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外青山笑。笑先生、洗桐浇竹,几曾闲了。可是未能除结习,清癖倪迂同调。又三径、楼缘客扫。出世无妨同入世,倚南窗,犹觉陶潜傲。真朴性,古今少。
一龛休说蜗庐小。达人心,水流不竞,云眠都好。淡到忘言方得意,静里天机人妙。算何必、冷吟长啸。添种碧桃花万树,溯仙源、即在红尘道。浑不借,武陵棹。

屋外青山笑。笑先生、洗桐浇竹,几曾闲了。可是未能除结习,清癖倪迂同调。又三径、楼缘客扫。出世无妨同入世,倚南窗,犹觉陶潜傲。真朴性,古今少。

金缕曲

这首诗的作者是元代诗人张雨。诗的前两句“屋外青山笑。笑先生、洗桐浇竹,几曾闲了。”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青山似乎在嘲笑那些忙碌的人们,而先生则在洗桐浇竹中寻找着内心的宁静。这里的青山、洗桐浇竹都是象征性的景物,它们代表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的后半部分“一龛休说蜗庐小。达人心,水流不竞,云眠都好。”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这里提到了“蜗庐”即简陋的住所,但并不影响作者的心灵自由。他追求的是心灵的平静和自在,而不是物质上的享受。这种境界体现了道家的逍遥游思想。

诗的结尾“淡到忘言方得意,静里天机人妙。算何必、冷吟长啸。添种碧桃花万树,溯仙源、即在红尘道。浑不借,武陵棹。”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和境界是超越语言的表达的,而是通过静心的冥想才能达到。同时,它也鼓励人们去追寻那种超凡脱俗的生活,不必依赖物质的追求。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怀之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理解。他认为,真正的人生境界应该是一种内心的自由和宁静,而不仅仅是外在的物质追求。这种境界既是一种哲学的思考,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