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墙东,香消砚北,一株梅树扶疏。清芬暗袭,偏搅睡工夫。最是仙姿绰约,钟情处、恰似林逋。况凭著、生绡淡墨,写入卧游图。
模糊。更漏转,探春选梦,境入华胥。任满身花影,犹自携壶。正好折枝赠远,蓦地里、鸟语惊呼。清睡起、人方推枕,宿霭绕流苏。

【注释】

月落:月亮落下。

香消:香气散尽。砚北:指书房北边。

一株梅:一棵梅花树。

偏搅:偏要搅扰。

仙姿绰约:仙女般的优美姿态。

林逋:宋代诗人林逋,字君复,后人誉为“梅妻鹤子”,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凭著:靠着、凭借。生绡:薄纱。

卧游:指观赏绘画。

模糊:朦胧不清。

更漏转:更鼓报时的声音。

探春选梦:探索春天的梦境。

境入华胥:心境进入逍遥自在的境界。

花影:梅花的影子。

鸟语惊呼:鸟鸣声中传来惊讶之声。

清睡起:清晨醒来。

人方推枕:人们刚刚放下枕头。

宿霭绕流苏:早晨的雾气环绕着流苏帐。

【赏析】

《满庭芳·题画》是南宋词人张炎所作的一首咏物词。上片写画中的梅花,下片写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词中以梅花自比,表达了作者超脱物外的意境和闲适恬淡的心情。全词清新自然,别具一格,体现了作者高洁孤傲的个性和对梅花的深厚感情。

首句“月落墙东,香消砚北,一株梅树扶疏。”描绘出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月亮从墙东缓缓降落,香气飘散至书房北方,一株枝干粗壮、枝叶扶疏的梅花树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美丽。“梅树”一词点明了主题,同时“扶疏”二字也传达出了梅花枝条繁盛、生机勃勃的特点。

第二句“清芬暗袭,偏搅睡工夫。最是仙姿绰约,钟情处、恰似林逋。”通过描绘梅花散发出的淡淡清香以及它在夜色中悄然绽放的景象,进一步展现了梅花的美丽与娇艳。同时,将梅花与古代诗人林逋相比,更加凸显了梅花的高洁品质。

第三句“况凭著、生绡淡墨,写入卧游图。”则进一步描绘了画中的梅花形象。这里使用了“凭著”、“写入”等动词,生动地勾勒出画家用淡墨勾勒出的梅花形象。同时,“卧游图”一词也让人联想到古人在夜晚读书时欣赏画作的场景,增添了一丝静谧与雅致的氛围。

第四句“模糊。更漏转,探春选梦,境入华胥。”则描绘了作者在画中寻找春天梦想的过程。通过使用“模糊”一词,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梦幻的感觉。同时,“更漏转”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而“探春选梦”则表达了作者在春天梦中寻找美好时光的愿望。

第五句“任满身花影,犹自携壶。”则进一步展现了画中梅花与作者之间的紧密联系。这里使用了“任满身花影”这一形象的表达方式,既描绘了梅花的影子,又暗示了梅花与作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同时,“携壶”一词则传达出了作者在欣赏画中梅花时的愉悦心情。

第六句“正好折枝赠远,蓦地里、鸟语惊呼。”则描绘了作者在画中寻找梅花的过程中发生的趣事。通过使用“正好折枝赠远”、“鸟语惊呼”等词汇,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他善于发现美的眼光。

最后两句“清睡起、人方推枕,宿霭绕流苏。”则描绘了作者在画中找到梅花后的心情变化。通过使用“清睡起”、“人方推枕”等词汇,传达出了作者由梦中醒来时的清爽感觉。同时,“宿霭绕流苏”则描绘了清晨雾气环绕着流苏帐的情景,给人一种幽静而舒适的感觉。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词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独特见解和审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梅花以及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