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瑶台、绣襦甲帐,阿侬十载曾住。檀槽一曲当筵醉,别遇散花天女。情淡泞。偏絮絮星星、向我深深诉。莲心太苦。怕如水年华,傲人心性,无地可安附。
聪明错,解虑落花风雨。酒阑别样酸楚。广平那是心如铁,也拟梅花一赋。还自语。看禅榻茶烟,未称迎桃渡。离愁万缕。正清晓江潭,淡云笼月,黯黯碧空去。

【注释】

摸鱼儿:词牌名。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十一句五仄韵,下片九句六仄韵。又名“摸白子”、“太白弄”。多写离别之情。

瑶台:指仙境。

绣襦甲帐:绣着花纹的内衣帐。这里指神仙所住之处。

檀槽:用檀木制成的乐器。

散花天女:佛教传说中散花以供佛前菩萨及诸鬼神的仙女。

星:点。

莲心:莲子中心青绿色的胚芽。

广平:即王徽之,晋代名士。

自语:喃喃地低语。

禅榻:僧人打坐用的石凳。茶烟:指僧人在打坐时烧的香。

迎桃渡:地名,位于安徽宣城。

清晓:早晨。

万缕:千万缕。

黯黯碧空去:天空渐渐变得昏暗。

【赏析】

此为咏怀之作。词人怀念自己曾住过的“阿侬十载”的仙家生活。他回忆在仙家的生活:每当酒阑曲罢,就向天上的散花天女诉说自己内心的种种苦闷,但天女也无可奈何。后来天女终于明白他的心性,便赠给他一块梅花石头来镇服自己的心魔,并说以后再也不向他诉苦了。词的下半阕又回到现实世界,作者想起自己在人间的日子,感到一切都那么美好。但美好的时光是短暂的。如今自己即将与人间告别,不禁感慨万分,于是写了这首词。

“记瑶台、绣襦甲帐,阿侬十载曾住。”开头两句追忆过去神仙般的生活。“阿侬”即我,“十载”指十年。“绣襦甲帐”,形容神仙居处之华丽。“阿侬”,古时对奴仆或女子的谦称。“曾住”,曾经居住过的意思,此处指居住的时间。

“檀槽一曲当筵醉,别遇散花天女。”上片后三句写神仙生活的惬意和欢乐。“檀槽”,即檀木制的拍板,击鼓时用来调节节奏。“当筵”指在宴会上。“散花天女”是佛教中的仙女,她常在佛祖讲经说法时散花于众弟子头上表示敬仰,同时也给听众带来欢喜。

“情淡泞,偏絮絮星星、向我深深诉。”这几句写神仙对自己倾诉衷肠的情景。“情淡泞”,意指神仙对自己的感情已淡化。“絮絮星星,向我深深诉”是说她在天上向自己诉说心中的忧愁。“絮絮星星”,像星星一样点点滴滴地诉说。“深深”是深深地,这里指心事重重的样子。这几句写出了神仙对自己的眷恋之情。

“莲心太苦。怕如水年华,傲人心性,无地可安附。”这几句写神仙对自己有怨言的原因。“莲心”,莲子中心的胚芽,泛指心。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象征纯洁高雅,而莲心却苦得让人无法忍受。这几句写出了神仙对自己不能理解、不能接受自己的缺点而产生怨言的原因。“傲人心性”是说神仙认为你为人傲慢、不近人情,所以神仙才对你有所不满。而“无地可安附”,则是神仙对你失望、愤怒的表现。

“聪明错,解虑落花风雨。”这两句写神仙对自己误解和不理解的情况。“聪明”指神仙的头脑聪明;“解虑”指神仙能解除别人的忧患;“落花风雨”指飘落的花瓣和纷飞的风雨,比喻人生无常、变幻莫测。这两句说明神仙对自己有误解。

“酒阑别样酸楚。”结尾两句写神仙对自己误会后的酸楚心情。“酒阑”,指酒喝到一半时分时停歇。

“广平那是心如铁,也拟梅花一赋。”结尾两句写神仙对自己态度的转变,即从误解到理解的过程。“广平”指王徽之,晋代名士。这两句说神仙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心意,并为自己写下了《梅花赋》。

看禅榻茶烟,未称迎桃渡。”结尾两句写神仙对自己的态度转变之后的情景。“还自语”,自言自语;“禅榻”指和尚打坐用的石凳;“茶烟”,指僧人在打坐时烧的香;“迎桃渡”,地名,位于安徽宣城。这两句描写神仙对自己的态度有了转变,开始真正理解自己,并与自己一起欣赏僧人们的打坐之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