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老知门,山寒近屋。一年风物供吟足。秋声到地总无名,和愁题上阑干曲。
梦换纱棂,吟残画烛。空阶雨断蛩声续。霜前篱菊为谁黄,人闲秋鬓无重绿。
【注释】踏莎行:词牌名。树老知门,山寒近屋:树木苍老,知道是秋天了;天冷了,山也显得清瘦了。一年风物供吟足:一年的风光足以供人吟咏。秋声到地总无名,和愁题上阑干曲:秋风的声音无处不在,但人们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它的名称,只能借酒消愁,在栏杆间写下哀婉的曲子。纱棂:窗上的纱。梦换纱棂,吟残画烛:梦中的纱帘换了又换,画灯烧尽了又燃起。窗前阶下空无一人,只有雨水滴滴答答的落下。蛩(qióng):蟋蟀。霜前篱菊为谁黄?霜降的时候,篱笆里的菊花还盛开吗?篱菊:即篱边菊花。人闲秋鬓无重绿:人们都闲下来了,秋天的双鬓却没有重新变绿。
【赏析】这首词写深秋季节的凄凉景色和作者孤独寂寞的心情。开头三句写景,“树老知秋”、“山寒近屋”,说明时序已进入深秋。接着以感叹的语气说:一年中的风光都足够人吟咏了。接下去写自己的处境:“秋声到地总无名,和愁题上阑干曲。”秋天的声音到处都有,但人们却无法用语言把它叫做什么,只好借酒消愁,在栏杆间写下哀婉的曲子。这几句写出了秋天的萧瑟气氛,同时也透露出词人因年华老去而产生的伤感情绪。“梦换纱棂,吟残画烛”两句,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写梦和吟诗,但实际上却表现了词人的孤寂无聊。因为词人此时正独守空房,没有知己可以相与共话。他只能在梦中更换纱窗,点燃画烛,苦苦吟诗。这几句词,看似闲情逸致,实则蕴含着很深的悲哀之情。“空阶雨断蛩声续”二句,写的是自己一个人在空寂的阶下听到蟋蟀声声,而自己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这两句词把词人的寂寞心情和凄清的环境表现得淋漓尽致。“霜前篱菊为谁黄”,一个“为”字,表明了菊花是被人采摘而去的,这一句流露出了词人的悲凉之情。“篱前菊花无人摘”,是实写。“篱前菊花无人摘”,是虚写。“无人摘”既反映了环境的荒凉,也反映了人世的冷落。“人闲秋鬓无重绿”二句,写词人看到篱前的菊花还在盛开,不禁想到自己年事已高,青春不再,因此感到十分惆怅。“篱菊”指篱边的菊花。这两句词既是对前面各句的小结,又是全词的总纲。词人通过描写深秋时节的凄清景象和个人的寂寞生活来抒发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