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颗。
倭堕。
雨萧萧。
昨夜前村板桥。
筠篮两岸卖樱桃。
娇娆。
玉纤曾乱招。
搓絮替将金弹打。
流莺骂。
含惯流丹液。
妆阁东。
飏晚风。
朦胧。
翠楼都染红。
【注释】
丹颗:樱桃。
倭堕:雨滴的样子。
昨夜前村板桥:指昨晚在村前桥上卖樱桃。
筠篮:竹制的篮子。
玉纤:女子的手指。
搓絮:搓洗棉花。
流莺:即黄莺。
含惯流丹液:黄莺嘴里衔着红色的东西。
妆阁东:化妆用的梳妆台上。
飏晚风:飘动晚风。
【译文】
昨天夜里在村头小桥上,卖樱桃的姑娘,用竹筐挑着红彤彤的樱桃。她娇美动人,曾用纤纤细手,招引过过往行人。现在她用搓碎棉絮代替金弹去打黄莺,惹得黄莺生气地骂道:“你们这些坏蛋,竟敢偷吃我嘴里衔的红果子!”这时,她站在装饰华丽的妆楼上,吹拂着晚风,眺望远方。那远处的青山,被暮色染得一片通红。
【赏析】
这是一首艳遇题材的小令。上片写卖樱桃的女子。“昨夜前村板桥”点明时间地点。“珠帘卷尽千山雨,画舫横分一市花”,此乃唐人王昌龄名句,而这里却以“雨萧萧”三字,将春雨之细、春雨之绵、春雨之密,渲染得淋漓尽致。“昨夜前村板桥”点出人物所在,为下二句埋下伏笔。
下片写卖樱桃的女子。“娇娆”二字总领四句,写出卖樱桃女子美丽动人的形象。“玉纤曾乱招”承“玉纤”一句,写其动作;“搓絮替将金弹打”承“乱招”二句,写其神态。“流莺”是《诗经》中一个典故,此处用来指代卖樱桃女子。“含惯流丹液”一句,写卖樱桃女子与买樱桃人的亲密关系。“妆阁东,飏晚风”承“含惯”二句,写其活动场所。“飏晚风”既指晚风吹拂,也暗示了卖樱桃的女子在傍晚时分的活动。
全词以“昨夜”为线索贯穿始终,由近及远,由实到虚,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使读者对卖樱桃女子产生一种似有若无的感觉,朦胧之中透出一种神秘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