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扉旧掩参天翠,月悄霜乾。
瘦影啼猿。
不似萧郎十五竿。
凌霄饥凤归来晚,梦绕千山。
眼底江南。
萧飒西风送暮寒。

采桑子 题画竹

岩扉旧掩参天翠,月悄霜乾。瘦影啼猿。不似萧郎十五竿。
凌霄饥凤归来晚,梦绕千山。眼底江南。萧飒西风送暮寒。

注释:

  1. 岩扉旧掩参天翠:描述画面中的门(岩扉)被古老的树木遮挡,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绿色植物,如同参天的翠绿。
  2. 月悄霜乾:月亮悄然无声,霜气已经干透。
  3. 瘦影啼猿:画出竹子的瘦削身影,以及旁边啼叫的猿猴。
  4. 不似萧郎十五竿:这里“萧郎”可能是指一位文人或诗人,而“十五竿”通常用来形容竹子的生长状态,意指竹子长得很高了。这里的“不似”表示与前文的景色不同,可能是在表达对当前景色的不同感受。
  5. 凌霄饥凤归来晚:描述一种景象,即凌霄花(一种攀缘植物)中的凤凰鸟因饥饿而归来得较晚。
  6. 梦绕千山:暗示有诗意或梦幻般的感觉,好像梦境围绕着千山。
  7. 眼底江南:眼中看到的是江南的景象。
  8. 萧飒西风送暮寒:描绘了一种萧瑟的西风带来了傍晚的寒冷。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画中景致的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绘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审美。首句“岩扉旧掩参天翠”,描绘了一幅深林密布、青翠欲滴的自然风景,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接着,“月悄霜乾”和“瘦影啼猿”两句则展现了月光下霜气消散,竹子瘦长的身姿,以及远处啼叫的猿声,增添了一丝哀婉的气氛。

第三句“不似萧郎十五竿”可能是说画中竹子的高耸与诗人年轻时的竹相比,显得更为高远和不凡。第四句“凌霄饥凤归来晚”则是通过凌霄花中的凤凰鸟因饥饿而归巢较晚的景象,暗喻诗人自身的境遇或心情。最后两句“梦绕千山”和“眼底江南”分别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以及对江南美景的向往之情,整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意境。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生活的态度。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慨,使得整首诗歌既具有艺术美感,又不失哲理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