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眠更漏几。有冻雪低压,浓浓檐际。乍窥似月,密洒渐侵耳。看残灯着蕊。研边添了寒意。绣被重薰,倩坊南旧蝶,将梦过淮水。
幂尽荒篱冷翠。分付青猿,朴晓枝扶起。那能归去,诗卷挂驴背。忆故园竹底。红窗粉板声细。料得愁人,卷流苏正懒,闲杀小鬟睡。

【注释】

梦芙蓉濠梁客舍夜雪:梦中梦见了芙蓉洲,在濠梁客舍里。濠梁,《庄子·秋水》篇有“濠上之鱼”,濠梁,即指濠水,也代指濠梁客舍。

不眠更漏几:彻夜未眠,不知过了多久。更漏,古代计时工具,以十二时辰为单位,每时辰约两小时。

有冻雪低压:仿佛可以听到寒风中飘落的雪片。

浓浓檐际:檐下积雪浓密如云。

乍窥似月,密洒渐侵耳:忽然一瞧,就像月亮一样明亮;渐渐洒落在耳边,似乎有细碎的声音。

看残灯着蕊:看到灯火中闪烁出细小的光点。着蕊,开花。

研边添了寒意:研墨时,发现砚边增添了寒气。

绣被重薰:绣花的被子被重新晒暖。这里暗含诗人思念之情。

倩坊南旧蝶,将梦过淮水:希望像从前那样与友人在淮河岸边共叙友情。

幂尽荒篱冷翠:覆盖了荒芜的篱笆,露出了翠绿的颜色。幂尽,覆盖完了。

分付青猿,朴晓枝扶起:请青猿去告诉它,让它扶起枝头的小树。

那能归去,诗卷挂驴背:“怎能回去呢?我的诗稿还挂在驴背上。”

忆故园竹底:回忆故乡竹林底下的景象。

红窗粉板声细:红窗户和粉墙壁上的木板声细细地传来。

料得愁人,卷流苏正懒:想必是忧愁的人,卷起帘子时才懒得去整理流苏。

【赏析】

此词为作者羁旅怀人之作。全词写景叙事抒情,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怀念。

“梦芙蓉、濠梁客舍”二句,词人入笔便用典,化用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意,说自己今夜宿于濠梁客舍,如同在梦中游赏芙蓉洲,而濠梁客舍又恰似江南烟波浩渺的洞庭湖,自己则如在舟中泛游,别有一番情趣。“不眠、更漏几”三句,写自己彻夜未眠,不知过了多久。“有冻雪、压”两句,想象昨夜雪后屋檐上的凝露,好像可以听到寒风中飘落的雪片。“乍窥似月,密洒渐侵耳”两句,描写眼前所见之景:忽见月光透过薄薄的窗纸映在室内,又似细雨密密地洒在耳上。“看残灯、着蕊”两句,写屋内所见情景:灯芯已燃至尽头,却仍透出微弱的光芒,仿佛还有余烬在燃烧。“研边添了寒意”一句中“研边”指砚台的外缘,“添了”表示增多的意思,暗喻词人因长时间握笔书写而感到手指冰凉,这既写出了环境之清寂,同时也暗示出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感。“绣被重薰,倩坊南旧蝶”两句,词人借“重薰”一词,写出了绣被被重新晒暖的情态,又暗用了南朝齐谢庄《宋奇文》中“香销画扇,重盖绣衾”的句子,表明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将梦过淮水”一句,暗用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王献之与友人张公琰的一段对话:“王司州尝乘雪往王螭家,彼常遥望。辄有俊鹘集其门,或闻鸡鸣,亦趣。及与张语,便知其神异。”这里说自己希望像从前那样与友人在淮河岸边共叙友情,但如今自己已身在异地,所以只能在梦里相见了。

“幂尽荒篱冷翠”两句,写词人所见所感。“幂尽”二字写出了词人所见之景:篱笆已被白雪全部覆盖,露出了翠绿色的色彩;“分付青猿,朴晓枝扶起”两句,词人通过青猿向树枝传达信息这一行为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期待与希望。青猿作为动物精灵,能够通灵知性,因此词人希望它可以传达给树枝上的小树,让它扶起枝头的小树。这两句既写出了词人的期待,也表达了他对于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那能归去”一句,词人用反问的语气表达出了自己对于不能回家的无奈与惆怅之情。这里的“归去”并非实指回到家乡,而是借指回到朋友身边,共同度过时光。“忆故园竹底”两句,词人回忆了故乡竹林底下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红窗粉板声细”两句,词人在此处用“红窗粉板”这一典故来暗示自己正在读书的场景。“料得愁人”一句中的“愁人”指的是作者本人,因为此时正值寒冬腊月,自己独居异乡,心情不免有些烦闷和忧郁。“卷流苏”一句,既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之情,也暗用了汉代枚乘《七发》中的典故:“今太子之居若此其弊也……于是乃使工施洗沐,张灯鼓乐,立曲桥之下。”“闲杀小鬟睡”一句中“闲杀”一词表现出了词人对自己无法陪友欢聚时光的遗憾与无奈。

整首词从词人的所见、所感、所思、所忆四个方面展开叙述,情感细腻真挚,语言优美流畅,既有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也有对家乡的深切眷恋,更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