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尔何人,长松之下,古柏之间。看蒲团稳坐,神清落落,布袍长裹,风骨珊珊。一拂一盂,不鞋不杖,白石如龙草似绵。低多少,在恒沙小劫,梦泡尘缘。
西来踪迹萧然。犹仿佛、当初面壁年。曾与谁摩顶,菩提座下,何方行脚,舍卫城边。辨欲忘时,心将安讫,春绿秋红自在天。人只见,有茒庵方丈,片席青莲。

这首诗是元代文学家杨维桢创作的咏物诗。全诗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了位公小照的场景,第二部分回忆了位公的往事,最后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位公的敬仰之情。

我们来看第1句“咄尔何人,长松之下,古柏之间”。这是在描述位公小照所在的环境。位公被比作长松和古柏,这暗示了位公坚韧不屈的品质。

第2句“看蒲团稳坐,神清落落,布袍长裹,风骨珊珊”。这是在描绘位公的神态。位公的坐姿稳健,神情安详,穿着朴素的长袍,展现出他的坚定和从容。

第3句“一拂一盂,不鞋不杖,白石如龙草似绵”。这是在描绘位公的日常起居。位公的生活俭朴,一拂一盂就是他的饮食方式,不穿鞋不拄杖,体现了他的简朴。

第4句“低多少,在恒沙小劫,梦泡尘缘”。这是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位公的生命如同恒沙中的一粒,虽然短暂,但却有着非凡的意义。

第5句“西来踪迹萧然。犹仿佛、当初面壁年”。这是在回忆位公的往事。位公曾经在面壁修行,那是他修行的起点。

第6句“曾与谁摩顶,菩提座下,何方行脚,舍卫城边。”这是在回忆位公的修行历程。位公曾经与谁一起修行,他在菩提座下学习,又在何处行脚修行?这些都是位公的故事。

第7句“辨欲忘时,心将安讫,春绿秋红自在天。”这是在表达位公的修行境界。位公能够分辨欲望和时间,心境宁静,不受外界影响。他的生活就像四季轮回一样自然和谐。

最后一句“人只见,有茒庵方丈,片席青莲。”这是在赞美位公的修行成就。位公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他的修行成就就像一座寺庙,一片青莲。

这首诗通过描绘位公小照的场景,以及回顾他的往事和修行过程,表达了诗人对位公的敬仰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位公的坚韧品质和崇高境界,让人深受启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