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面娇还隐。记相逢、罗袖笼香,玉钗拖鬓。年少风光空自爱,一霎虚花泡影。端的为、红颜薄命。倩女惊从何处去,夜沉沉、泉路谁相引。也应是,步难稳。
灵幡挂壁斜阳瞑。风吹来、法鼓金铙,凄凉相应。寂寂朱门归也未,可记黄梁旧境。怕画上、丹青难认。泪点经声残月里,掩流苏、绣帐香飘冷。谁唤得,梦魂醒。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意,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分析把握诗歌的内容,从诗眼、手法、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本题要求对这首诗进行赏析,首先分析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和全诗内容进行分析。

(1)

“半面娇还隐”意思是:你娇好的容貌只露出半张脸,隐隐约约藏在帘后。这两句写女子的美貌及相见的情景。第一句“娇容”“半面”,写出了女子的美貌;第二句“掩面”则写出了她羞涩的样子,“罗袖笼香”,暗示了她的高贵身份,“玉钗拖鬓”,暗示了她的年轻美貌。

(2)

“年少风月空自爱,一霎虚花泡影”。这两句写女子的美貌及其遭遇,她虽然年轻漂亮,但红颜薄命,命运多舛。“年少风月空自爱”是说年轻时喜欢风花雪月,但是美好时光转瞬即逝,“一霎虚花泡影”,指青春易逝,如同昙花一现。

(3)

“倩女惊从何处去,夜沉沉、泉路谁相引。”这句的意思是,这位美丽的女子突然之间就不见了踪影,她到底去了哪里?深夜沉沉,是谁把她引导到墓地中去呢?这两句表现的是女子的悲惨身世和诗人对她的同情之情。

(4)

“灵幡挂壁斜阳瞑。风吹来、法鼓金铙,凄凉相应”。“灵幡”是佛教仪式中的一种供佛之旗。“法鼓金铙”指僧人敲法鼓、吹法螺以度亡者。“灵幡挂壁斜阳瞑”,这里用夕阳西下比喻女子的死亡,暗示她死得非常惨痛。

(5)

“寂寂朱门归也未,可记黄梁旧境。”“寂寂”指冷清、静寂。“黄梁”指梦中的食物。“朱门”指富贵人家的大门。这句是说,女子的家门是否已关好?可曾记得曾经有过黄梁美梦?这是说女子曾经过富贵而繁华的生活,但终究难逃厄运。

(6)

“怕画上、丹青难认”,“丹青”代指画笔或画家。这两句是说,女子死后,她的容颜在纸上难以辨认,因为岁月的沧桑已经让她面目全非。

(7)

“泪点经声残月里,掩流苏、绣帐香飘冷”。“经声”指的是佛经诵读的声音;“流苏”是指古代妇女所戴的珠翠等物下垂的装饰品。“残月”,指月亮残缺不全。这两句是说,她在月夜里听到佛经的诵读声,泪水打湿了衣襟和头发,在月光下显得十分凄楚。“掩流苏”,指她把被风吹动的流苏遮掩住,以免让人看见她哭泣的样子。“绣帐”,用来形容女子的闺房。这两句是说,她躲在绣帐里,忍受着寂寞和悲伤。

(8)

“谁唤得,梦魂醒。”“谁唤得”指谁来唤醒我的梦魂。这两句是说自己只能在梦中与她重逢。

【答案】

译文:

我与你相遇时只见你的半侧面影,你娇美的容颜只露出半张脸,隐隐地藏在帘后。我年轻的时候喜爱风月,可是好景不常,转眼间就成空花泡影。美丽的女子突然之间就不见了踪影,她到底去了哪里?深夜沉沉,是谁把她引导到墓地中去呢?

灵幡挂壁斜阳瞑。风吹来、法鼓金铙,凄凉相应。

寂寂朱门归也未,可记黄梁旧境。

怕画上、丹青难认。

泪点经声残月里,掩流苏、绣帐香飘冷。

梦魂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