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香梦醒,涉江人、不是年时吟侣。娖队鸳鸯偷眼下,狼藉花无重数。锦溆风多,珠房凉重,那更连天雨。江南多恨,老仙休唱愁句。
薄暮。隔岸争翻,田田新曲,断送箫声去。一镜闹红谁管得,凄入笛船烟浦。罗扇单寒,朱阑憔悴,莫办移家住。残蝉无赖,日斜嘶断归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的赏析和理解能力。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中描述的重要内容筛选出来,然后结合重点词句加以阐释。答题时言之有理即可。本诗是南宋诗人张炎所作的《念奴娇·同理臣、半塘观荷苇湾》,这首词写词人在荷花盛开的季节来到半塘观赏荷苇美景,并以此寄怀故国。
第一联:“采香梦醒,涉江人、不是年时吟侣。”上句“采香”指采花酿香。“梦醒”指醒来。“涉江”代指南渡江南。“吟侣”指志同道合的朋友。“年时”即去年此时。这里的意思是:我醒来后,发现昨夜的梦境已经消逝,而昨天还在南渡的人,也不再是当年与我一起吟咏的朋友了。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在梦中重温往昔情景,但醒来后却发觉一切已非昨日,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及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
第二联:“娖队鸳鸯偷眼下,狼藉花无重数。”上句“娖队鸳鸯”指成双成对的鸳鸯鸟。“偷眼下”即悄悄地落在眼边。“狼藉”形容花朵凋谢残败。“重数”即多次计算。这两句的意思是:成双结对的鸳鸯鸟偷偷地落在眼边,花朵凋零落尽,无法再仔细地数过一遍了。这两句描写了荷花凋谢的景象,暗含着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伤。
第三联:“锦溆风多,珠房凉重,那更连天雨。”上句“锦溆”指长满花草的美丽河洲。“风多”即风吹得厉害。这句意思是:锦溆上的花儿被风吹得摇曳生姿,河洲上的花儿也显得凉爽宜人,然而又下起了连绵不断的大雨。“那”表示转折关系。“更”表示递进关系。这两句描绘了荷花在狂风暴雨中的顽强生存,暗含着作者对生命顽强不屈的赞美之情。
第四联:“江南多恨,老仙休唱愁句。”上句“江南”指南宋。“多恨”指心中充满了怨恨。“老仙”指仙人。“休”表示劝阻之意。“唱愁句”指吟咏愁苦之语。这两句意思是:江南地区充满怨恨,那些仙人就别再吟诵愁苦之语了(因为这里是作者的伤心之地)。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深思念与眷恋之情。
第五联:“薄暮。隔岸争翻,田田新曲,断送箫声去。”“薄暮”指傍晚时分。“隔岸”指远处。“争翻”即纷纷展开。“田田”形容荷叶茂盛的样子。“新曲”指刚吹奏出来的曲子。这句意思是:傍晚时分,湖边的荷叶争相展开,一片片荷花像新乐曲一样欢快地翩翩起舞,仿佛要把悠扬的乐声都给吹散了似的。“断送”即消散。这两句描写了一幕夕阳西下时荷花竞相盛开、翩翩起舞的生动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之情。
第六联:“一镜闹红谁管得,凄入笛船烟浦。”上句“一镜”指一片荷花。“闹红”指荷花盛开时的颜色鲜艳如火。“谁管得”即谁能管得住呢?“凄入”指凄惨入心。“烟浦”指烟波浩渺的湖泊或水乡。这两句意思是:一片灿烂的荷花在水面上盛开,谁能管得住呢!凄凉的心情随着笛声飘到了烟波浩渺的湖上,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伤感。这两句以景写情,抒发了作者对故土的怀念及内心的忧伤之情。
【答案】
示例:此词上片抒写游子思归的情怀。开篇即点出词人梦醒之后所处之地,“涉江人”“不是年时吟侣”,可见其游子身份;“娖队鸳鸯偷眼下,狼藉花无重数”,既写眼前景象,又暗寓内心感受;“锦溆风多,珠房凉重,那更连天雨”,则以景物烘托心境,进一步渲染出作者的哀婉悲凉。下片则写游子的离愁别恨。“江南多恨,老仙休唱愁句。”直抒胸臆,道出了词人心中的隐痛。“薄暮”以下几句,通过描绘荷花开放、飘落的情景,表现了词人触景生情的内心感受;“一镜闹红谁管得,凄入笛船烟浦”,以景结情,使全词情感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