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夕留君住。甚当筵、背啼红烛,泪零如雨。明日离亭归雁急,我亦轻帆南浦。那更忍、暗催君去。记取小红庭院里,茜窗边、剩曲飘筝柱。都化作,断肠语。
才人总为多情误。镇飘零、惜春心性,悲秋词赋。隔着疏帘春未浣,暂许痴魂延伫。怕泪尾、寒侵如许。六扇银屏阑九曲,到临岐、尽是销魂处。空望断,蜀天暮。
【注释】
(1)金缕曲:词牌名。
(2)留君住:挽留你留宿。
(3)甚当筵:为什么当筵?
(4)背啼红烛,泪零如雨:指离别时流泪如雨。红烛:红色的蜡烛,古人常用它象征离别之情。
(5)明日离亭归雁急:明天就要离开,大雁急忙飞向远方。
(6)南浦:指送别的地方。
(7)暗催君去:暗中催促你离去。
(8)小红庭院里,茜窗边、剩曲飘筝柱:小红院里,茜窗边上,剩下的曲子在飘荡。
(9)都化作,断肠语:所有的曲子都化作了令人断肠的哀伤之语。
(10)才人总为多情误:有才华的人总是被多情所误。
(11)镇飘零、惜春心性:一直飘零,珍惜春天的心情。
(12)悲秋词赋:悲叹秋天的词赋。
(13)隔着疏帘春未浣:隔着疏帘,春天还未洗尽。
(14)六扇银屏阑九曲:六扇银屏上的栏杆曲折回廊。
(15)到临岐、尽是销魂处:到了分手的地方,都是使人销魂的地方。
(16)空望断,蜀天暮:徒然地望着远方,天已黄昏。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怀人之作。词中写离愁别绪,缠绵凄婉。
起拍“一夕留君住”,点明饯别时间与地点,言下之意,即欲留住他过夜,以慰别离之苦。“甚当筵、背啼红烛”两句承上意脉直下,写其原因,乃因不忍见其含泪而别也。红烛高烧,映照出两人相顾无语的难堪场面。“明日离亭归雁急”,则暗示其行期之迫。“我亦轻帆南浦”,则又表明其归程之速,于是作者更不忍其暂留。“那更忍”、“记取”四句,由对方设想,进一步渲染其依恋不舍之情。“都化作,断肠语”两句,则是将惜别之情化为哀怨之声。“记取”二字,不仅使下文的“小红庭院”,“剩曲飘筝柱”等句得以蓄势待发,同时亦为全词奠定了一个基调:即一种既无奈又深情的哀婉格调。接下去,词人便从对方的眼中写起:“才人总为多情误。”这句词既是对对方感情的体贴,又是对他人品性的赞美,同时又暗含自己对此人的怜惜和惋惜;“镇飘零,惜春心性”,则是对他漂泊不定生涯的概括和总结,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其身世的同情。“惜春心性”一句中的“惜春”,实含有怜花惜春之意,这既与“怜芳心”的“怜芳”相呼应,又使“惜春”一词更加含蓄蕴藉,余韵悠长。“隔着疏帘春未浣”,写其惜春之情,犹未尽情,又引出“暂许痴魂延伫”一句,说明尽管她惜春情深,但仍然要强忍悲伤,等待分别的到来,这就更显出了她的多情与痴情。“怕泪尾、寒侵如许”二句,是对她这种多情与痴情的进一步描写和刻画。“怕”字,既写出了她的多愁善感,也表现出她对自己情感的担心和恐惧。末三句写别后情景:“六扇银屏阑九曲”写其别后的居处;“到临岐”、“尽是销魂处”写其别后的思念之所。这几句词,既点明了别后的情景,又为全词的结尾作了很好的铺垫。“空望断,蜀天暮”二句,收得突兀,却又戛然而止,给人以无穷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