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转炉灰,此中多少凄凉事。蜡盘红起。又滴黄昏泪。
漏断杯空,那得相怜计。君知未。换红移翠。犹是东风地。

点绛唇 宛转炉灰,此中多少凄凉事。蜡盘红起。又滴黄昏泪。

漏断杯空,那得相怜计。君知未。换红移翠。犹是东风地。

【注释】:

宛转——形容炉灰的灰烬像风一样翻卷。

蜡盘红起——指蜡烛燃烧,烛泪滴在盘中凝结成红色。

漏断——漏壶(古代计时器)里的水用完了。

“换红移翠”——指花木被春风吹开,红花与绿叶互相交换位置。

【赏析】:

词的上片写室内的景况,烘托主人公的凄怆心情。“宛转炉灰”,即炉中的灰烬在转动,说明室内无人,而“凄凉事”三字,则将室内气氛渲染得更加凄清。这凄凉之情是由何而起的呢?下一句就作了解答:“蜡盘红起”,原来又是蜡烛燃烧起来,烛泪滴在盘里,结成了红色的斑点。这一细节描写既衬托了室内的昏暗,更烘托了人物的愁思。“又滴黄昏泪”句承上而来,说烛泪滴在盘中,又滴到地上,流成了一行行小溪似的痕迹,仿佛是人在流泪。“滴”和“泪”本是同一概念,但在这里却分而言之,一以见其多,一以见其深,表现了主人公的愁思之深。这两句从侧面烘托出屋内主人的孤独、寂寞、凄凉的心情。

词的下片写室外的环境,进一步衬托屋内人的愁情。“漏断”三字,写出时间的推移,暗示出时已不早,而主人公仍孤寂无眠。“那得相怜计”,这是说,谁又能来安慰我呢?作者通过反诘,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慰藉的迫切心情。“君知未”,即“你知否”,言外之意是说:你能了解我的苦衷吗?“换红移翠”,即指花木被春风拂动,红花和绿叶互相交换位置。“犹”字用得好,它不仅表示了花木的动静对比,而且表现了人对花木的感情。因为人不能像花木那样随春光的转移而移动,所以尽管“换红移翠”,但仍然要留在原处,这就更加衬托出主人公的孤单处境。最后“犹是东风地”,这句是说:尽管如此,我还是像春天一样,依然生长在那里,没有改变。“东风地”既是地点,也是时间的标志,既表明了季节还是春天,也暗示了时光仍在流逝。这样写,不仅使全篇笼罩在一个永恒的氛围之中,而且使人感到,不管外界如何变化,这里始终没有变化,主人公的心地依然是如春天一样美好,如东风一样温暖。

这首词写室内室外环境的对比,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都表现得非常深刻细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