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鸢声动,算离家、又过清明时节。一昔东风吹梦断,此际离愁难说。菊槛评花,桐窗煮茗,曾记三秋别。片帆迢递,远山如阻千叠。
遥想绮阁春融,尊开良夜,同盼团圆月。玉树琼枝看渐长,添得堂前欢悦。屈指归期,归期偏杳,柳岸应飞雪。最堪怜处,小桃红绽如血。
【注释】:
戊戌:即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
娄江:今属上海,在苏州之西。
季春:农历二月,春季的第三个月,这里指阳历3月。
纸鸢声:风筝在空中飞翔的声音。东风吹梦断:春风把梦中的我吹得离家而去。一昔(xí):从前。绮阁:富丽堂皇的楼阁,这里代指闺房。良夜:美好的夜晚。玉树琼枝:形容花木之美如美玉、珍珠。屈指:用手指计算时间的意思。归期:回家的日子。小桃红绽如血:小桃花开得如同鲜血一般鲜艳。
【赏析】:
此词作于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仲冬,作者从杭州回到家乡娄江,转眼间已至季春三月,离乡思归之情愈加浓烈。全词以写景起,以抒情结,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纸鸢声动,算离家、又过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是人们扫墓祭祖的时期,也是春天来临的季节,万物复苏,百花齐放。此时作者正在家中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听到风筝在空中飞舞的声音,仿佛看到了家人的身影,于是感叹自己已经离开家乡多日了。
“一昔东风吹梦断,此际离愁难说。” 这句话中的”一昔”,指的是从前,”东风吹梦断”,意味着作者被东风吹到很远的地方去了。这里的“离愁”,指的是对家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菊槛评花,桐窗煮茗,曾记三秋别” ,菊花篱笆下的庭院里,曾经有人评价过花朵的美丽;梧桐树的窗户前,曾经有人煮茶品茗。这两句描绘的是作者曾经在秋天与家人一起赏菊品茗的情景。这里的“三秋”,指的是一年中的三个秋季,也就是三年的时光。
“片帆迢递,远山如阻千叠” ,一片小小的船帆在远处飘荡,像是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峰一样。这里的“迢递”,形容船只行驶得非常遥远。这里的“如阻千叠”,形容山峦重叠,好像有千重一样。
“遥想绮阁春融,尊开良夜,同盼团圆月” ,想象着美丽的阁楼里春意盎然,大家一起开怀畅饮,期待着明亮的月光能够让我们团聚。这里的“绮阁”,指的是华丽的阁楼,象征着家庭的幸福和温馨。
“玉树琼枝看渐长,添得堂前欢悦” ,看到美丽的花儿逐渐开放生长,给家里增添了许多欢乐和喜悦。这里的“玉树琼枝”,用来形容花儿的美丽和娇艳。
“屈指归期,归期偏杳,柳岸应飞雪” ,手指计算着回家的日子,却发现回家的时间总是那么难以确定。这时柳岸边上已经开始飘落雪花了。这里的“归期”指的是回家的日子,而“柳岸飞雪”则描绘了冬天柳树下飘落的雪花的景象。
“最堪怜处,小桃红绽如血” ,最让人感到怜惜的是,那些盛开的小桃花就像鲜血一样鲜艳。这里的“最堪怜处”指的是让人感到非常可怜的地方,因为桃花的颜色鲜艳得就像鲜血一样让人心疼。
这首词是一首描写离家乡和亲人之情的词。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家人的深深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