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踪来往本无期。望临淄。意迟迟。犹恐素衣、此去化为缁。试上牛山高处望,尘扰扰,欲何之。
齐廷积习竟如斯。逐毫厘。较铢锱。井上余甘、半李欲贻谁。差喜辟纑贤妇在,长共隐,莫相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的积累及赏析。
“萍踪来往本无期”,漂泊不定,往来没有定数;“望临淄”,望见临淄(古地名,今淄博市);“素衣”“缁”,这里用指代自己的衣服,表示自己被征去作官;“牛山高处望”:登上牛山之顶远望;“尘扰扰”:尘土茫茫,形容路途艰难;“欲何之”,将要到何处呢?“齐廷”:齐国朝廷。“逐毫厘”:追求极小的差额;“较铢锱”,斤斤计较。“井上余甘”:井水甜,比喻恩惠深厚,“半李欲贻谁”:一半的枣子想送给谁呢?“辟纑”:通假字,即“劈”,用刀砍;“贤妇在”:贤良的妻子在家等他;“长共隐”:长伴隐居;“莫相离”:不要分离。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临行之际与友人道别,抒发了他对友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意。全诗以送别为题,写友人离别时的惜别之情。
首句点明送别之事和时间。“王臣留别”,是作者送别友人的名句,意为君王派我去做王臣,这是作者奉命而离开的缘由。“萍踪来往”,说明作者与友人的关系如同浮萍一样飘忽不定,自由自在。“望临淄”,是说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望着临淄(即临淄城)的景致。临淄是齐威王建都的地方。“素衣”,是作者的衣服,也暗喻作者本人。“此去化为缁”意思是说,我这次出仕做官,就像穿上了缁色衣服一般,意味着作者从此将身穿官服,身不由己地踏上仕途,不能像过去那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了。这两句写景叙事,既表现了诗人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又暗示了作者即将入仕做官的事实。
“试上牛山高处望,尘扰扰,欲何之。”诗人登上牛山之巅,放眼眺望,只见尘土弥漫,一片迷茫。诗人站在高处,心绪难平,不禁发出感慨:“我此行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尘扰扰”形容旅途劳顿之苦,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无限留恋之情。“欲何之”一句,既是问,又是叹,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思。
“齐廷积习竟如斯”,齐廷是指齐国朝廷。这句的意思是说,齐国的官场中积弊太多。“逐毫厘,较铢锱”是说,我们追求的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井上余甘,半李欲贻谁”,是说,井上的甘泉水,还有一半留给谁呢?“差喜辟纑贤妇在,长共隐,莫相离”意思是说,幸好贤良的妻子在家等着我,以后我要和她一起隐居起来,不要相互离散。这里的“避世”“隐居”,是说隐居山林,不问世事。“莫相离”就是不要分开的意思。
【答案】
译文:
我的足迹飘荡不定,你看着我离去,心里久久难以平静。我担心你的素白衣衫一旦成为黑布,就再也洗不干净。我在牛山上遥望,只见满目尘埃,不知该往哪里走?我来到齐国朝廷,发现积重难返,争权夺利之风盛行。井上余下的甘泉还留着一半,却不知道给谁喝?幸好贤良的妻子在家等着我,以后我要和她一起隐居起来,不要相互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