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外晓风寒,恼杀郎催起。昨夜眠时已四更,略再教侬睡。
绣带不曾拴,且挽乌云髻。记得曾簪玳瑁钗,怎在衾儿里。

《卜算子·帘外晓风寒,恼杀郎催起》赏析

俞士彪的《卜算子·冬晓》是清代诗人的一首古诗。诗中描绘了清晨寒风刺骨,男子起床催促女子起身的场景,女子虽然困倦但不愿从被窝中出来,而是留恋温暖的床榻。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描写,使得读者仿佛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中的意境。

“帘外晓风寒,恼杀郎催起”这句诗,通过描绘清晨的寒冷和男子对女子的催促,表达了男子对妻子的关心和爱护。而“昨夜眠时已四更,略再教侬睡”则揭示了女子的困倦,她不愿意被催促起床,只想继续沉浸在梦乡之中。这里的“侬”是古语中的你,体现了男女之间的亲密关系。

接下来的“绣带不曾拴,且挽乌云髻”展现了女子的柔美形象。她的秀发被挽成一个高高的发髻,用一根绣带固定。这一细节描绘了女子的端庄和雅致,同时也为下文的女子与丈夫之间的情感纠葛埋下伏笔。

“记得曾簪玳瑁钗,怎在衾儿里”这一句,则是女子对于往昔的回忆,她曾经佩戴过的珍贵饰品——玳瑁钗,现在却不知所踪。这种物品的丢失和遗失,隐喻着女子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

这首诗不仅是对夫妻之间情感纠葛的描写,也是对封建社会下女性地位的一种反思。在男尊女卑的社会背景下,女子往往处于被动的地位,她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男子的心。然而,这样的情感纠葛往往是悲剧性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对女性的压迫。

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价值。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情感世界,也让我们思考了现代社会中性别平等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个体的权利,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真正的平等和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