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花前,俯仰乾坤,犹剩吾曹。忆西清奉引,曾陪汲黯,南冠憔悴,同祭皋陶。谏草空焚,钓竿长把,三径荒芜仲蔚蒿。长安道,叹东门黄犬,几度悲号。
于今华发萧萧,但痛饮狂歌兴未消。向莲社参禅,无人能解,醉乡娱老,有脱而逃。白眼看他,飞扬跋扈,蜾裸螟蛉之二豪。三年后,看两家儿子,谁似枚皋?
【注释】
1、三首:即“沁园春·和叶誉天韵”之“沁园春·和叶誉天韵”。
2、把酒花前:在赏花饮酒的时候。
3、乾坤:天地宇宙,这里指天下。
4、犹剩吾曹:还剩下我们这些(作者)吧。
5、西清:指唐代名臣张九龄曾为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留守,世称“西清公”。汲黯:西汉初年著名大臣,曾担任过东海太守。南冠:古代南方人在朝廷做官时,因受北地人排挤,常头戴乌纱帽,穿黑色朝服,以表示自己是南方人。后来泛指被迫离开故乡而仕宦的人。
6、谏草:谏书的草稿。
7、钓竿长把:《汉书》载,汉文帝时,贾谊上《治安策》,文帝不采纳他的观点,他感叹:“非知臣者寡矣!”于是赋诗:“吊屈贾,叹贾生,嗟黄雀,悲高风。”意思是说:我像贾谊那样,怀有救国之心,却落得如此下场!
8、三径荒芜仲蔚蒿:《论语》:孔子曰:“吾党有三士焉: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君子也;知可为而不可为者,文人也;知可为且可行者,良农也。三子者,皆不同矣。”后以“三径”指隐居之所。
9、东门黄犬:《史记·管晏列传》:“晏子方食,望见桓侯,方出,揖管仲。管仲仰而视之,曰:‘今者何为者邪?’晏子曰:‘是夫易牙、竖刁、卫公子开方也。’公曰:‘夫子何以知之?’对曰:‘二子者,皆穷困而受主之宠,是故乐贫而恶富。君既已闻之矣,何不使人察之?’公乃使晏子延请二子。晏子将入,婴迎谓婴子曰:‘婴闻之,君子不欲加诸人者,勿施于己;不祈人之善,而自己不能者也。今二子见君而骄,君是以赐之位也。予本薄也,而主厚予;怯也,而主人利其勇;疏也,而主人亲其闲。吾方羞以为人役。二子者,天下之贪贱无厌者也,岂足为大丈夫重交乎?’于是桓公乃遣管子、易牙、开方使反其邑而行。三子者,遂饥寒冻饿而死。
10、莲社:晋陶渊明与道士陆修静结社,共修道术。陆去世,渊明为其扫墓。后以“莲社”代指隐士交友之地。
11、参禅:禅宗讲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参禅是指学习禅宗的方法,达到悟道的目的。
12、脱而逃:脱离世俗生活,归隐山林。
13、蜾雄螟蛉:《庄子》:蜾赢(一种虫)的卵产在桑树上,螟蛉的卵产在桑枝上,蜾赢的幼虫吃了螟蛉的卵,螟蛉的幼虫就成为蜾赢的食物。蜾赢的幼虫长大后,便吐出蚕丝,把螟蛉裹起来,螟蛉渐渐被缠死,蜾赢便吃掉螟蛉,得到食物。后来用这个典故比喻以害人取利的行为。
14、三年后:指三年后的今天。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与友人共同欣赏了春天美景之后,感慨人生短暂,及时行乐之作。
全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写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悟。“把酒花前”,写出赏花饮酒之时的愉快心情,但随即转入对人生的思索,“俯仰乾坤”,感叹时间流逝,人事变迁,人生短暂,“犹剩吾曹”,“痛饮狂歌”、“白眼看他”、“飞扬跋扈”,都表现了诗人的豪爽情怀以及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第二部分写诗人对友人的劝诫。“于今华发萧萧”,写诗人的年岁已老,白发苍苍,但志气未减,仍欲继续自己的事业。“但痛饮狂歌兴未消”,表明自己虽老犹健,壮心不已。“向莲社参禅”,意在规劝友人不要沉溺于名利之中,要摆脱尘俗的羁绊,回归自然,与隐士们一同享受大自然之美。“有脱而逃”,则是诗人对友人的一种忠告,即劝友人远离官场是非之地,远离权贵的引诱诱惑,回归自然。最后一句“三年后,看两家儿子”,是对友人的一种期待,希望友人能早日实现自己的抱负,有所作为。
这首词充满了豪放之气和对现实的批判精神,体现了作者追求自由、反对束缚的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