踪迹半烟霞。
路远溪斜。
光风生草生芽。
古洞云深无觅处,鸾鹤人家。
屏竹艺青笆。
石偃床砂。
蜂游兰气散晴衙。
一夜湍声春雨足,纯是桃花。

【注释】

山中寻沈道士(壬午):山中寻找隐居的道士。壬午:宋孝宗淳熙九年,公元1182年。沈道士:即沈遘,字子高,号东堂老人,浙江仁和人。绍兴进士,历官秘书郎、监察御史兼侍讲,为孝宗赏识。淳熙八年(公元1175年)除秘书丞兼权直学士院,因直言劝谏遭贬谪。

踪:足迹。烟霞:雾气与云彩,形容山野之景。

路远溪斜:路途遥远,山路弯曲。

光风生草生芽:微风吹来,草木生长。

古洞云深无觅处:古代的洞穴很深,难以寻找到。

屏竹艺青笆:屏风竹子制作的篱笆,艺:雕刻。

石偃床砂:石制躺卧的床,砂石铺地。

蜂游兰气散晴衙:蜜蜂在兰花间飞翔散发香气。

湍声春雨足,纯是桃花:湍流的水声伴随着春天细雨落下,满地都是桃花瓣。

【赏析】

“山中寻沈道士”一句交代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即寻找隐居的道士沈遘。

“踪迹半烟霞”写山中景色,烟霞缭绕。“半”,一作“漫”。

“路远溪斜”两句写诗人的行走路线及沿途风景——山路崎岖,溪水曲折,自然风光旖旎,但诗人对此却浑然不觉。他的注意力完全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轻风拂过,草木萌发,鸟语花香,一片生机勃勃。“生芽”指草木萌芽。此句写自然界的生命循环,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

“古洞云深无觅处,鸾鹤人家”两句写诗人在山中探寻道士的踪迹,却始终未能找到。这里的“鸾鹤人家”,既可能是实指某处隐者居所,也可能是比喻,意谓有道之士隐于山林。这两句以问答形式写出了诗人对沈遇之寻觅的焦急心情。

“屏竹艺青笆”三句写山中环境。屏风竹子做成的篱笆,石质躺卧的床,砂石铺地,这些简陋而清幽的生活设施,更衬托出山中人生活的简朴与恬静。

“蜂游兰气散晴衙”写山中生活情趣。蜜蜂在兰花丛中穿梭飞舞,散发出阵阵香气,使整个山谷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衙”,同“衙”,这里指山中小道。

“一夜湍声春雨足,纯是桃花”两句写春雨过后,山谷中到处开满了桃花,水流湍急的声音与春雨交相辉映。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游览山中寻访沈道士的情景:一路上烟霭缭绕,山路曲折;春风拂面,绿草茵茵;山泉潺潺,花气袭人;偶遇古洞,终难觅得。然而,正是这种不期而遇,才让作者更加珍惜这次难得的游赏经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