颓柳窥池,残阳据阁,娇春不放闲花。访石搜松,难消美酒生涯。虚廊久静轻泥落,记旧时、燕子人家。遣无聊,堪话兴衰,犹数栖鸦。
当年珠履嬉游地,指青奴传烛,绿婢煎茶。璧月琼尊,清商怨起琵琶。东风日暮馀啼鸟,且问谁、金谷繁华。更何心,独客凭栏,愁满城笳。
《高阳台·过达官故居感赋》赏析
《高阳台·过达官故居感赋》是清末诗人王易的一首词,通过对故居的描写和对往昔繁华的回忆,展现了一段历史的沧桑与变迁。诗中“颓柳窥池,残阳据阁,娇春不放闲花”描绘了昔日庭院中的景象,柳树依傍着池塘生长,夕阳斜照在阁楼上,春意盎然却无人欣赏。这几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孤寂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曾经繁华一时的达官旧居之中。
王易通过“访石搜松,难消美酒生涯”表达了他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无奈。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与悲凉,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变迁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影响。
“虚廊久静轻泥落,记旧时、燕子人家”进一步揭示了王易对往昔记忆的珍惜。在寂静的走廊中,轻轻落下的泥点记录了过往的时光,那些曾经热闹的燕子人家如今已不复存在,只剩下空荡荡的回响。这种怀旧的情感使得整首词更加深情而富有哲理。
“遣无聊,堪话兴衰,犹数栖鸦”则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兴衰无常的感慨。王易以栖鸦的数量来象征生命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表达了一种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当年珠履嬉游地,指青奴传烛,绿婢煎茶”则是对故居主人辉煌过去的追忆。这些细节不仅展示了主人的身份地位,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氛围。
王易的《高阳台·过达官故居感赋》通过对故居的描述,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也是对那个时代的反思,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