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杜鹃声。
不耐愁听。
珊瑚枕上解朝醒。
吹落杨花飞作絮,又近清明。
双燕拂帘旌。
猩色围屏。
辛夷花底闭门深。
一缕茶烟人不到,慵炙鸾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庄的作品,其内容如下:

何处杜鹃声。不耐愁听。珊瑚枕上解朝醒。吹落杨花飞作絮,又近清明。双燕拂帘旌。猩色围屏。辛夷花底闭门深。一缕茶烟人不到,慵炙鸾笙。

注释:

  1. 何处杜鹃声(何处的杜鹃鸟叫声):杜鹃鸟的叫声。
  2. 不耐愁听(无法忍受这悲伤的声音):形容杜鹃鸟的叫声让人感到忧愁。
  3. 珊瑚枕上解朝醒(在珊瑚枕上醒来):形容早晨醒来时的心情。
  4. 吹落杨花飞作絮(风吹落了杨柳的花瓣,变成了柳絮):形容春天的景象。
  5. 又近清明(又到了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四月初。
  6. 双燕拂帘旌(双燕子掠过窗帘上飘扬的旗帜):形容燕子飞翔的景象。
  7. 猩色围屏(用猩红的帷幕装饰的屏风):形容屏风的颜色。
  8. 辛夷花底闭门深(在辛夷花树底下关闭门扉):形容闭门不出,与世隔绝。
  9. 一缕茶烟人不到(没有人在茶香中):形容一个人独自在房间内喝茶,周围没有其他人。
  10. 慵炙鸾笙(懒得点燃蜡烛,也不想吹箫):形容一个人懒洋洋的,不愿意做任何事情。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清明节那天清晨醒来时的心情和所见的景象。诗中通过描绘杜鹃鸟的叫声、杨花飘落、燕子掠过窗帘等细节,营造出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同时,诗中的“不耐愁听”和“春风不解意”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无奈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忧郁的清晨画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生活的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