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窗谁与吟秋籁,沉沉画帘风细。浅梦初回,浓寒搁后,早酿闲中诗意。支颐屏际。记薄暝花阴,银笙消醉。手检龙团,竹炉黄叶旧风味。
频年缁尘燕市。负松扉泉岭,星情霞思。眼候鱼过,声停蚓泣,斜逗丝丝云气。瓶枝静对。更酒渴诗狂,山童贪睡。檐月窥人,余寒倾叶吹。

【注释】

齐天乐·茶声:词牌名。

秋籁(lài):秋天的风声。

支颐屏际:靠在屏风上,手托腮。

缁尘:佛教用语,指世俗之事。

星情霞思:指天上星辰和云霞变幻的景象。

鱼过:指鱼儿跃出水面,这里指春水初生,江草才绿。

蚓泣:蚯蚓在泥土中哭泣。

瓶枝:瓶梅。

山童:山野之人。

余寒倾叶吹:指冬天的早晨,霜雪还未消融,就已有人起床了。

【赏析】

《齐天乐·茶声》是宋代文学家吴文英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作者对茶的爱好,下片写他因茶而引发的感慨。全词清丽脱俗,含蓄隽永。

“隔窗谁与吟秋籁,沉沉画帘风细。”起首两句,词人以设问的形式,引出下文。秋日,人们往往喜欢听风吹过树叶发出的沙沙的声音,所以诗人说:“谁与吟秋籁?”这秋风细细地吹进房间来,帘子被吹得低低地垂下来了,帘缝里的秋意更加明显。“浅浅”二字形容秋夜之长,“沉沉”二字则写出了窗外的夜色之浓。“浅梦初回,浓寒搁后,早酿闲中诗意”一句,写秋夜的景色,更烘托出了词人的心情。

“支颐屏际。记薄暝花阴,银笙消醉”。这两句词,词人所描绘的,是他欣赏完茶艺之后,倚靠屏风休息的情形。他想起刚才自己欣赏茶艺时的情景,觉得那美妙的茶艺就像是一支美妙的乐曲,让人沉醉其中。而那美丽的茶艺表演者,更是如同那优雅的舞女一般,令人陶醉。“支颐屏际”,即靠在屏风旁歇息。“银笙”指茶炉,“消醉”即消除酒意,使心情愉悦。

“手检龙团,竹炉黄叶旧风味”两句,写词人欣赏完茶艺后的动作。“龙团”即饼茶,是一种茶的名称。“黄叶”则是表示茶的品质好、味道醇厚。“手检”就是亲手去摸一摸、看一看茶饼的形状和颜色。“竹炉”指的是用竹子制成的茶具,用来烧火的,其特点是清香四溢。“旧风味”则是指这种茶叶的口感、香气等品质。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对于茶的热爱和追求,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频年缁尘燕市。负松扉泉岭,星情霞思。”这三句词,词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在燕京生活的日子。“频年”即多年的时间,“缁尘”指僧人的袈裟上的尘埃,比喻世俗的生活。“负松扉泉岭”即背靠着松树林、泉水边的山岭,这里的松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泉水则代表着清新自然的气息。“星情霞思”即天上的星辰和云霞变幻的景象,它们都代表着一种美好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这几句词反映了词人对于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眼候鱼过,声停蚓泣”,这两句词,词人描述了他在观赏茶艺表演时所观察到的景象。“眼候”即观察,“鱼过”指的是鱼在水中游动的样子,“蚓泣”则是蚯蚓在土壤里爬行时发出的声音。这两句词表达了词人的观察力强、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敬畏之情。

“瓶枝静对。更酒渴诗狂,山童贪睡。”这三句词,词人描述了自己在欣赏完茶艺表演后的状态。“瓶枝”即瓶梅,这是古代文人雅士常用的一种装饰物,象征着高雅的品格。“静对”即静静地面对着它,“更酒渴诗狂”表示词人饮酒作诗的欲望非常强烈,想要借助酒的力量来释放自己的情感。“山童贪睡”则是说那些山里的孩子因为贪睡而错过了欣赏茶艺的机会。这几句词表达了词人在享受生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余寒倾叶吹”两句词,词人描绘了自己在家中欣赏茶艺的情景。“檐月”指的是屋檐下的月光,它透过窗户照进屋内;“余寒倾叶吹”则是说窗外的寒气已经消散殆尽,只剩下叶子轻轻摇曳的声音。这两句词展现了词人对家的深深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