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中流折,猛回头、惊涛卷岸,风悲月黑。海上骑鲸人已去,吹散蜃楼千尺,便从此、冰消瓦裂。石烂南山难补恨,怎偏教、铸错中州铁。输一着,谁筹策。
长城百雉金瓯缺。又何曾、丝延续命,戈挥落日。莽莽寒江东逝水,只剩湘灵呜咽,纵拚化、哀鹃啼血。叫破黄昏天惨淡,唤春光、重转终无力。空染尽,伤心碧。

【赏析】

《金缕曲·叹戊戌》是陈三立创作的咏叹戊戌维新的词作。全词上阕写海上骑鲸人已去,惊涛卷岸,月黑风悲;下阕言长城百雉、金瓯缺破,湘灵呜咽、春光惨淡,哀鹃啼血。作者借对戊戌变法的追悼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对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愤懑之情。

译文:
海上骑着鲸鱼的人已经离开,回头一看惊涛骇浪卷走岸边,风悲月黑。海上骑鲸人已经离开,回头一看惊涛骇浪卷走岸边,风悲月黑。石烂南山难以弥补遗憾,怎能偏让铸错中州铁?输了一招,谁筹策?
长城百雉金瓯缺断,又何曾丝延续命,戈挥落日。莽莽寒江东逝水,只剩湘灵呜咽,纵拚化为啼血的哀鹃。叫破黄昏天惨淡,唤春光重转终无力。空染尽伤心碧。

注释:

  1. 【砥柱中流折】:指黄河中的砥柱山,因黄河急流撞击而断开。比喻在危难之中挺身而出的人。
  2. 【猛回头】:突然回头看。
  3. 【便从此】:从现在起。
  4. 【冰消瓦裂】:比喻政局变化,形势逆转。
  5. 【石烂南山难补恨】:意谓江山易改,却难消除心中之恨。
  6. 【输一着,谁筹策】:意思是失败就败了,还说什么谋划。
  7. 【长城百雉金瓯缺】:形容国土破碎,国土不完整。
  8. 【丝延续命,戈挥落日】:指国事衰败,人民生活困苦。
  9. 【莽莽寒江东逝水】:形容江水滔滔,无边无际。
  10. 【湘灵呜咽】:指舜帝的湘水妃子。这里用湘水来比喻祖国的命运。
  11. 【哀鹃啼血】: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12. 【天惨淡】:天空阴沉昏暗。
  13. 【空染尽】:白白地沾染。

赏析:
本词是陈三立为戊戌变法失败而写的咏叹之作。首句“砥柱中流折”,化用《后汉书·王景传》的“砥柱立”和李白《早发白帝城》诗的“朝辞白帝彩云间”,意谓黄河中流砥柱山被冲断。“猛回头”与“惊涛卷岸”相呼应。次句“海骑鲸人已去”,化用李白《古风》“鲸吸月兮海波翻”,意为海上骑鲸之人已经离去。这两句是说变法失败后,那些主张变革的人已经不在了。接着两句写国家大势已去,“石烂南山难补恨”,意谓国家大势已去,无法挽回,只好感叹造化弄人。“怎偏教”、“输一着”两联,都是议论。“输一着”,意谓改革失败是必然之事。“谁筹策”,意为没有谁能挽救这一局面。这几句是诗人对戊戌维新失败的痛心疾首。“长城百雉金瓯缺”是说国土已经破碎,无法再保有完整的疆土和独立的政权了。“又何曾、丝延续命,戈挥落日”两句,意谓国家大事衰败,人民生活困苦。“又何曾”是反诘句式,表示否定,意为国家已经无法再维持下去。“丝延续命”是说国家的大事已经无法再维系下去。“戈挥落日”是说人民的生计已经非常困难。“莽莽寒江东逝水”,是说江水东流,滔滔不绝。“只有湘灵呜咽”两句,意谓唯有湘水的女神在哀鸣。“纵拚化为啼血的哀鹃”,意谓即使这样也无法改变悲惨的命运。“叫破黄昏天惨淡”一句,意谓呼唤苍天也无能为力。“空染尽,伤心碧”两句,意谓只能将满腔悲愤洒向大地。最后三句,“长城百雉金瓯缺”两句,是说国土已经破碎,不能恢复原有的版图和政权,“又何曾”两句,是说国家大事衰败,人民的生活已经非常困难。这四句是诗人对戊戌维新失败的痛心疾首。

作者简介:
陈三立(1853年—1937年),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人,中国近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学者、书法家。他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过广东高等学堂监督、广东省咨议局议员等职。他的诗作多以忧国忧民为主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