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枝甘露随瓢注。镜不烦铜铸。圆通宝相看分明。犹恨烟云叆叇掩冠缨。
现身说法楞严记。蛤蜊庄严示。此中见佛此中寻。莫谓眼缘观外未聆音。

【注释】

普陀慧济寺:指浙江省舟山群岛普陀山上的慧济寺,为著名佛教寺院。铜水瓢柄:指用铜制的水瓢的柄。大士像:菩萨像。圆通宝相:即“圆通三德”。圆通是佛经中对菩萨应具有的一种智慧,三德是“智、悲、喜”等三种美德。镜不烦铜铸:意谓不用烦琐的金铜之器来装模造样。镜:镜子。烟云叆叇掩冠缨:形容佛像被云雾所笼罩,无法看清。叆叇:浓密貌。冠缨:僧帽。现身说法:以自己的行为来说明佛法。楞严经:佛教经典,共分四十卷,主要阐述了佛教的般若思想。楞严:即“楞严会”。

【赏析】

《虞美人·普陀慧济寺铜水瓢柄上现大士像》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词。词人借铜水瓢柄上的大士像,赞颂了佛祖的圆光法相,以及大士慈悲的心境。全词语言平实自然,却不失其文辞之美。作者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佛祖的赞美之情。

上片写铜水瓢柄上的大士像。词人先从铜水瓢说起,说它虽然只是一柄普通的铜质水瓢,但它的柄上有一个大士(观音菩萨)的像,而且这尊大士像是清清楚楚地映在水面上的,使人看了觉得十分亲切、可爱。这里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把大士像写得生动活泼,形象鲜明。接着,词人又进一步赞叹说:“圆通宝相看分明,犹恨烟云叆叇掩冠缨。”意思是说,铜水瓢柄上的大士像非常圆融圆满,十分清晰,令人感到十分亲切。但词人又觉得佛像被云雾所笼罩,难以看清,好像大士的冠缨被云雾遮盖似的。这里,词人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把大士像描绘得更加神奇美妙。

下片写现身说法。词人说,大士就像楞严经里所说的那样,他现身说法,以自己的行动来说明佛法。这里,词人引用了佛教经典中的“现身说法”一词。而最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点,说:“此中见佛此中寻,莫谓眼缘观外未聆音。”意思是说,你要想看到佛,就应该到这个地方来看,不要只看外在的景色而忽视了内在的精神世界。这里的“眼缘”,就是佛家的“眼目”。这是作者对佛教的理解和领悟。

整首词通过对铜水瓢柄上的大士像的描写,以及对佛教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佛祖的敬仰之情和对佛法的领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