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华豆荚已阑珊。采摘记霜前。全胜二月杨花瘦,斜阳陌、吟渴须餐。惯见银钗小妇,迎风挑向筠竿。
谁分野色上毫端。玉本笑红圆。前身定是长沙易,写生手、一样流传。倦客清斋久矣,何人贻鲊香山。

【注释】瓜华,即苦瓜花。豆荚,指豆科植物的果实,俗称“豆角”。全胜二月杨花瘦,斜阳陌、吟渴须餐,意为:在秋天的晚风中采摘苦瓜,其味道胜过春天盛开的杨花,让人感到饥肠辘辘,必须用食物来解渴。银钗小妇,指年轻的女子,她喜欢在微风中把采来的苦瓜挑到竹竿上,让阳光照射,以便晾干保存。野色,指田野景色。玉本笑红圆,意为:苦瓜的颜色如同玉石般洁白,而它的果肉则像红色的珍珠一样圆润饱满。前身定是长沙易,写生手、一样流传,意为:苦瓜的前身应该是长沙人种的,这种品种的辣椒在民间广为人知,并且一直流传至今。倦客清斋久矣,何人贻鲊香山,意为:我这个厌倦了官场的人,已经很久没有吃过鱼了。何人贻鲊香山,我是指那些将鱼做成腌菜(鲊)送给我的人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赏析】

此词咏物言志,借咏苦瓜以自喻。

上片开篇点出时节,以“瓜华豆荚已阑珊”起笔,既点明时令为深秋,又点明所咏之物为苦瓜。“采摘记霜前”,既是写实,又是对作者自己仕途坎坷的写照;“全胜二月杨花瘦”,则是说这种蔬菜比杨花还要鲜美可口。“斜阳陌、吟渴须餐”,“斜阳陌”是写时间,“吟渴须餐”是说作者因为口渴而不得不吃这个蔬菜;这两句既是写景,也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无奈和辛酸。接下来,词人用“惯见银钗小妇,迎风挑向筠竿”一句,既写出了苦瓜的形状特点,又暗示了其生长环境——稻田之中。“谁分野色上毫端”,则是说这种蔬菜与田野景色融为一体,难以分辨;这一句既赞美了苦瓜的朴素之美,又暗讽了世俗之陋。最后,“玉本笑红圆”一句,既赞美了苦瓜的美味,又表现了它与作者相似的品格——不媚不俗、清高孤傲。

下片开头三句,词人用“前身定是长沙易,写生手、一样流传”一句,既揭示了苦瓜的原产地,又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感慨。“倦客清斋久矣,何人贻鲊香山”,既表明了自己已经远离了官场,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又感叹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情,就像那被遗忘在角落里的苦瓜一样。

整首词通过咏物言志的方式,抒发了词人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慨和无奈。词中的苦瓜,既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又是作者人格的象征。通过对苦瓜的描写,词人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寂寞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