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以后,碧天刚、碾上一轮圆月。
娇女故园应学母,宛转画眉梳发。
古巷蛩吟,小窗雁语,触景成悲切。
南飞乌鹊,绕枝何处栖歇。
我欲吹裂玉箫,拓残金戟,小把愁肠豁。
生不神仙兼将相,负此秋光堆雪。
灯下吴钩,腰间宝玦,拉杂都摧折。
明当竟去,终南闻道奇绝。

【诗句】

三更以后,碧天刚、碾上一轮圆月。

娇女故园应学母,宛转画眉梳发。

古巷蛩吟,小窗雁语,触景成悲切。

南飞乌鹊,绕枝何处栖歇。

我欲吹裂玉箫,拓残金戟,小把愁肠豁。

生不神仙兼将相,负此秋光堆雪。

灯下吴钩,腰间宝玦,拉杂都摧折。

明当竟去,终南闻道奇绝。

【译文】
三更过后,碧空如洗,一轮圆月高悬。
娇女在故乡应该学习母亲的样子,用画笔描绘眉毛,梳理秀发。
古老的小巷中传来蟋蟀的鸣叫声,小窗户前大雁的鸣叫声,让人触景生悲。
向南飞翔的乌鹊,绕着树枝飞到哪里去安身呢?
我想吹响玉箫,折断金戟,轻轻解开忧愁的绳索。
如果生来不是神仙,就是将相,却辜负了这美好的秋光。
灯下抚摸着吴钩,腰间挂着宝玦,一切都被摧毁。
明天就要离开,听说终南山有奇特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叹词,通过描写夜晚的景色和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全词以“念奴娇”为题,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第一句“三更以后,碧天刚、碾上一轮圆月。”,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美丽。月光如同一块玉石,静静地洒在大地上,让人感到一种宁静和安详。这里的“碧天”、“碾上”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美丽和柔和。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平静而深沉。

第二句“娇女故园应学母,宛转画眉梳发。”,描绘了女子在家中的形象。她像她的母亲一样,用画眉的方式装饰自己,梳理自己的头发。这里的“娇女”、“故园”、“画眉”、“梳发”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女子的美貌和温柔,同时也暗示了她们的生活环境和身份地位。

第三句“古巷蛩吟,小窗雁语,触景成悲切。”,描绘了夜晚的环境氛围。蟋蟀在古老的巷子里发出凄婉的鸣叫声,大雁在小窗前啼叫,让读者感到一种凄凉和悲伤。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得环境更加生动。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此时的情感状态,孤独和忧郁。

第四句“南飞乌鹊,绕枝何处栖歇。”,描绘了鸟儿的自由和自由飞翔的景象。它们在树枝上盘旋飞舞,寻找栖息的地方。这个画面给人一种自由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第五句“我欲吹裂玉箫,拓残金戟,小把愁肠豁。”,描绘了作者想要抒发情感的愿望。他想要吹响玉箫,挥舞金戟,以此来发泄心中的愁绪。这里的“玉箫”、“金戟”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音乐和武器的美丽和力量。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激情和冲动。

第六句“生不神仙兼将相,负此秋光堆雪。”,揭示了作者的现实困境。他虽然拥有美好的生活和身份地位,但是却无法享受这些美好的东西。这里的“神仙”、“将相”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古代社会的权力和地位。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

第七句“灯下吴钩,腰间宝玦,拉杂都摧折。”,描绘了武器的破碎和无力感。在灯光下,吴钩被拉断,腰间的宝玦也被破坏。这里的“吴钩”、“宝玦”等词语,形象地描绘了古代武器的美丽和价值。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对自己力量的绝望感。

第八句“明当竟去,终南闻道奇绝。”,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他决定要离开这个充满烦恼的地方,去寻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方。这里的“终南”是一个地名,传说中有神奇的风景。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