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春点点梅绽,山亭一角,残梦红罗谱。认醉墨盈笺,玉壶曾赋。傍林小筑,餐霞旧隐,鹧鸪声里归来,半村烟雨。惯笑摘、青黄荐芳醑。秘文检校在手,隔叶芸香,涴衣微露。东壁近、藜光深宵明处。
逝波愁竭,危烽惨照,画中晼晚楼台,可怜焦土。漾寒绿、苕溪自终古。向此休问,剩迹苔莎,未灰缃素。换短劫、华鬘乱尘步。倚斜阳、谁见岸柳参差舞。商调引、小阮哀弦诉。雁飞无轸孤云暮。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语言表达的鉴赏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内容主旨,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和提示信息分析诗歌的内容主旨、思想情感以及艺术手法等。本题中,“夜半乐”是词牌名,“酿春点点梅绽,山亭一角,残梦红罗谱。”这几句写的是词人的酒醉后的所见所感:在梅花盛开的时候,词人独自坐在山亭中,眼前只有一桌残梦的红罗被,心中充满了惆怅之情。
“认醉墨盈笺,玉壶曾赋。”这几句写的是词人在饮酒后写下的诗篇:酒醉之后,词人写下了一首首诗句,这些诗句都写在了纸上。
“傍林小筑,餐霞旧隐,鹧鸪声里归来,半村烟雨。”这几句写的是词人在山林中隐居的生活:在山林中,词人过着一种闲适的生活,在餐霞的地方隐居,听到鹧鸪鸟的声音,就从山间回来,只见村子中一片烟雾。
“惯笑摘、青黄荐芳醑。”这几句写的是词人的自娱自乐:词人喜欢采摘一些青黄色的果实来宴请客人,以此表达自己的快乐之情。
“秘文检校在手,隔叶芸香,涴衣微露。”这几句写的是词人对知识的渴求:词人手中握着一本书籍,书中的内容都是关于学问方面的知识,他想要学习这些知识,但是又害怕自己学不会,所以只能隔着树叶闻到书香的味道,衣服上也沾染了一些书香的味道。
“东壁近、藜光深宵明处。”这几句写的是词人在深夜中的孤独:在东墙附近,有一束藜草的光,照亮了黑夜中的窗户,词人在这样的夜晚中,感到非常的孤独。
【答案】
译文:
酿春时节,朵朵梅花绽放着,我独自一人坐在山亭中,眼前只有一桌残梦中的红罗被。我喝酒作诗
,酒醉之后,我写下了一篇篇诗句。我在山林中隐居的生活,听着鹧鸪鸟的叫声,我就从山间回来了。我看到
了村庄里的烟雾缭绕。我喜欢采摘青黄色的果实来宴请朋友,以此表达我的欢乐。我对书本非常感兴趣,我
想要学习这些知识,但是又怕学不会,所以我只能隔着树叶闻到书香的味道,衣服上也沾上了书香的味道。我在夜
晚中感到非常的孤独,只有一束藜草的光照亮了窗户。
赏析:
上片开头四句写春夜景色。酿春时节,梅子初长,梅花盛开,诗人独酌于山亭之中,眼前只有残梦般的红罗被。“山亭一角”,点出诗人身处之境。酒至半酣时,诗人便挥毫泼墨,将眼前的美景融入诗篇,于是便有了“认醉墨盈盈笺”。然而诗人并没有满足于此,他又提笔赋诗:“玉壶曾赋”。这里,诗人以玉壶自比,表明他的才情足以与古人媲美;而“曾赋”二字,则暗示了他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经历。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自己隐居生活的惬意:“傍林小筑”,“餐霞旧隐”,“鹧鸪声里归来”,“半村烟雨”。“傍林小筑”,意味着他在山林中找到了一处可以栖息的地方;“餐霞旧隐”,则暗示着他曾经有过一段美好的回忆:“鹧鸪声里归来”,表明他已经厌倦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只想回到山林之间享受清静;而“半村烟雨”,则描绘了他归家的情景。
下片开头四句写诗人的内心世界。“惯笑摘”,既表明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对于官场的不屑;“青黄荐芳醑”,则表明他善于品味生活的美好;“秘文检校在手”,“涴衣微露”,则是他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趣事:“隔叶芸香”,既表现了他的学识广博,也暗示了他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未灰缃素”,则表明了他对知识的执着追求。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自己孤独的生活状态:“东壁近,藜光深宵明处。”“东壁”指的是书房,而“藜光”则暗示了诗人孤独的心境。最后两句“换短劫华鬘乱尘步”,则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整首词通过对诗人生活经历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才华横溢而又孤傲不羁的形象。同时,这首词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了解古代文人生活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