大事,挥笔写下了优美的诗篇。“挥雪麈”三句是说,词人挥动拂尘,尽情吟咏。“得隽”两句是说,老友取得科举的成功之后,被封为千户侯,他十分欣喜,心情也格外舒畅。“此事”两句是说,这些事就像轻于鸿毛一样微不足道。这几句是从词人自己的角度来写庆寿之事。

“且挹阆风客”三句是说,词人要像神仙那样饮酒作乐,与仙鹤一起在天上自由自在地游玩、翱翔。这几句是从词人自己的角度来写庆寿之事;同时也是词人向友人表明了自己要同神仙为伍的意愿。

全词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上阕起笔就点明时间、地点、主宾、场面及宴会的热闹场面,使读者对宴会的情景有一个大致了解。

“留取”两句是说,为了庆贺老友六十大寿,特地留下莲花般的清香,调制美酒,其味胜于葡萄的美酒。接着写老友生日时的情景,“少微外”,“南极”,都是天文学上的名词,“少微”是北斗星之一,“南极”是天枢星,这里用来比喻老友的崇高地位。“昨夜”两句则是说,老友在宴会上畅谈国计家事,挥笔写下了优美的诗篇,并把诗献给宾客们品尝。“得隽”两句则是说,老友取得了科举的成功,被提升为千户侯的官职,他十分得意,心情舒畅愉快。这几句是对宴会场面的描写,也是对老友庆寿的具体说明。

下阕则转向词人的心境,从宴席转到仙境,再回到人间。“洒清谭”三句是说,词人在宴会上畅谈国家大事,挥笔写下了优美的诗篇。“挥雪麈”三句是说,词人挥动拂尘,尽情吟咏。“得隽”两句是说,老友取得科举的成功之后,被封为千户侯,他十分欣喜,心情也格外舒畅。“此事”两句是说,这些事就像轻于鸿毛一样微不足道。这几句是从词人自己的角度来写庆寿之事。

“且挹阆风客”三句是说,词人要像神仙那样饮酒作乐,与仙鹤一起在天上自由自在地游玩、翱翔。这几句是从词人自己的角度来写庆寿之事;同时也是词人向友人表明了自己要同神仙为伍的意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