暝寒中酒情味,江天漠漠,秋尽仍连雨。绕旧绿阑干,觅愁无处。砌蛩乍咽,城乌旋起,满廊黄叶飘零。散风还聚。背暗烛、敲帘作人语。夜窗又到雁阵,独掩低帏,更添沈炷。霜堞隐,羌笳凄凄危曙。
泪凝丛菊,魂萦蔓草,几回梦里登临,乱山歧路。渺京国、苍茫见烟雾。此际追感,少日狂游,旧家歌舞。念俊约,经时动离阻。恁萧条,空叹雪满梁园赋。惊岁事、一卧沧江暮。画楼天远孤云去。

夜半乐·秋尽夜闻雨有怀

【注释】(1)暝寒中酒:天色昏黑,寒气袭人,饮后感到寒意。

(2)秋尽:秋天已尽。连雨:连绵的雨水不断落下。

(3)旧绿阑干:指旧时所筑的绿竹栏杆。阑:栏。

(4)砌蛩:砌上的蟋蟀,声音凄凉。

(5)城乌旋起:城头上乌鸦叫声凄厉。旋:顷刻间。

(6)黄叶飘零:满地落叶纷扬。

(7)散风还聚:形容风雨散开后又聚集。散风,散开的风;聚,聚集起来的风。

(8)背暗烛、敲帘作人语:指在黑暗中吹灭蜡烛,敲打着窗子发出人的说话声。

(9)夜窗又到雁阵:夜晚又听到成群的大雁南飞的声音。

(10)独掩低帏:独自关上门帘。

(11)沈炷:沉香。

(12)霜堞隐:因结霜而显得模糊不清的城墙上。

(13)羌笳凄凄危曙:远处传来凄切的羌管声调,使人感到黎明前的寒冷。羌: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笳:古代乐器,形状像笛子或小鼓。

【译文】

天已入夜我仍举杯痛饮,江天茫茫秋末仍绵绵下着细雨。绕着我旧日种下的绿竹栏杆,寻觅愁绪却无处寻。砌上的蟋蟀一声声悲切,城头上乌鸦一声声凄凉,满廊里都是飘零的落叶。风雨散开后又聚集,背对着昏暗的灯烛,敲打着门帘好像有人在说话。夜深了又听到大雁的南飞,独自关上了门帘,更加沉香来取暖。霜冻的城上景物依稀可见,远处传来凄切的羌管,使人感到早晨的寒冷。

泪凝着丛菊,魂萦着蔓草,几回梦里登上高台,只见乱山中小路蜿蜒。渺茫的京城中烟雾弥漫,此际追思过去少小时的狂游,旧日家宴上的歌舞。想念着与朋友的约定,经时都动离愁别阻。如此萧条冷落,空叹息着大雪覆盖了梁园赋诗。感叹岁末时节,一个人孤独地卧在沧江暮色之中。画楼天远孤云而去。

赏析:

《夜半乐》是宋代词人张炎所作的一首词,词中抒发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全词以抒情为主,写景为辅,通过对秋雨之夜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土、友人的眷恋之情以及对人生易逝的感叹。

“暝寒中酒”三句,点明题旨,说明词人之所以要写这首词,是因为在这样一个秋末春初的季节里,天气本来就很冷,再加上接连不断的秋雨,使得气温更低,心情更感寂寞无聊。“旧绿阑干”,指的是旧日所筑的绿竹栏杆,阑干在这里代指栏杆,是词人用来倚靠的地方。“觅愁无处”,说明词人找不到可以排解愁闷的地方,只能借喝酒消愁。“砌蛩乍咽”四句,写词人独自一人在寂静无声的环境中听蟋蟀鸣叫,听着乌鸦叫声,看着满地飘零的落叶,感受着风雨散开后又聚集的情景,心中不禁生出许多感慨。“背暗烛、敲帘作人语”,描绘出词人独自在黑夜中,听着外面敲门声和屋内的谈话声,心中的孤独和无助之感油然而生。

“夜窗又到雁阵”四句,是词人想象自己再次听到大雁南飞的声音,联想到自己独自一人在家的场景,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寂寞和伤感的情绪。“恁萧条”,意为如此萧条冷落。“空叹息”,意味着词人只能在这种萧条冷落的生活中叹息。“惊岁事”,是对即将到来的冬天的预感。“沧江暮”,是指词人独自在沧江边度过的黄昏时分。“梦登临”,表示词人常常梦见自己登上高处眺望远方的景象。“几回梦里登临”,意味着词人已经不知多少次地梦见自己登上高处眺望远方的景象了。“乱山歧路”,表示词人看到眼前的景象后,心中不禁生出一种迷茫的感觉,不知道前方的道路会通向何方。“渺京国”,表示词人看到眼前的景色时,心中不禁生出一种失落的感觉,因为这里并不是他曾经熟悉的京国所在之地。“此际追感”,意味着词人在此时此刻回想起过去的时光时,不禁生出一种怀念之情。“少日狂游”,是指过去年少的时候,词人曾经历过一段疯狂而自由的生活。“旧家歌舞”,是指过去在家中时,经常可以看到家中的歌舞表演。“念俊约,经时动离阻。”这句话中的“俊约”,可以理解为英俊的约会或者美好的约会。“经时”,表示时间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恁萧条”三句,意思是如此萧条冷落,空叹息着雪满梁园赋。这是词人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回顾和反思,也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惊岁事”、“沧江暮”两句,是词人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和不安。“画楼天远孤云去”,表示词人看到天空中飘浮的云彩,想到自己的未来生活也将如同这孤云一样遥远和不可捉摸。“此际追感”,意味着词人在这个时候回想起过去的生活时,不禁生出一种深深的感慨和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