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古今月,江上去来潮。
平生梦常到处,小小木兰桡。
映著溪楼螺黛,飘著舵楼红袖,香气共烟销。
烟外寂无语,芳草去迢迢。
谁扣枻,且低唱,更吹箫。
短笛数声,凉雨郁悒几难聊。
只付尺缣烟水,便是微云河汉,秋影可能招。
今夕酒边话,都在赤阑桥。

【注释】湖上:泛指水上,这里特指西湖。木兰桡:即木兰船,用木兰木制作的船只。螺黛:螺状的黛色,用以画眉。“映著”两句写女子在船上的妆饰。舵楼:船头。红袖:红色衣袖。香气:形容船上飘散的芳香。烟外:水汽弥漫之外。芳草去迢迢:芳草远隔千里,意谓别离之远。

【译文】

湖面上古今月影,江上往来潮汐。

平生梦游之处无数,只有小舟轻摇,木兰船上的女子,手执画眉的竹筒(螺黛),身披红色的衣裙(舵楼红袖),那飘散的香气与烟雾一同消失。

烟外寂静无言,芳草遥隔万里。

谁能扣舷而唱,低吟低唱,且吹箫。

短笛数声,凄清雨打湿了衣裳,几时才能聊慰情怀。

只把这尺缣般的丝绢付与水气、云气,便是微云河汉,秋光的影子也难以招来。

今夜酒边话别,都寄托在赤阑桥边。

【赏析】

《水调歌头·泛西湖作》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创作的一首词。此作写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九月十五日,苏轼因上书为王安石辩诬而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次年春,他泛舟游于白莲峰下的小东江和北山寺之间,写下了这首词。

上片首二句点明地点和时间。起首“湖上”,“江上”,表明词人游踪遍及湖上和江上,泛指西湖和长江。“古今”、“去来”两字,既点明了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又暗示出词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平生”三句,描绘了词人游历所至的自然风光。“映著”、“飘著”二句,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女子在船上的妆饰和服饰,以及她们的美貌动人。“香气共烟销”一句,以景结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离别的无奈心情。

过片四句由眼前的景色转向内心的感受。面对烟波浩渺的水汽之外,词人感到孤独寂寞;面对芳草丛生的远处,他更感离愁难遣。“谁扣枻”两句,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句子,表达了自己的哀怨之情。“短笛数声”五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友人的思念。

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结尾两句,寄情于景,以赤阑桥寄托了自己的情感。整首词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既有山水之美,又有人情之暖,堪称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