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何处龙吟,蒙蒙吹出漫空雪。
松涛万壑,冰丝千缕,琴心三叠。
洞口云荒,山中鹤老,何来此客。
想谢公去后,石门深锁,留好景,与谁说。
海上归来时节。
尽雍容、闲寻风月。
箫笳声断,筝琶耳洗,一时清绝。
木叶群飞,四山皆响,苍然寒色。
认跳珠溅玉,银河垂处,有仙人谪。

【注释】

水龙吟:词牌名,又名“贺新郎”、“绛都秋”等。

曼生石门:即曼生草堂,位于苏州。

漫空雪:指瀑布飞溅的水雾弥漫于空中。

琴心三叠:形容琴声悠扬,如人弹奏三遍。

云荒:云雾缭绕的山峰。

谢公:《世说新语·赏誉》载,东晋时谢安曾游冶山,在石门旁题“绝境”二字,后被人取去,留下石刻。此处借指石门。

海上归来时节:指诗人从海上归来之时。

雍容:庄重的样子。

箫笳声断,筝琶耳洗,一时清绝:指吹箫击笳的声音已经消失,弹筝琶的声音也洗涤了耳朵,一时间显得十分清静。

木叶群飞,四山皆响,苍然寒色:指树叶纷纷飘落,四处的山谷都在回荡着声音,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

跳珠溅玉:形容瀑布飞流直下,水珠溅起如同玉石碰撞发出的声音。

银河垂处,有仙人谪:指瀑布飞流直下,仿佛银河从高处垂落,有仙人降临这里。

【赏析】

此词是一首咏史词,上片以写景开篇,下片则转入抒情。

上片“青天何处龙吟,蒙蒙吹出漫空雪”,描绘的是一幅壮阔的画卷,青天的上空传来阵阵龙吟之声,那声音似乎来自遥远的天际,又似乎来自深不见底的深渊,给人以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接着,词人通过“松涛万壑,冰丝千缕,琴心三叠”这三句,进一步描绘了瀑布的壮观景象和瀑布声的美妙。那松涛万壑、冰丝千缕的景象,使人感到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强大;而那琴心三叠的瀑布声,则给人带来一种音乐般的享受。

“洞口云荒,山中鹤老,何来此客?”这三句则是对上文所描绘的景象的进一步延伸和深化。词人通过对洞口云荒、山中鹤老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些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而“何来此客”则暗示了自己对于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

“想谢公去后,石门深锁,留好景,与谁说。”这几句则是词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谢公(谢灵运)曾在此地游览,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诗作。如今,谢公已经离去多年,石门也因此变得深锁起来,那些美好的景色只能留在记忆中。词人不禁感慨万分,心中充满了对谢公的怀念之情。

下片则转入抒情。“海上归来时节。尽雍容闲寻风月。”词人回忆起自己在海上归来的日子,那时他心情愉悦、悠然自得地欣赏着风月之美。在这里,词人通过对自己归乡时的情景进行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箫笳声断,筝琶耳洗,一时清绝。”这三句则是对前文所描绘的场景的进一步描绘。当箫笳声断、筝琶耳洗的时候,整个环境都变得清静起来,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木叶群飞,四山皆响,苍然寒色。”这几句则是对前文所描绘的自然景色的进一步描绘。树叶纷纷飘落,四面的山峰都在回荡着声音,给人一种苍凉之感。这种苍凉之感,可能是由于季节的变化所导致的,也可能是由于作者心境的变化所导致的。

“认跳珠溅玉,银河垂处,有仙人谪。”最后这几句则是对前文所描绘的自然景色的进一步延伸和升华。瀑布飞流直下,仿佛银河从高处垂落,有仙人降临这里。在这里,词人通过描绘这一奇景,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壮美的自然画卷,并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自然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深深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