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前去。记是经行处。叶上霜新红一树。惜取秋光小住。
老来冷落诗肠。生疏水色山光。杖屐无须检点,高斋一榻疏狂。
【注释】
板桥:即苏州城北的虎丘山。散花庵:在虎丘山上,相传为晋代僧人支道林结庐而居的地方。
清平乐:曲牌名。
经行处:指诗人曾经经过的地方。
叶上霜新红一树:意思是树叶上覆盖着一层新近降下的秋霜,像一片片鲜红的叶子。
老来冷落诗肠:年纪已大的人,诗歌创作的热情减退了。
生疏水色山光:对景物观察不敏锐了。
杖屐(guǐ):拄着木制便鞋,泛指步行。
斋:书房。高斋:高大的书房。
榻(zà):床铺。
疏狂:放纵、不受拘束。
【赏析】
《清平乐·板桥前去记是经行处》是宋代词人苏东坡的一首词。此词写词人于重九登虎丘山,见满山枫叶如火,触景生情,感慨自己年老体衰,不能再以诗酒自娱,于是写下这首词。全词以“秋光”为中心,抒发了作者晚年的孤寂之感。
上阕开头二句写登山之始,经行之处。首句“板桥前去”,表明这是虎丘山上虎穴关外,靠近虎丘山的一段小路。第二句“记是经行处”,表明词人曾多次到过此地,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四句由远及近,写眼前所见。只见那树上的叶子被一层新近降下的秋霜打湿,犹如一树红叶,十分鲜艳可爱。这两句词,把秋天景色写得生动形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五、六句“惜取秋光小住”,点明了题旨——借赏秋景,以抒怀抱。七、八句又回到“经行处”,进一步描绘出虎丘秋景的美丽和动人之处,也暗示出作者当年游赏虎丘的情景。
下阕写登虎丘后的所感。开头二句“老来冷落诗肠”,说明作者年纪大了,诗兴不再,所以没有兴致去吟咏眼前的美景。“生疏水色山光”,“水色”指山水风景;“水光”指水波粼粼的水面。这两句词的意思是说,由于年老体衰,对景物的观察已变得生疏了,因而觉得山色水光都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接下来二句“杖屐无须检点”,表明自己已经用不着拄着拐杖走路了,可以自由自在地游览山野风光。最后一句“高斋一榻疏狂”,表明自己在高大的书斋里随意地躺着,放荡不羁地纵情享乐。这几句词,表现了作者晚年生活无拘无束,潇洒自得的情怀。
此词通过登虎丘赏秋景一事,抒发了诗人晚年孤寂的心情。上阕先写登山之始,经行之处,然后由远及近,描绘出秋天景色的美丽和动人之处。下阕主要描写登虎丘后的所感,表现了诗人晚年的生活情趣。全词语言明快,富有情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