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鱼乎、汝既弄潮来,何如趁潮归。
却波涛堆里,橙齑香处,自许轻肥。
千古断矶黄鹄,不了是和非。
贪听渔翁笛,误触危机。
谢汝崎岖万里,把浪花舞破,来慰晨饥。
问途经西塞,果否飐旌旗。
幸团圞、故园兄弟,况小窗、雨后漾晴晖。
浮生乐、无如斫鲙,安用呼豨。

【译文】

你弄潮的鱼儿呀,你既然会翻江倒海,为什么不乘风破浪归去?

却要在波涛堆里打滚,还要在橙齑的香味中自得其乐。

千古以来,黄鹄矶头,渔翁们争论不休,是非难辨。

贪听渔翁吹笛,误触风波险阻。

谢你一路崎岖万里,把浪花舞破了,来慰晨饥。

问你途经西塞山,是否真的旌旗招展?

幸喜团圞山、故园兄弟,何况小窗雨后漾晴晖。

浮生快乐不过砍鲙吃鱼,何必呼唤猪羊为食。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鱼弄潮,下片写人弄潮。词中用“弄”字写出了鱼和人的两种不同行为。“汝鱼乎”以下三句,写鱼的行为:它弄潮儿翻江倒海,又趁潮儿顺流而归,可谓自由自在。“却”字是转折,写出了鱼对岸上游的渴望和追求。“橙齑香”、“轻肥”,写出了鱼对食物的要求和享受。“千古断矶黄鹄”,写鸟的悲歌:黄鹄被断矶隔断,不得飞回故乡,只能在这里悲歌长鸣。“不了是和非”,“不了”即没有,指黄鹄不能分辨是非曲直,这既写出了鱼的愚钝,也写出了鱼的无奈,更写出了鱼的无辜。“贪听渔翁笛,误触危机。”写鱼的无知和愚昧,竟不听渔翁笛声,误入危险之地。“谢汝崎岖万里”。写鱼感激渔翁的恩德。“把浪花舞破,来慰晨饥”一句,写出鱼对生活的热爱,对恩德的感激。“问途经西塞,果否飐旌旗。幸团圞、故园兄弟,况小窗、雨后漾晴晖。”词人以问答的形式写出鱼的疑问:我路过西塞山,是否真的旌旗招展?幸喜团圞山、故园兄弟,何况小窗雨后漾晴晖。词人借鱼之口,写出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兄弟的怀念,写出了词人对生活的感受,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下片写人弄潮。词人说:“汝鱼乎,汝既弄潮来,何如趁潮归?”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鱼的同情和理解,也表达了自己对鱼的理解。作者认为鱼有弄潮的能力,但又不能随意地弄潮儿翻江倒海,要趁潮流儿顺流而归。“却波涛堆里,橙齑香处,自许轻肥。”词人指出:鱼虽然能够弄潮儿翻江倒海,但在波涛堆里也要自重自爱,不要贪图享乐而忘了自己的本分。这几句词既写出了鱼的行为,也表明了作者对鱼的看法,认为鱼应该懂得节制,不要过分放纵自己。

接下来“千古断矶黄鹄”三句,词人说:“千古断矶黄鹄,不了是和非。贪听渔翁笛,误触危机。”这里写出了鱼的无知和愚昧,竟听信渔翁的话,以为渔翁是在指责它,结果就触犯了危机。这几句词既写出了鱼的错误,也表现出了作者对鱼的喜爱和理解。“谢汝崎岖万里,把浪花舞破,来慰晨饥。”词中说:鱼为了报答渔翁的恩德,一路跋涉万里,把浪花舞破,以慰渔翁晨饥的肚子。这几句词既写出了鱼的感恩之心,也表明了作者对鱼的赞美之情。

最后三句是词人的自问自答:“问途经西塞,果否飐旌旗。幸团圞、故园兄弟,况小窗、雨后漾晴晖。”词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示了自己的疑惑:我路过西塞山的时候,渔翁真的在那里飘扬旌旗吗?幸喜团圞山、故园兄弟,更何况小窗雨后漾晴晖。这几句词既写出了作者对鱼的困惑,也表明了他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这首词通过咏物抒情的方法,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态度。词人以鱼喻己,以己度鱼,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鱼的遭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慨,又表达了对人生的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