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马轻衫,西风南苑,偶然人过金沟。
道旁指点,辽后旧妆楼。
想像回心宫院,钿筝歇、含泪梳头。
青史上,武灵皇后,一样擅风流。
堪愁。
成往迹,缭垣败甃,满目残秋。
便脂田粉硙,零落谁收。
莫问完颜耶律,兴亡恨、总是荒邱。
红墙外,谁抛金弹,年小富平侯。

【注释】

金沟:指辽河。

武灵皇后:即述律太后,辽圣宗的皇后。

完颜耶律:指金朝皇帝完颜亮。

富平侯:指王安礼。

【赏析】

《满庭芳·过辽后梳妆楼同洪昉思赋》是南宋抗元将领王安礼的作品。此词以咏史的形式,借辽主述律太后梳妆楼之典,表达了对宋室南迁后的凄凉景象的感慨。上阕写景叙事,抒发故国之思;下阕则以“红墙外,谁抛金弹”一句收束,点明全篇主旨,寄寓着作者对金朝灭亡的惋惜。

起拍“细马轻衫”四句,点出主人公“我”的身份和所处的时间地点。“细马轻衫”,表明“我”的出行方式。“西风南苑”,暗示“我”的目的地在京城之外。“偶然人过”,说明“我”是偶一为之,非有意而行。“道旁指点”,写出了诗人的行踪和感受。“辽后旧妆楼”,指出了诗人要探访的是辽国最后一位女皇帝述律太后的梳妆楼,这不仅是实指,而且暗用南朝刘子业、陈叔宝等荒淫误国的典故,以喻其亡国之君。

“想像回心宫院”,承接上文,由眼前所见的景物联想到辽后所居之处,进一步渲染了辽后的寂寞处境。“钿筝歇”二句,承上启下,从物到人,从人到事,由远而近,层层展开。“钿筝歇”,见其人已不在,往日的繁华已成往事。“含泪梳头”,见其人已逝去,往日的美艳亦不复存在。“含泪”,“含”,有蕴蓄之意;“泪”,是因伤心而流。“梳头”,本是女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动作,但在这里却有双关意,既指梳妆,又指悼念。“想像回心宫院”,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悲凉氛围的境界中。

“青史上,武灵皇后”两句,为全篇点睛之笔。“青史上”,是说历史记载着述律太后的事迹,“武灵皇后”则是对其尊称。“一样擅风流”、“武灵皇后”,都是说述律太后的才华和美貌,与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等历代帝王相比也毫不逊色。“一样”,强调其才情出众;“擅风流”,赞美其才情高超;“一样”,强调其美丽动人;“擅风流”,赞美其姿质俊美。这些词语的使用,不仅突出了述律皇后的卓越才能,而且也表现了她非凡的美貌。

结拍处三句,由昔及今,由实而虚,以“莫问”作结,语意陡转。“成往迹”,是指历史已成为往事,不可追忆。“缭垣败甃”,是指昔日宫殿已成废墟,不再存在。这里既是实写,又是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辽朝的兴衰历程。“满目残秋”,既指残败景象,也暗示时光流逝、人事沧桑。“零落谁收”,既有“零落”之意,又有无人收拾、任其自然之意,既含有无限惆怅之情,也有世事无常之感。

末句“莫问完颜耶律”,既是全篇的收束之笔,也是作者感情的集中爆发。“莫问”二字,既表明了作者对前人的不齿之情,也表现了他对自己处境的无可奈何之感。“完颜耶律”,既是对金人的一种称呼,也暗指其姓氏。“兴亡恨、总是荒邱”,既是对历史的概括总结,也是对自己处境的无奈感叹。“荒邱”,既是对金朝的讽刺称谓,也是对自己处境的象征性表述。

整首词以咏史的形式,借辽主述律太后梳妆楼之典,表达了对宋室南迁后的凄凉景象的感慨。上阕写景叙事,抒发故国之思;下阕则以“红墙外,谁抛金弹”一句收束,点明全篇主旨,寄寓着作者对金朝灭亡的惋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