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说登高好。岁岁登高,只是添愁料。霜风吹雁到。依然是、异客异乡多少。华顶即攀空,定四际、危烽来照。剩黄花、孤撑晚节,伴人条啸。
还教路讯城南,别馆停云,强与宽秋抱。龙山关合巧。旧游处、应念参军乌帽。那有兴题糕,端不为、吾生潦倒。问何时、宣华宴上,酒悲忘了。
【注释】
①龙山:在今江西南昌市南。
②己巳:宋孝宗淳熙九年(1186年)。重九: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③云在山房:诗人的居处名。
④登高好:登高是古人的传统习俗,这里借指佳节良辰。
⑤岁岁:一年又一年。
⑥异客异乡:身在他乡作客。
⑦华顶:庐山之巅。
⑧四际:四方边际。
⑨黄花:菊花。
⑩条啸:长啸。
【赏析】
《龙山会·己巳重九,云在山房小集》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词。上片抒发作者对时局动荡不安、个人命运坎坷的感慨,下片则回忆过去与友人同游的欢乐时光,表达出对故国和友人的眷念之情。
上片起首二句点明题目,写“重九”时节,词人独坐山房,不提登高,却从“愁”字着笔,说“登高”只是徒增愁苦而已,表达了词人对时局动荡不安的忧虑以及个人命运坎坷的感慨。接着二句写“登高”,用典自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以“霜风吹雁到”喻指国家动乱、战乱不断。“依然是、异客异乡多少”,化用杜甫《登楼》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异客异乡”即指词人的身世,表现了作者漂泊他乡的孤寂感和对家乡的思念。
中三句,写登高望远,见景生情,引出下面的题意。“华顶即攀空”,化用王维《终南山》诗:“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全唐诗》卷八十七),描绘了庐山峻秀的自然风光。而“定四际、危烽来照”一句,则是想象自己登临高处,俯瞰四围,只见烽火冲天,战火纷扬,不禁使人联想到朝廷苟安一隅、偏安江南的现实。
过片承上启下,写词人在山中吟咏菊诗,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剩黄花、孤撑晚节,伴人条啸”,化用苏轼《西江月·平山堂用东坡韵》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但词人并不满足于眼前的生活,而是渴望有朝一日能够报效故国,建功立业。
下阕前两句,由“还教路讯城南”一句生出新意,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词人想象自己回到家乡后,与友人重逢,畅饮欢谈的情景。“别馆停云,强与宽秋抱”,化用谢朓《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末二句:“别馆清虚邻曲阿,开轩面场圃。流芳去百步,开径度双桥。”“别馆停云”暗用谢朓《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诗意。
过片三句,词人回忆起当年与友人一同游览庐山的美好时光,感叹岁月蹉跎,物是人非。“龙山关合巧,旧游处、应念参军乌帽”,运用谢灵运《游名山志序》“余与山灵为邻”语意,化用谢灵运《从斤岭至石门浦得石壁题诗十三首·其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表达对故土的怀念之情。“那有兴题糕,端不为、吾生潦倒。”化用白居易《观刈麦》诗句:“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表达自己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保持高昂的斗志。“问何时、宣华宴上,酒悲忘了”,化用李白《将进酒》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借酒消愁,忘却烦恼。
这首词通过写登高望远、吟咏菊花等场景,抒发了词人的爱国情怀和壮志凌云的豪情。同时,通过对故友重逢、忆旧游等情节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和亲友的深切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