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枕簟,人间瓜果,比夜嫩凉分取。
次公原是醒而狂,谁耐乞、七襄残缕。
穿针楼下,凭肩殿角,何限喁喁私语。
只因乌鹊事荒唐,误尽了、许多儿女。
【注释】
鹊桥仙:词牌名。又名《河桥令》《鹊踏枝》《鹊桥仙·客中七夕》《凤栖梧》等。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仄韵转一平韵。
七襄残缕:指七月七日(七夕)的乞巧风俗。七襄残缕,谓七日夜的乞巧风俗已结束,残存的东西很少。
穿针楼下:在楼上穿针乞巧。
凭肩殿角:在宫殿的角落上相互倚靠。
乌鹊事:指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相会。
【赏析】
此词是作者为同蘧庵先生暨诸公饮桢百堂中而漫赋之作。“天边枕簟,人间瓜果,比夜嫩凉分取。”开篇即写景:“天边枕簟”,点明时序。“人间瓜果”与“天边枕簟”相对,意在强调人间生活之美好。“比夜嫩凉分取”一句,既是对上句的回应,也是全词的题旨。七夕之夜,人们以瓜果、瓜果露、瓜果香相赠,以助于乞巧。而此时,天上的牛郎织女,正因鹊桥相会而喜结连理,所以人间也就有了七夕乞巧之风。
“次公原是醒而狂,谁耐乞、七襄残缕。”第二句承前启后,由天上的七夕引出人间的七夕。“次公”即作者自己。“次公原是醒而狂”一句,既自谦,又自嘲,言自己虽清醒却如醉汉一般狂放不羁。“谁耐乞、七襄残缕”一句,则进一步自谦自嘲。“七襄残缕”即七月初七日的乞巧风俗所剩无几,而自己却还痴心妄想。
“穿针楼下,凭肩殿角,何限喁喁私语?”三句承上启下,由七夕引出穿针。“穿针楼下”一句,点出七夕之俗。“何限喁喁私语”一句,写穿针时的情景。“喁喁私语”即低声细语。“穿针楼下”两句是说,人们在楼上穿针乞巧,互相依偎着窃窃私语。“只因乌鹊事荒唐”一句,总括前面的内容,指出人们痴迷于七夕之俗,正是由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荒诞不经。“误尽了、许多儿女”一句,是全词的主题所在。“儿女”即男女青年。“误尽了许多儿女”一句,既自叹自伤,又含深意,既感叹自己虚度光阴,又暗含对封建礼教的不满与反抗。
这首词通过七夕乞巧风俗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己青春虚度的感慨和对封建礼教的不满与反抗。全词意境优美,语言清新,富有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