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催晴,残阳还在,柳阴深处。红衰绿减,争倩春幡遮护。流莺低诉韶华换,问此日、东风谁主。纵江南芳草,还生那省,踏青情绪。
吹远。愁何许。奈不见春归,怎教春住。春词谁读。新声空忆金缕。断肠烟景分明在,更梦落、梨花一树。自冷淡,向银篝,怯伴帘栊薄暮。
【注释】
月下笛 · 送春柬秋玉:词牌名,“月下笛”为双调小令。“送春柬”是题目名。“柬”是书信的意思。“秋玉”是作者的自称。
细雨催晴,残阳还在,柳阴深处。红衰绿减,争倩春幡遮护。流莺低诉韶华换,问此日、东风谁主。纵江南芳草,还生那省,踏青情绪。
吹远。愁何许,奈不见春归,怎教春住。春词谁读。新声空忆金缕。断肠烟景分明在,更梦落、梨花一树。自冷淡,向银篝,怯伴帘栊薄暮。
【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伤春之词。上片写春天即将过去,而春色未尽,令人怅然。下片写自己因不能与春天同去,所以感到忧愁。
起首两句写春光已逝,但柳荫深处依然有春。这两句中,以“残阳”点明时序已是傍晚时分;用“柳阴深处”说明尽管春天已经过去,但它却依然存在。“红衰绿减”,指花木凋零,暗示春天的结束。“争倩春幡遮护”,则表现了对春天依依不舍的情怀。
“流莺低诉韶华换”,写流莺也似乎在感叹时光的流逝。“问此日、东风谁主”,则由流莺的感叹进一步引出人世沧桑之感。“纵江南芳草,还生那省,踏青情绪”,意思是说即使江南的春草再生长起来,又哪能消除我心中的离情别绪呢?
“吹远”两句写春天虽然过去了,但是词人的心绪并未随之而去。他仍然思念着春天,然而又不能留住春天,因此感到十分惆怅。“奈不见春归”是说既看不见春天归来的情景,“怎教春住”则是说怎么能让春天长久地留下。“春词谁读”一句,是说春天的诗篇谁来吟诵呢?“新声空忆金缕”,这句的意思是说只有美好的歌声才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回忆。
“断肠”两句写词人因不能和春天一起消逝而感到悲伤。“烟景分明在”是说眼前的景色如此清晰,仿佛可以看见它。“更梦落、梨花一树”,则表明词人在梦中也常常梦见梨花盛开的景象。“自冷淡”,是说自从离别以后就变得冷淡了,“向银篝”,即对着银灯,这里形容其孤寂凄清的心情。“怯伴”,是害怕陪伴,即害怕面对这种孤寂凄凉的环境。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以及对离别的哀伤之情。全词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感人,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